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124771586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12477158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2016年度国考报名收官 中纪委成北京地区最难进部门

2015-10-25 16:51 作者:解丽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从各地报名情况看,2016国考报名最热的为北京,通过审核人数达184120人,平均竞争比为80.5:1,竞争度最高。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也进入榜单,位列第六,招录两人,引1036人参与竞争,竞争比518:1,成为北京地区最难进的部门。

竞争最激烈的十大部门

  2016年度国考报名收官 竞争比从今年的58:1下降为46.8:1

  中纪委成北京地区最难进部门

  2016年度国考或将成为“最好国考年”。昨日,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报名结束。截至18点,130.1万余人通过审核,平均竞争比约为46.8:1,低于2015年的58:1、2014年的70:1,“降温”成定局。而从竞争的激烈程度看,竞争比超过1000:1的职位大幅减少,此次“炮灰集中营”中的老大——人力社保部技能竞赛处(全国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办公室)一职的竞争比不过2847:1,不见往昔曾经万里挑一的“辉煌”。同时,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成为北京地区最难进的部门。

  竞争比对比往年——继续下降

  据中公教育统计,截至昨天18时,共有199.8万人报名,130.1万人通过资格审核,还有13.5万人正在由招录单位进行资格审查。从单日增长来看,最后一日确实“井喷”,较23日下午同期增加了27万余人,但相对于去年最后一天的33万单日增长量比,略显动能不足。而这与2016年度国考史上最多的近3万名额相比,竞争比只为46:1,低于2015年度的58:1。再考虑到一定会有弃考考生,最终的竞争比率将会更低。

  从各地报名情况看,2016国考报名最热的为北京,通过审核人数达184120人,平均竞争比为80.5:1,竞争度最高。同时,广东、山东、浙江和辽宁等地区已通过审核人数均超过5万人,占到总合格人数的39.5%;报名最冷的宁夏、西藏和青海,此三地已通过审核人数均未过万。从近几年的竞争比来看,呈现“一路向下”的趋势。华图教育专家分析指出,从报名情况看,最终通过审核的人数有了7000人左右的下降,但由于招考人数增加,而使得整体竞争比相差不少。造成这种“降温”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报名条件更加细化、科学;二是今年不再允许公职人员报名参考。

  竞争最激烈职位——热度减退

  此次报名,最激烈的职位当属人力社保部技能竞赛处(全国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办公室)一职,其竞争比2847:1,比2015年的“老大”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三处副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的2625:1稍高;但较之2014年国家民委的6980:1以及2013年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南川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的9470:1,绝对是“小巫见大巫”。专家分析,热门职位竞争比的下降与职位的设置更加合理、更加具有针对性有关。从2013年合川调查队科员这一职位对专业要求“不限”开始,到2014年国家民委这一职位要求“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再到2015年采购三处副主任科员要求“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最后再到今年的人社部职位要求“教育学、经济管理”,可以看出,这些职位对专业的要求更加细化、变窄,更加具有针对性。职位设置的这一变化,卡住了一大部分考生。同时,2015国考报名过审人数破500的职位共354个,占2.6%,而2016国考报名结束过审人数破500的职位共有286个,占1.8%。从一定程度上能看出考生对“部分职位”的热衷度有所降低,不再扎堆报考。

  竞争最激烈部门——中央纪委

  据统计,竞争最激烈的部门由辽宁储备物资管理局拔得头筹,此部门共招录2人,有1893人参与竞争,竞争比达946.5:1,可谓“千里挑一”。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也进入榜单,位列第六,招录两人,引1036人参与竞争,竞争比518:1,成为北京地区最难进的部门。(记者 解丽)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朱仙娉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