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综合

讲书院村:读书人的“世外桃源”

2013-11-15 12:17 作者:张帅 来源:齐鲁晚报
记者一行在位于讲书院村东北角的愿学书院遗址看到了一座修整后的石碑,石碑立于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初二,碑上刻有《长清县愿学书院记》。在位于济南长清国际园博园西北门主展馆的西侧,存在着一处以讲书院村的愿学书院为原型仿建的愿学书院。

位于愿学书院遗址处的《长清县愿学书院记》。

卧牛山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张帅                 

时任山东提学副使邹善、东昌知府罗汝芳,与张后觉十分契合。邹善为他建了“愿学书院”,吸引四方读书人来此学习;罗汝芳也建了“见泰书院”,时常与他切磋学问。

古村历史上曾有俩著名书院

坐落于长清区五峰镇的讲书院村,是一座有名的古村。村民们多为宋姓,相传其祖先在明末清初为躲避兵荒马乱由聊城一带逃荒至此。三百多年来,祖祖辈辈靠种田繁衍生息,如今村里共有180多户人家,约800口人。

讲书院村历史上有两所著名的书院,一所是建于明朝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的愿学书院,一所是建于隆庆元年(1567年)的见泰书院。

谈起两所书院的历史,不得不详说一下时任茌平教谕的张后觉。张后觉(1503年——1580年),字志仁,号弘山,山东茌平县城北张楼村人。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张后觉为“聊城七贤”之一,曾任华阴教谕,早年受业于颜中溪、徐波石。北走京师,南游江左,务以亲贤讲学为事,被称为弘山先生。张后觉创建了“以良知为本体,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良知”的“良学”体系。学术上的造诣,使他影响益广、声望渐高。张后觉平生不喜欢著述,他的门生赵维新(七贤之一)将先生所言汇编成《弘山教言》,其影响更深地渗入到了学生心中。

时任山东提学副使邹善、东昌知府罗汝芳,与张后觉十分契合。邹善为他建了“愿学书院”,吸引四方读书人来此学习;罗汝芳也建了“见泰书院”,时常与他切磋学问。

愿学书院曾建有32间房舍

愿学书院是长清县五大书院之一。明朝隆庆年间,茌平教谕张后觉与恩县举人王牧相约于此,默居究学。山东提学副使邹善过王遇岭下,闻之感叹,于是亲自相地,经时任长清县县令柴宗义出资在此买地建造房舍,名曰愿学书院。书院宗旨为“自有而愿,愿在我也;自愿而学,学在我也”。意思可延伸为:天下之人皆有愿,积财者愿在富,思崇者愿在贵,此皆外愿。而心存孔孟,自愿而学,非为富贵名利所阻,是自愿。自愿而学,学在我。

记者一行在位于讲书院村东北角的愿学书院遗址看到了一座修整后的石碑,石碑立于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初二,碑上刻有《长清县愿学书院记》。碑文是由时任山东提学副使邹善撰写,记载了愿学书院的兴建历史,至今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据碑文记载,当时的愿学书院共建有32间房舍,包括正中的4间习堂,东西厢房各4间,以及习堂后的20间宿舍。

村里的宋老师告诉记者,当时选择讲书院村建造愿学书院,是因为该村的地理位置优越,此处群山环抱,书院东西两侧的青龙山、虎头山形成二山对峙,书院的正南则是“三山削列如屏”,严丝合缝,对仗工整,宛如道家的太极八卦阵。记者在书院遗址处驻足远望,让人隐约遐想当年书院里的老先生诵书讲经,听到学子们清澈明亮的朗朗读书声和微风吹拂纸页飘散的阵阵书香……

在见泰书院内可远观泰山

见泰书院亦为长清县五大书院之一,建于明隆庆元年,毁于明万历十年,由当时的东昌知府罗汝芳主持建造,因可在书院内远观泰山而取名为见泰书院。见泰书院存在时间比愿学书院略长,但规模不及愿学书院。见泰书院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强调事无大小,时无动静,遇无顺逆,养成宽阔的学习视野。

记者来到位于卧牛山脚下的见泰书院遗址处,看到此处已成为农田,没有了任何关于见泰书院的印记。在距见泰书院遗址不远处有一座破旧的古坟。这座坟墓的主人是当时见泰书院的教书先生、唐县主簿、将士郎李定庵,几年前村民从坟墓中挖出一座石碑,上面刻有墓主人的墓志铭和生平。记者在村里的小广场内找到了这座石碑,石碑一分为二,上面详尽描述了书院先生李定庵的一生,石碑由李定庵的子女按其遗愿专门篆刻的,与墓主人一起葬于墓中。

统治集团内斗,两书院被毁

作为教育机构的书院起源于私人讲学,与孔墨私学、稷下学宫一样,书院制度是私学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典型形态。通过这些书院可品读出齐鲁文化的兴盛。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两种古老文化存在着微妙的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齐鲁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姜太公、管仲、晏婴、孔子、孙子、墨子、孟子等,以他们为代表的儒、墨、管、兵等家学派,使齐鲁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广大。传承齐鲁文化,这些书院起到不可磨灭的功绩。

村支书宋书记告诉记者,两所书院关系融洽,互通往来,取长补短,经常会有学术与人才之间的文化交流。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丞相张居正当权时期下令毁天下书院。万历七年,愿学书院被毁,三年后,见泰书院被毁。至此之后,明朝政治更加腐败,天灾连年,对辽战事日益扩大,加上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天启五年,魏忠贤再次下令毁尽天下书院。

仿建愿学书院,传承文化精神

在位于讲书院村的西侧有一座山,取名卧牛山,海拔高度338米,因山似一头卧牛而得名。三国时期的大将周仓曾在此山筑寨养兵,占山为王。相传周仓是当地人,性情豪爽,为人正直,不畏强暴。时值乱世,当地百姓受尽豪强凌辱,周仓便带领一帮好汉及穷苦百姓占山为王,逐渐强大,终成三国一强将。据村民说,现在山顶还留有当时山寨建造的石屋子,尚保存完好。

在位于济南长清国际园博园西北门主展馆的西侧,存在着一处以讲书院村的愿学书院为原型仿建的愿学书院。建筑主体由愿学书院、斗拱广场、沁春阁广场、景观梯田及讲书院村建筑群等组成。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仿建愿学书院,是希望立足于原有愿学书院文化精神的传承,打造一个“自愿而学”的文化交流空间,为西部新城“文化传承”提供一个重要的载体,为渴望文化需求的济南市民提供一个安静内涵的心灵之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