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文章

地震专家:三角避震带可行优先选择厕所厨房

2013-04-27 16:45 作者:彭洋 来源:重庆晚报
“肯定地说,三角避震带是有道理的。”李克昌说,当地震来临时,应该迅速找个大型、沉重的物体或小开间的房间,卧倒在旁边或藏于其中,天花板砸下后,物体周边会形成狭小的三角空间,挽救生命。

    地震逃生黄金12秒靠谱吗  

  实验:只够跑完两层楼,就近避震时间较充裕 

  专家:三角避震带可行,应优先选择厕所厨房 

  雅安7级地震刚过,关于地震时如何逃生的各种方法充斥网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逃生黄金12秒”一说,即从人体感觉地震到房屋大面积垮塌,大约有12秒的过程,人们可利用这点时间采取逃生自救措施。

  短短12秒钟能做些什么?哪种逃生方法更加靠谱?重庆晚报记者进行了实验。

  -实验内容:

  12秒能完成哪些逃生方式,哪种更靠谱

  -实验场地:

  渝中区两路口桂花园一栋18层高居民楼

  -实验人员:

  志愿者陈槐(女,27岁,两路口桂花园路54号),李磊磊(化名,男,15岁,两路口桂花景苑62号),刘永忠(男,54岁,两路口桂花景苑64号),松松(化名,9岁,两路口桂花景苑64号),重庆晚报记者(男,30岁)

  -实验原理:

  实验人员分别从18楼向下跑,看12秒时间内能够下到几楼;志愿者在家里就近寻找三角避震带,计时判断12秒是否足够。

  跑楼梯 

  12秒只够跑完两层 

  为模拟地震发生时的紧迫感,实验人员均被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往楼下跑。结果12秒时间内,记者跑了两层楼,陈槐与李磊磊均跑完一层半,刘永忠和松松只跑完一层楼。也就是说,地震发生时,“逃生黄金12秒”最多只够跑完两层楼。

  针对网上流传“地震时5楼以上居民不要下楼逃生”的说法,实验人员也进行了验证。5名实验人员分别从5楼以最快速度跑到1楼,其中最快用时27秒,最慢的是9岁松松,耗时42秒。如果以“逃生黄金12秒”计算,5楼以上的居民想要在这么短时间内逃到楼下不太可能。

  经测算,用于实验的居民楼每层16级台阶,记者最快用27秒跑完80级台阶,每级台阶耗时0.3秒左右。读者可参照这一数据,测算自己所在楼层跑下楼的耗时。

  寻找避震带 

  12秒时间非常充裕 

  12秒时间是否足够寻找三角避震带呢?陈槐的家是很常见的两室一厅格局,无论哪一个房间都能很轻易地找到理论上的三角避震带(即当地震来临时,垮塌物会在大型、沉重的物体,比如衣柜、沙发周边会形成狭小的三角空间,躲在这个三角空间内就可能挽救生命)。

  在实验中,所有实验人员基本都能在6秒左右顺利找到最近的三角避震带,陈槐甚至还有时间从冰箱里拿了一瓶矿泉水以备不时之需。

  “只要平时留心,一旦地震发生就可以很快找到藏身之地。”陈槐说,看来地震来临时,12秒完全足够就近寻找三角避震带。

  地震发生 至少有6~9秒逃生 

  “黄金逃生12秒的说法有一定科学依据,至于采取什么样的逃生措施,则要视周边环境而定。”市地震局副研究员李克昌说,在震中区的地震波传播时间大约是:震源深度约10~20公里时,首先感觉到上下震动(p波)至激烈震荡(s波)之间大约2~3秒;房屋震荡至破裂、倒塌过程,大约3~6秒。这样,至少会有6~9秒左右的避险决策时间,远离震中区外的延滞时间会更长,甚至会多于12秒。

  李克昌表示,高层住宅尤其是5楼以上的居民不建议下楼逃生,一是因为时间不够跑下楼,其次,目前我市的建筑抗震烈度为6度,这表示当地震烈度为4.5度时,房屋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烈度达到6度时,房屋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烈度达到7.5度时,房屋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也就是说即使7.5度的地震也不会导致房屋垮塌,跑出家中反而容易被掉落物砸伤。

  此外,即使下楼逃生,也要注意逃往相对空旷的场所,避免被掉落物砸伤。

  室内避险 优先选择厕所厨房 

  “肯定地说,三角避震带是有道理的。”李克昌说,当地震来临时,应该迅速找个大型、沉重的物体或小开间的房间,卧倒在旁边或藏于其中,天花板砸下后,物体周边会形成狭小的三角空间,挽救生命。

  “房间中可能会有很多理论上的三角避震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优先选择厕所和厨房。”李克昌提醒,砖混结构的居民楼内应优先选择小开间的厕所、厨房、狭窄过道,这些地方由于多是承重墙,不易垮塌,而且容易找到水源;其次才是有支撑的柱、柜、桌凳或者冰箱下面;对于砖木结构的房屋,选择三角带时则要注意远离墙体。

 

责任编辑:曹丽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