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32775829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327758290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济宁抗癌女博士遗愿实现 她的挪威森林已是万亩葱翠

2016-08-08 11:53 作者:姬生辉 毕郭环 宋思亮 来源:齐鲁晚报
复旦大学抗癌青年教师、济宁籍姑娘于娟去世已经五年多。临终前她希望能在家乡造一片公益林。五年过去了,在于娟母亲舒平的带领下,被命名为“挪威森林”的公益林在曲阜美丽的九仙山脚下茁壮成长,面积已达近万亩。同时,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截至目前已有近10万名志愿者参与了公益林的共建。
  济宁抗癌女博士遗愿实现,她的挪威森林已是万亩葱翠
  

  

  五年来,于娟的母亲舒平精心培育公益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姬生辉 摄

   

  2011年本报报道于娟的版面之一。

  复旦大学抗癌青年教师、济宁籍姑娘于娟去世已经五年多。临终前她希望能在家乡造一片公益林。五年过去了,在于娟母亲舒平的带领下,被命名为“挪威森林”的公益林在曲阜美丽的九仙山脚下茁壮成长,面积已达近万亩。同时,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截至目前已有近10万名志愿者参与了公益林的共建。

  为完成于娟遗愿,母亲深居大山种树 

  8月4日清晨,夏日的阳光洒向美丽的曲阜九仙山,郁郁葱葱的林木就像一件件流光的绿色霓裳,将一座座山头装扮得摇曳生姿。62岁的舒平是这片树林的缔造者,她的另一个身份并不为人熟知——抗癌女博士于娟的母亲。于娟去世后,她只身来到偏僻的九仙山脚下,几乎将所有的心血和时间都倾注在这片陌生又熟悉的土地。

  2010年元旦,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于娟确诊为晚期乳腺癌。在随后与病魔作斗争的日子里,她在网上发表数十篇日记,分享对人生的感悟。齐鲁晚报曾多次报道于娟的抗癌故事,并连载她的《癌症日记》,优美的文字、坚强的信念,感动了无数人。   2011年3月28日,齐鲁晚报记者随于娟高中母校老师赴上海看望她时,于娟告诉记者:“我希望能够回到故乡,那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我要好好睡一觉了。”

  “于娟已经走了五年108天,我总感觉女儿就在我身边,默默注视着我。”如今说起女儿,舒平情绪平静,眼睛湿润。她还记得于娟在患病后期时常说,“想在家乡的某个地方,建成一片树林,在绿荫环抱之中长眠。”

  2011年4月19日凌晨,于娟离世。痛失爱女的舒平几近崩溃,“甚至一度想要随她而去。”不忍岳母这样哀伤下去,女婿赵斌元建议她从上海回济宁老家,着手完成于娟建公益林的遗愿。2011年秋天,舒平带着家人多方筹集的30多万元回到济宁,将公益林定在曲阜九仙山脚下。

  早在2009年,退休的舒平和老伴儿已承包下了九仙山下龙尾庄村的近三万亩山地,并种了几十种树。“于娟上高中时我们一家第一次到这里玩,她开玩笑说,‘退休后要在这里植下一片树林,安度晚年’。”

  2011年9月,舒平索性将家安在了九仙山脚下,在一处老年公寓免费提供的房间住下。舒平在这里一住就是五年,倾注了大量心血,把每棵树都当作自己的女儿来呵护。

  为造林用光积蓄,无奈买种育苗 

  对于公益林种什么树,舒平想来想去决定种楷树,“楷树质地坚韧、高大挺拔、生生不息,这与笑对病魔、乐观坚强的于娟何其相似!”2011年9月中旬,她拿出积蓄从陕西宝鸡购买了40万株楷树苗,在龙尾庄热心村民的帮助下,树苗被全部栽到九仙山上。

  刚开始少量楷树苗死亡,而后不足一月间死亡树苗飞速增加,最终活下来的不足30%。看着死去的树苗,舒平深感自责和痛心,“我已经没照顾好女儿,为何又没有照料好它们……”

