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济宁:外地来的“老济宁人”见证城市变迁

2014-10-04 11:32 作者: 来源:大众网济宁频道
济宁新闻:65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共和国即将迎来六十五华诞,在我们身边,有一个群体与新中国同岁,他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用宝贵的青春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济宁市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与祖国共同成长,他们的经历,是共和国鲜活的历史篇章。

 

1949年1月9日出生,与共和国同岁的李富珍(中)与国旗合影,为中国点赞

       编者按

       65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共和国即将迎来六十五华诞,在我们身边,有一个群体与新中国同岁,他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用宝贵的青春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济宁市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与祖国共同成长,他们的经历,是共和国鲜活的历史篇章。 
              大众网记者 朱仙娉
       1986年,返城知青李富珍随丈夫来到了济宁市,安家落户,那一年,她37岁。李富珍在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建国65周年了,我也65周岁了,回想一路走过来的这些岁月,有苦有甜,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祝福祖国,也祝福自己,感谢有这样美好的生活。”
       拉风箱,烧蜂窝煤的老济宁 
       “我第一次到济宁的时候,跟个小村庄似的,哪里像个城市,当时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李富珍说,“从天津人到济宁人,不知不觉的,自己就成了济宁人了。”谈起这些年自己的生活和济宁的变化,李富珍的诉说更像是一位城市变迁的见证者。
       “86年的时候,我随丈夫刚到济宁,在东门大街租了个十来平米的小房子,那时候还拉风箱,家家还烧蜂窝煤,在我们老家那,早就烧大渣煤了,”李富珍回忆起来那段时期的生活,有些伤感,“当时东门大街就一条小窄路,孩子上学却很麻烦,制度不规范,不像每个学校都有规范好的学区,那时候跑遍了整个教育局,辗转反复最终才让孩子入了学。”回忆起那段时期的生活,李富珍有些伤感,“现在你们看那里有了人民公园,幼儿园和小学很规范,发展的多好啊,想起来刚到济宁那会,真是忆苦思甜了。”
       退休工资翻倍涨 老太感叹济宁发展太快
       1992年李富珍的丈夫单位福利分房,一家三口便有了自己的栖身之所,六七十平的房子对于那个年代的李富珍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1999年,李富珍正式退休,“那个时候其实工资并不高,才几百块钱,但是想想这些年我们的退休金可是翻倍涨啊,国家还是很照顾我们这些退休工人的。”李富珍对记者说。
       2003年,李富珍的儿子结了婚,退休老太太就彻底地围着家庭转,围着孙子转。“现在挺满足的,自己一个人的退休金就够全家人的花销了。”李富珍说,“但是现在咱济宁的物价也是疯涨啊,出门也堵车,说明济宁发展的也很快。”
       没事儿总带孙子出去玩的李富珍向记者感慨,济宁这些年发展的太快,绿地广场随处可见,带着孙子去看看当年住过的地方,自己都已经认不出了。“济宁的城市建设真是日新月异,我七八年前回天津老家还觉的济宁和大城市有些差距,这几年再回去就没有这种感觉了。”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宋猛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