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济宁文物局:投200万元研究保护古石碑技术

2013-11-27 14:00 作者:汪泷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济宁新闻:近日,记者从济宁市文物局获悉,济宁市将利用世界银行的资金,投入200万元人民币用于研究石碑、石刻以及木结构彩绘的保护技术。而该技术目前在国际上仍处于空白,研究一旦有所突破,将成为古石碑、石刻、木结构彩绘的保护新标准。

  本报济宁11月26日讯(记者 汪泷) 近日,记者从济宁市文物局获悉,济宁市将利用世界银行的资金,投入200万元人民币用于研究石碑、石刻以及木结构彩绘的保护技术。而该技术目前在国际上仍处于空白,研究一旦有所突破,将成为古石碑、石刻、木结构彩绘的保护新标准。

  济宁作为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名城,拥有大量的石碑、石刻等文物古迹。据不完全统计,济宁12个县市区都存有一定数量的古石碑、石刻,其中仅曲阜市就有超过5000块,全市共计拥有超过10000块。“但是这些古石碑、石刻大多是露天存放,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杨义堂说,加上一些特定时期的文物破坏,济宁市现存的大量古石碑、石刻仅有的保护手段只能是建碑亭或移入室内。

  一位长期从事石碑、石刻保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在修复古石碑、石刻的技术上,主要是用铁箍、钢钉或者水泥来进行复原,但效果不好,难以重现石碑的原貌。“目前国际上在这一保护技术方面都可以说处于空白,即便是此前来曲阜、邹城参与研究讨论的英国、意大利学者,也难有好的借鉴方法。”济宁市文物局世界银行科苗科长说。

  鉴于此,从去年开始,中国遗产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联合济宁本地的文物工作者,对邹城孟庙内的石碑进行了新保护技术的研究。杨义堂介绍说,这次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化学材料,远观几乎看不出修复痕迹,而且对原碑几乎没有破坏。“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发现,石碑因为材质、损坏情况的不同,修复后的效果有好有坏,该技术仍有待突破。”

  此次济宁市与世界银行签订协议,先期将投入200万元的研究资金,由中国遗产研究院牵头研究更好的保护技术。“由于世界各地的气候、石碑材质等各不相同,技术难度很大。而一旦有了成果,将成为一个新的保护标准,全国都会依照此标准进行相应的调整。”杨义堂说,济宁是汉碑之乡,这项研究工作对济宁的石碑、石刻等文物古迹保存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可以大大增加其文物价值。

   头条链接  

 

  此次签订的协议中,也包括了对济宁境内的一些木质建筑彩绘的修复、保护技术研究。

  记者了解到,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像三孔、孟府、孟庙的木结构彩绘都是用矿石、植物中提取的颜料来进行修复。“但由于新技术的采用,以及泥瓦工、木工在传承上的断代,这些老的修复技术几近失传。”杨义堂说,使用现在的新技术修复木结构彩绘文物,会导致这些木结构文物的颜色过于鲜艳,不仅失去了古建筑的历史风貌,而且其中的化学物质对木结构也有一定破坏性。

  本次研究工作中,将研究新的木结构彩绘保护技术,尽力做到刷涂一次保护漆,不仅鞥保有其原有风貌,而且不伤害原有的木质结构,使保护时间持续的更长。

  本报记者 汪泷

初审编辑:李龙   责任编辑:苑仁峰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