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124771586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124771586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曲阜孔府古墙成游客"签名册" 景区监管存"盲区"

2015-11-03 15:02 作者:黄广华 苏洪印 来源:齐鲁晚报
伴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升温,旅游中的各类不文明行为渐渐浮现在公众的视野前,不少文物古迹也因此受破坏。孔府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夹纪坤坦言,孔府砖墙上的刻字让管理处头痛不已,“都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一旦刻上字,很难清理掉。

  伴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升温,旅游中的各类不文明行为渐渐浮现在公众的视野前,不少文物古迹也因此受破坏。2日,走访中,记者发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首批首批5A级旅游景区的孔府竟然也受到了“伤害”,各类刻字爬满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老的青砖,孔府内的古墙面俨然成了一些游客的“签名册”。门票、标牌提示以及导游劝阻有时难以凑效,而涂抹刻字的行为又很难定性为破坏文物罪,无奈,景区管理办公室只能寄希望于“游客提高素质”来填补监管上的“盲区”。

  古墙成“签名册”,有人秀起恩爱

  2日上午10点,清晨的薄雾散去,秋阳照进孔府大院。相比假节日的人满为患,这个时节的孔府显然冷清不少,前后堂楼院、抱厦巷口,依稀有导游带团出入。跨过内宅大门,映入眼帘的即是孔府堂楼,进出在各堂房间,游客们别有兴致地听导游讲述着孔府的陈年往事。

  院内房墙多为古老的青砖砌垒,远远观望十分庄严肃穆,然而靠近院墙能清晰看到青砖上爬满刻字,成片的涂抹刻画非常扎眼。“74年12月25日 李”“田连生”“薛城五位到留”……内宅门东侧的一处院墙,青砖上刻满了游人的名字,有的还留下了刻写的确切日期。

  记者注意到,各类刻画中,甚至还人还特意留下自己的身份标签,“焦柯庄党员到此一游”、“山东菏泽师专孙洁到此一游”。在前堂楼和后堂楼的院墙上,记者看到这样两处字样。“高言敏携夫人到此一游”,让人膛目结舌的是,有人还在青砖上留笔秀起了恩爱。

  内宅门、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走访整个孔府院落中,记者发现几乎每处宅院砖墙上都能找到游客的留名刻字,古老的青砖俨然成了一些游客的“签名册”,墙面上零零散散的涂抹刻画非常普遍。

  跟团的相对守规,涂刻的多为散客

  当天上午,一位女导游带着十几个人的旅游团走进前堂楼,她兴致勃勃地讲解着,瞧见有人走到门前的一棵粗壮的古槐树前观赏,她主动开口提醒古槐是受保护的文物,告知走动的游客不要随便触摸古槐。此时,游客们都点头示意,个别有意丈量古槐粗细尺度的游客也退后几步,只是伸开手臂比划。

  这名导游告诉记者,跟团来的游客大部分都会准守景区内的相关规定,即使有个别游客做出一些不文明行为,导游一旦发现,也会及时出面制止。“墙上的字大部分都是以前刻的,现在这种现象不多了,游客的素质越来越高,景区也规范了管理。”她介绍。

  “现在多数游客都是跟团来旅游,众目睽睽下,他们一般不会乱刻乱画,即使有,导游和其他游客也会提醒和制止。”采访中,不少导游坦言,个别乱涂乱画的游客通常是散客,“另外,成人一般不会这么做,现在刻字留名的大部分都是孩子,他们好动,顾虑的事情少。”

  2日上午,广东汕头游客徐先生跟团来孔府游览,院墙上的留名刻字让他心里感觉非常不舒服,“这里是世界文化名地,文化氛围浓厚,想着来的旅游应该都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没料到竟然有这么多涂画刻字。”感到愤怒的同时,他希望景区进一步加强管理,以杜绝这类不文明现象。

  景区规章容易遭无视,监管存“盲区”

  孔府入口大门检票处前,屹立着一块1米多高的提示标牌,“请勿吸烟”“请勿丢杂物”“请勿触碰文物”……提示牌上明确标注着各类参观游览注意事项,而景区的门票上同样印有这类似的提示文字。“游客检票进入时,我们也会简单提醒,尤其告知他们注意保护文物。”检票口一名工作人员说。

  孔府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夹纪坤坦言,孔府砖墙上的刻字让管理处头痛不已,“都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一旦刻上字,很难清理掉。”他说,仍有个别游客不顾规章制度,随意留名刻字。

  “我们专门在门票上印制了提示标语,在景物门口以及各院落内也设置了提醒标票,同时为此还专门对导游进行了培训,要求他们遇到这种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夹纪坤介绍,为了防止游客在孔府砖墙上乱涂乱刻,管理处专门实施了诸如加强巡查力度等不少措施。

  但对于游客乱涂乱刻行为的屡禁不止,夹纪坤也颇感无奈,“有时候有些游客根本无视这些提示规定,他们如果不听劝导,我们也拿他没办法。这方面也没有较为明确的法律规定,又很难定性为破坏文物罪。”他说,“我们只能希望游客能够提高个人素质,自觉遵守景区规定。”

  曲阜文物局办公室主任张金营告诉记者,孔府经多次扩建重修,成为前堂后寝,衙宅全一的庞大建筑群,并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例如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被评为首批AAAAA级景区。作为历史的产物,时代的见证者,厚重的古院墙已守护着孔府600多年的时光了。

  近年来,随着城市文化的逐步被看重,古城墙的潜在价值显现,人们为古城墙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以唤醒大众对城市历史的记忆,从而更好地理解、尊重和保护古城墙。但是个别游客的“到此一游”让古墙伤痕累累。“因为这些砖都是青砖,从明代开始就已经存在了,字可在上面,几乎是没有任何好的办法去抹掉它。”张金营说,如果用工具强行将字痕磨平,将会对青砖造成二次伤害,如果用材料将字痕填平,时间久了会被风化。“有些文物古迹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一旦对文物造成破坏则很难修复。”张金营呼吁广大游客,到文物古迹、公园景点旅游时,一定要文明游览、手下留情,切莫乱刻乱画。 孔府内的古墙将古老的历史和现代的生活完美融合在一起,让千年孔府更是增添了几分文化厚重感,对后人来说,它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值得后人去学习、瞻仰和保护。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王孟艳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