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32775829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327758290

当前位置:首页 > 2016专题 > 文化济宁 > 济宁历史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6-08-02 18:04 作者: 来源:济宁市统计局
 今年以来,面对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努力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与全国全省趋势基本一致,增长的基本面仍然保持稳定,多数经济指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

  今年以来,面对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努力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与全国全省趋势基本一致,增长的基本面仍然保持稳定,多数经济指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全市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35.09亿元,同比增长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二和三产分别实现增加值212.4亿元、947.0亿元和875.7亿元,分别增长3.1%、6.4%和10.4%,服务业增速继续领跑。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10.4:48.4:41.2调整为10.4:46.5:43.0,服务业占比提升1.8个百分点。

  (一)从供给侧指标看,工业生产保持平稳、服务业发展加速推进、金融存贷款稳定增长

  一是工业生产保持平稳。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与1-5月增速持平,较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轻工业发展快于重工业,轻工业增长17.08%,重工业增长1.65%,轻工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5.08%,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45个百分点。36个工业行业中有28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为77.78%,其中24个行业增速超全市平均水平。产品增长面达57.28%,较一季度提高2.78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业发展加速推进。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330家、居全省第2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3%,高于全省平均8.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其中,包含互联网及相关服务、软件信息技术、商务服务业等12个大类行业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2%、居全省第3位。上半年服务业用电量增长10.27%,增速分别高于全社会、工业11.16个和14.89个百分点。

  三是金融存贷款稳定增长。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392.3亿元、居全省第6位,比年初增加294.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2701.3亿元,比年初增加53.1亿元。贷款余额2787.1亿元、居全省第8位,比年初增加63.3亿元。

  (二)从需求侧指标看,投资增长稳中有升、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

  一是投资增长稳中有升。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6.9亿元、增长13.2%,高于全省平均2.6个百分点,与1-5月增速持平,较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二产与三产分别完成投资925.5亿元和667.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完成875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3.8%。项目带动战略效果明显。上半年施工项目2544个,同比增加23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803个、增加396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61个、增加5个。投资结构持续改善。技改投资473.4亿元,增长15.3%,占工业投资比重由年初的33.2%逐月提升至54.1%。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自年初以来始终保持在30%左右。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64.7亿元,增长22.4%。

  二是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94.8亿元、增长7.7%,增幅与一季度持平。22类批发和零售类商品中有15类实现增长,增长面达68.2%。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额保持较快增长,文化办公用品、体育娱乐用品分别增长24.2%、10.1%。出行类商品增速下降,石油、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4.7%、11.3%,较一季度降幅扩大4.5个、4.3个百分点。居住类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同比分别增长23.1%、15.0%。

  三是对外贸易持续好转。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实现25.8亿美元,增速继1-5月扭负转正后,增速持续提升,达1.4%,超过全省平均4.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6.3亿美元,增长6.8%,比1-5月加快0.5个百分点,进口下降6.8%,降幅较1-5月收窄2个百分点。

  (三)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政府、企业、居民收入三方协调发展

  一是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1.1亿元、居全省第5位,增长11.1%、居全省第6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1.9个百分点。梁山县(20.3%)、金乡县(16.8%)、泗水县(15.1%)及任城区(11.6%)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是企业效益逐步好转。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降幅(-1.93%)较一季度收窄 0.0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由一季度下降3.01%转为增长0.98%;利税降幅(-0.11%)较一季度收窄2.4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价格已由一季度下跌7.6%逐月收窄至下跌5.5%,购进价格由下跌3.7%收窄至下跌2.5%。

  三是“三去一降一补”积极推进。从去产能看,钢材、水泥熟料等工业产品产量今年以来持续下降,上半年分别下降34.7%、10.9%。从去库存看,商品房待售面积271.2万平方米,较年初减少40.8万平方米,连续5个月减少。从补短板看,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58.39亿元,增长32.4%,高于全部投资19.2个百分点,占比较年初提升2.6个百分点、达9.7%。

  四是城镇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7948人、23772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72.1%、60%;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79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63.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5207元和7479元,分别增长7.6%、9.0%,增速分居全省第12位、第11位。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稳中求进的基础还不稳固。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投资、消费、居民收入增幅均出现回落,与全国全省趋势一致。其中,投资下降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下降1.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0个百分点,GDP下降0.6个百分点。财税收入大幅增长,主要是受实施“营改增”前税务稽查和集中清欠力度加大等一次性因素影响。特别是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减税清费、社会托底、产业引导力度,财政刚性增支的压力依然存在。

  (二)工业生产困难依然较大。制造业拉动作用减弱,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的15.6%,逐月降至上半年的12.8%,制造业行业增长面由93.1%降至79.3%。与年初相比,支撑工业发展的10大行业中有7个增速出现明显下降,增速降幅最大的橡胶和塑料制品由20.9%降至12.5%,造纸和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下降至增长9.8%、7.6%、24.6%。企业运营环境仍然不宽松。尽管出台了系列降成本措施,企业成本依然偏高,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83.89元,高于去年同期0.97元,销售、管理、财务“三项费用”增长1.82%,快于利润增幅近1个百分点。

  (三)投资活力依旧不旺。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工业品价格持续下滑,挤压企业盈利空间,以及部分领域对民间资本准入放开不够,影响投资积极性。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0.9%,低于全部投资增速2.3个百分点。亿元以上施工项目627个,同比减少98个,其中,制造业项目387个,同比减少71个。我市亿元以上项目比临沂(805)少178个。

  三、工作建议

  下阶段,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加大创新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巩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保持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三季度是稳增长的关键时期,按照“目标不变、任务不调、责任不减”的要求,立足上半年亏欠下半年补,加强重点县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跟踪监测和精准帮扶。紧抓上项目扩投资不放松,充分挖掘投资潜力,推动一批项目集中开竣工,全力促进民间投资增长。加强对生产回落较大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指导服务,创新营销模式、拓展新兴市场。

  (二)实施供给侧管理优化存量。发挥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传统产业供给升级的倍增效应,在市级层面用好环境整治、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倒逼工具,县级层面抓住全面实施营改增、大规模结构性减税带来的政策机遇,坚持“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分类指导、精准帮扶。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领域,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从技术研发、示范带动、产业链延伸等环节全程推动。

  (三)强化项目招商引资壮大增量。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搞好项目策划包装,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和到位的服务招引项目,弥补区域阻碍、产业匹配不足的局限。根据供给侧管理要求,分类明确“补链”、“强链”与“建链”方向,吸引、配置和集聚创新资源、政策资源、要素资源,加快规模膨胀。政府主导的公益型、民生类和基础设施性项目,财政资金要及早到位,提速推进建设进度。落实降低购房成本、差别化住房消费、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城镇购房等政策,调整优化房地产供应,引导房地产市场理性健康发展。

  (四)降成本去杠杆营造良好环境。加快推进以“放管服”为重点的政府职能转变,落实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措施,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提高政府效能,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电力、热力、天然气等资源价格的市场化管理,促进要素资源顺畅流动、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生产要素成本降低。加快政策性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建设,建立政府、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朱仙娉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