  为了让树苗健康成长,舒平更加投入,“每早6点起床,带着午饭上山,为树苗浇水、松土,日头下山了才回住处。”忙碌中,舒平暂时忘却失去女儿的痛苦,收获了安慰和宁静。

  当年10月份,于娟曾经就读的济宁一中校友会的几位代表前来看望舒平,并建议为这片树林取一个名字。“于娟在挪威留学时,研究的方向是环保和生物能源,曾经她有个科研项目就与挪威的森林相关。”曾在济宁一中任教的郭伟提议,“于娟一定想过把挪威森林的概念‘搬’回家,这片公益林就叫‘挪威森林’吧。”大家一致赞同。

  2012年春节后,已经拿不出更多资金的舒平打算自己育苗。她以便宜的价格买来大量楷树种子,借用山脚下的20多亩田地种下。在她的精心栽培下,一棵棵树苗发芽、长大。

  “看着树苗一天天长高,就像看着小时候的于娟慢慢长大。”漫步在育苗基地中,舒平仔细打量着每一棵树苗,不时用手中的剪刀除去附着在上面的杂草。“树苗长到1米半高,便可移植到山上。”除此之外,舒平也会爬到山顶,播撒一些树种。

  被于娟精神感动,十万志愿者参与造林 

  生前的于娟撰写的百余篇生命感悟,感动了全国各地的人们;在她离世后,挪威森林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他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天堂的于娟完成遗愿。齐鲁晚报也多次进行相关报道。

  福建军官王斌从网上得知挪威森林后,专程坐火车前来,亲手在九仙山上种下一棵楷树苗。“于娟坚强面对病魔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能为她做些什么是我的心愿。”见到为女儿坚守大山的舒平,即将成为父亲的王斌更是深受感动,“于妈妈的爱是伟大的,这位平凡的母亲是我们的榜样。”

  孔令红是曲阜一家幼儿园的负责人,2014年与舒平相识后,她常常带幼儿园的孩子和家长来九仙山。“除了帮忙打理林木,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挪威森林向孩子讲述于娟的故事,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种下一颗坚强和爱护环境的种子。”

  五年来,挪威森林的愿景规划和意义通过网络、校友群、读书会等形式广泛传播。志愿者、义工团、校友会、网友团队等纷至沓来,全国各地被于娟感动的人们加入到挪威森林的共建中来。“每年我们都会接待近千名拓展训练学员,每人带上一袋楷树种子在山中播撒已成为习惯。”坐落在九仙山下一家拓展训练基地的负责人王洪昌说。

  每来一批志愿者,舒平都会将人数等记录下来。截至目前,来过的志愿者已近10万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也有外国友人。目前挪威森林面积已经达到了近1万亩,数量超过一百万株。

  森林属于社会,以后将无偿捐出 

  在龙尾庄村村干部董民记忆中,五年前的九仙山远不是现在郁郁葱葱的模样,“尽管山上也有些植被,但远远望去依然有光秃秃的山包。”在龙尾庄村,即使是年龄大出舒平不少的老人,都习惯称她为大姐。

  “山里人明白,大姐是在做一件造福我们子孙后代的好事。”董民说,忙完手头的农活,村民们不用招呼,都会跟着大姐到山上打理树苗。舒平不好意思,有时拿钱给大家,但很多村民都把钱再悄悄塞给舒平。

  76岁的张历青是在九仙山下银铃老年公寓居住的一位老人。她很是不解,原本手头资金就不宽裕的舒平为何对索要树苗的人如此慷慨:“有个人开着小货车,一次就拉走200棵树苗,舒平不仅笑着同意,还帮忙装车。”对此舒平笑着说,每一棵树苗都是于娟生命的延续,“大家帮助我悉心照料树苗,让它们在另一个环境成长,难道不是更好吗?”

  “有生之年,我会尽全力把这片公益林建设好、管理好,如果哪一天干不动了,我想把它无偿捐出去,它是属于大家和社会的。”舒平说,这不仅是自己的想法,也是女儿的心愿。

  对于种植公益林,于娟丈夫赵斌元写道:“慢慢来,种树也罢、科研也罢、教子也罢、工作也罢,一点一滴地用心,让这个世界更美好哪怕那么一点点。这本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自己快乐又能让别人快乐,有什么理由做不成呢?”“世界那么大,变化那么快,我们都需要在心里留一块共有的安静的土地,种上一棵树,一起守望,等世界变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姬生辉 实习生 毕郭环 通讯员 宋思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许芳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