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专家解密婴幼儿配方奶粉原料:食品添加剂无营养

2014-07-04 08:54 作者: 来源:人民网
4年前,三鹿奶粉事件让人们对“元凶”三聚氰胺闻之色变,现在一提起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添加剂,很多消费者都非常敏感。日前,一则题为“院士称高档婴儿配方奶粉含40种以上食品添加剂”的新闻报道再度引发了人们热议。对此,国内多家乳企的研发人员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就婴幼儿配方奶粉配料的构成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解读。
  4年前,三鹿奶粉事件让人们对“元凶”三聚氰胺闻之色变,现在一提起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添加剂,很多消费者都非常敏感。日前,一则题为“院士称高档婴儿配方奶粉含40种以上食品添加剂”的新闻报道再度引发了人们热议。对此,国内多家乳企的研发人员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就婴幼儿配方奶粉配料的构成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解读。

  “现在从国际范围来讲,一种高档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它的食品添加剂的数量肯定在40种以上,没有一种例外的。”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在中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会上表示,一个国外进口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其中的食品添加剂有46种,主要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公众应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食品添加剂,只要在合理的用量之内,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都是安全的。

  对此,国内某乳企研发人员顾小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奶粉中食品添加剂含量多达数十种的表述并不完全准确。实际上,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婴幼儿奶粉的配方主要由三大类组成,分别为普通食品配料、食品营养强化剂和食品添加剂。而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食品营养强化剂而非食品添加剂,国家对这两类配方的管理要求是有所不同的。

  据了解,平时人们购买奶粉时,在产品外包装袋上看到的配方就包括了上述三大类原料,如脱盐乳清粉、植物油等常见原料都属于普通的食品配料,维生素、矿物质、核苷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属于食品营养强化剂,而像磷脂、香料等能够改变产品口感,速溶等特性的原料属于食品添加剂。这三大类原料全部加起来,确实会有数十种之多。

  对于奶粉中的普通食品配料,常年居住在新西兰的乳业专家王先生告诉记者,虽然很少听见因食品配料添加不当而造成的奶粉质量安全事故,但一些企业会将普通食品配料作为产品的卖点提高产品的价格,如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此前曝出被肉毒杆菌污染的基粉就是其产品中要添加的被称为“浓缩乳清蛋白”的配料,这种配料对婴幼儿的健康到底能有多大的益处实在很难说,但是添加了这种配料的产品价格却比一般产品的价格要高出许多。

  对于奶粉中食品营养强化剂,顾小姐表示,编号为G B14880-2012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对奶粉产品里可用的营养强化剂进行了详细归纳,一般常见的营养强化剂包括维生素、矿物质等婴幼儿成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目前各家企业的奶粉配方基本上都是严格按照国标要求选择使用。

  而对于食品添加剂,则在G 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管理范围内。据介绍,通常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食品添加剂不会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直接影响,然而,一些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到优化奶粉的工艺、改善产品的感官等作用,例如磷脂可以增加奶粉的速溶性,部分三段奶粉允许添加的香料则可以改变奶粉的口感等。

  “虽然食品添加剂对婴幼儿不会有实质的好处,但是它们作为奶粉的配料却符合市场的需求。”顾小姐说,消费者希望奶粉除了要有营养外,还要求奶粉卖相好。比如说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很多外资品牌喜欢在三段奶粉(1岁以上婴儿喝的奶粉)里面加入一点香料提高产品气味和口感,所以说奶粉中食品添加剂的存在完全是一种市场导向的结果。

  另据有关专家介绍,凡使用范围涵盖0至6个月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均不得添加任何食用香料,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中可以使用香兰素、乙基香兰素和香荚兰豆浸膏,但限制使用量。

  “引发奶粉质量安全问题的,都是企业不按照国标规定,非法添加原料造成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最知名的例子。”王先生说,进口奶粉被查出添加违规化学物质并不罕见,质检总局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公布一些“踩线”的企业名单,相反,现在国产奶粉非法添加的现象已经好了很多。

  正如王先生所言,记者从质检总局获悉,今年前5月,广州口岸检出产自新加坡的16吨、货值60万美元全脂奶粉,蛋白质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要求。此外,有部分问题进口婴幼儿奶粉还检出违规添加化学物质。据介绍,今年年初,检验检疫部门对来自阿根廷的1.9吨婴幼儿奶粉实施退货处理。原因是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在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中文标签进行检验时,发现其配料中有硫酸铁。而硫酸铁在我国不属于食品添加剂,不能使用于食品中。

来源: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4/0704/c1008-25236455.html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潘文杰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