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2015专题 > 2015两会 > 政府报告

2014年济宁市政府工作报告之四

2015-02-02 10:26 作者: 来源:大众网济宁频道
2014年济宁市政府工作报告之四

       (二)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释放发展生机活力。一是全方位深化改革。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改革措施,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能由市场机制调节的一律取消审批,能交给县级审批的一律下放,能备案的一律按备案执行,努力打造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效率最高”的城市品牌,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增量式改革及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实施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产权多元化,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激发企业内在发展活力。建立以资本管理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增强国有资本运作和保值增值能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公开,大幅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提升基层政府保障能力。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加强政府投融资管理,建立规范的债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有效化解存量债务,严控政府性债务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争取建立山东(济宁)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实验区,全面启动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扩大投资基金、私募股权、企业债等直接融资规模,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完善多元投融资机制。建立社会信用、中小企业增信、地方金融监管、资本市场对接等服务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争取80%以上的村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稳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全面推行公益类事业单位绩效考核。

        二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宽对外开放领域,建立负面清单制度,积极引进外资参与产业转型升级,进入城市建设、公用事业、商务服务和现代农业领域。主动对接自贸区建设,更多分享国家战略红利。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地区的经济合作,深化央企对接活动,积极引进高端大项目和资本、科技、人才等资源要素。推进市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鼓励如意科技、山推股份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企业加强出口基地建设,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支持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等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境外并购、投资合作,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打造源自济宁的跨国公司。

        三是促进县域发展争先进位。深入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所有县市区完成三年倍增目标,在全省实现争先进位。持续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年内各县市区至少新上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强化园区功能和配套服务,提升各类园区的产出比重和项目集聚程度,确保增长性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0%、约束性指标低于10%。支持兖州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其他省级园区实现晋档升级,集中培育30个特色产业园区,依靠大项目和园区经济支撑县域提速发展、跨越赶超。

        (三)着力拓空间提内涵,加快建设大济宁新济宁。一是加速都市区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以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加快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都市区空间战略与行动计划,完善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和各专项规划,启动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优化组群城市空间布局,明确各板块发展定位,推动都市区组织管理、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一体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实施老城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改造棚户区10830户,新增供水2万户、天然气1万户。加快完善雨污分流管网、河道清淤截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区河湖水系环境。合理布局学校、医院、场馆等公用服务设施,疏解老城区过密人口,增强新区发展活力。密切产城融合,放大济宁高新区辐射带动功能,建设东部大型工业集聚区,推进曲阜高铁新城建设;大力发展集航运枢纽、商贸流通、铁水联运等功能于一体的规模化临港产业,开工建设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方便居民生活的城市综合体、商业中心项目,大幅提高都市区产业集聚度,增强内生动力和支撑能力,打造板块特色突出、产业错位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进一步加快城建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都市区道路升级改造、重点片区开发,实现路网互通互联、公共交通一体布局,年内完成滨河大道济宁至梁山段路基工程,加快济徐高速济宁至鱼台段、京杭运河北延工程建设,做好跨湖高速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西二环、北二环东延,完善都市区公交和BRT快速公交系统,构筑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高水平推进“三河六岸”重点片区开发,加快大运河文化产业带核心区项目建设。启动泗河全流域综合开发,统一规划、分段实施,尽快把泗河建设成为连接各板块的景观带、文化带、旅游带。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立政府监督、社区管理、社会协作、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实现管理全覆盖、无疏漏、无死角。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建设运营,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委托授权、特许经营参与城市管理。

        二是扎实推进“五城同创”。巩固提升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加大治违、治脏、治乱力度,抓好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新建农贸市场15处、公厕35所、公共自行车服务站10处,确保通过省级“除四害”达标验收。加快城市绿道、城区裸露地、生态廊道和环城森林建设,完成17条主干道绿化任务,高标准建设济宁园博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5%以上。全面实施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进入全省前5名。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确保通过省第二轮年度检查验收。实施市民素质培育提升工程,规范窗口行业文明行为,倡树“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社会风尚,让文明新风吹遍孔孟大地。

        三是推动县城和小城镇建设。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有序推进县城老城改造与新城拓展,大力发展产业聚集、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加快设施配套,优化服务功能,加快18个省级示范镇以及市中心镇建设,培育一批有历史记忆、有地域特色、有产业支撑的重点小城镇。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尊重农民意愿,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五大工程”,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乡村环境改善、农民素质提升。

        各位代表,今年我市将承办第23届省运会和第9届省残运会,按照隆重、热烈、节俭的要求,突出“人文济宁,精彩省运”的主题,精心做好市场开发、赛会运行、环境整治、安全保障、舆论宣传等工作,以一流的场馆设施、一流的组织服务、一流的城市形象,充分展示济宁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和全市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努力把省运会办成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

        (四)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加快构建区域特色创新体系。把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加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一是实施企业主体创新工程。集中扶持一批科技型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研发机构,重点企业研发中心覆盖面达到80%以上。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承担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加大先进技术收购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企业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深化企业与大院大所战略合作,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年内新建校企联盟2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家,转化重大科研成果170项,实现更多企业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强化创新载体建设。深化济宁高新区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合作,推进华大基因济宁分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济宁分院、市科技与人才创业创新孵化园建设,全年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孵化器面积40万平方米。三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深入落实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引导创新创业基金、社会资本投向科技企业和重大项目,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建立天使基金联盟,成立济宁创投基金,搭建科技担保平台,形成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技术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四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继续实施海外人才引进“511”计划和国内人才集聚“百千万”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和实用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快构筑人才高地。抓好济宁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搭建人才联盟平台,建立高端科技人才库。创新完善引才、用才、留才工作机制,培养一批富有优秀潜质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为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提供人才支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杨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