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进入2015年以来,济宁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不断深入,从村村净到户户通,从一村翠绿到一院洁净,每一座“美丽乡村”的面貌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然而,美丽的变迁背后总会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有一些默默耕耘的人。近日,大众网记者走进乡村深处,为大家揭开美丽蝶变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王冲甘当村里的草莓种植带头人

王冲详细记录着“有机草莓”种植的每一步,向村民分享经验

王冲的“试点”草莓大棚
大众网济宁4月10日讯(记者 高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化学博士王冲是济宁市任城区喻屯村的一名村官,作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者,为喻屯村这个农业大村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近日,大众网记者来到喻屯村与王冲聊起了“博士生眼中的美丽乡村建设”。
不被村民当回事却把村民看成“宝”
王冲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化学博士,2013年毕业时,已有一家科研院所向他发出工作邀请:年薪20万。可王冲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回乡报考大学生村官。最终,他当上了济宁市任城区喻屯镇喻屯村的村书记助理。
说起自己的工作,王冲笑了笑说:“我的工作除了帮村民办点事,就是田间地头种点地。”王冲刚到村时,村民们其实并不看好这位高学历的书记助理,都觉得他是来“镀金”的,学的东西也不适合农村。
“一开始村民都没把我当回事儿,总觉得博士生到农村当村官是大材小用,但我在工作中发现村里人其实很质朴,你帮他们给在外地打工的亲人发个传真,都会被感谢半天,这其实对于咱们来说就是举手之劳,村民的每一件小事我都会用心办好。”为了拉近与村民的距离,王冲帮着村民办新农合、维修电脑、给村里孩子辅导功课,很快,王冲的真心换来了村民的认可和信任。
另辟蹊径带领村民致富
喻屯村人口在3600人左右,耕地面积达五千余亩,人均耕地占有量比较高,但经济收入却不高。面对村里多种植传统作物,农业发展面临瓶颈的情况,王冲想到了“有机草莓种植”这一特色农业发展的路子。
“水稻和小麦是喻屯村的传统种植农作物,像草莓这样的经济农作物却没有村民愿意种,确切地说是没有村民敢种,我就带了个头,一年收入8万多,村民看到了甜头也相继加入了合作社。”王冲对记者说,村民需要有一个大胆的带头人把路走出来。
不仅如此,化学专业的博士村官还用发酵酸奶的材料“喂养”他的草莓,而探索种植经验的“学费”则全部出自他每月3000元左右的工资。“按照我的方法,种植户稳赚不赔,为了让村民学到技术,我雇佣他们到大棚里来帮忙,每月发给他们工资。”王冲不仅负责带头种植草莓,还负责为合作社的种植户找销路,微博和微信销售则是他的重要渠道。
销售有“妙招”8秒卖得第一桶金
“当时在微博上发了第一桶草莓的照片,8秒后就被订购了,这是我帮合作社的村民卖的第一桶金,”王冲指着地里的草莓大棚笑着告诉记者,他利用互联网思维整合出一条让村民销售农产品的捷径,事实证明效果还可以。
“我自己在买甜瓜的时候就很想知道哪一种瓜脆,哪一种瓜甜,哪一种老年人也啃得动,如果有个标签就好了。”正是基于这种想法,喻屯村不仅是甜瓜,草莓和葡萄也都被王冲贴上了二维码标签,扫一扫就可以知道是什么品种,是酸是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哈工大博士毕业后出任村官的王冲在今年8月份任期就将结束,曾经放弃高年薪的工作执意来到农村种地的他依然热爱着这片土地。王冲说,“没来之前,我对农村工作抱有很大的信心也有很多想法,到了这里经过了一段迷茫期逐渐找到了新的思路,当看到村民加入我的合作社认可我的时候,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而喻屯村作为行进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传统农业大村,我希望可以带领每一位村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