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124771586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124771586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面对“治不好”的亲人,该如何让其在爱和尊严中安静离去?

2015-12-20 16:59 作者: 来源:济宁晚报
刺鼻的消毒水味参杂着药味扑面而来,黄阿姨坐在老伴床边,一双眼睛因过度疲劳显得神色凄然。舒缓医学还包括指导并教会家属更好照顾患者的技能,帮助家属尽快走出失去亲人的悲伤,投入正常的新生活。

  提到生死,很多人有着本能的回避,但目前老龄化社会已经来临,越来越多有关“临终”的话题让我们无从回避,这些年,“临终关怀”也逐渐成为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增长迅速的新需求。济宁市生命关怀协会会长颜景欣说,面对临终的病人,医学上无法挽救他们的生命,这个时期就需要通过人性化服务缓解临终病人的身心痛苦,使活着的人心安,将死之人了却遗憾,做到真正的生死两相安。

   大多家属的一厢情愿令临终病人雪上加霜

  “临终关怀,即为即将离开人世的病人开展舒缓治疗,让其享受最后安详时光。”颜景欣解释说,在医学上定义,死亡前10至14天为临终。在这个特殊阶段,医生的治疗目的已从“帮助病人治疗治病”转变为“减轻痛苦”。“在生命的终末期,很多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或者延长生存期意义不大,甚至来说,反复的抢救给病人带来的只是一种负担。”颜景欣告诉记者,2014年7月,生命关怀协会由济宁市卫生局牵头,在济宁市民政局备案后正式成立。协会成立一年多的时间,对于临终关怀服务,颇有研究。

  颜景欣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曾经一位网友在自己的微博上这样写道:“爸爸最后走的一刻,手脚冰凉,我让弟弟拿毯子给他盖好。可直至数年后,才偶然得知,人濒临死亡时,身体变轻,即便一条丝巾,也只会让他感到无法忍受的重压。”颜景欣说,长期以来,临终关怀理念仅局限在医生实践操作上,至于病人家属等人并不知晓何为临终、怎样关怀,有的甚至懵懵懂懂送走家人,万分遗憾。颜景欣退休前在市某医院任职,几十年的从医经验让他对于临终关怀有着更深层的理解。“很多时候,许多家属的一厢情愿令临终病人雪上加霜。”颜景欣说,面对一些毫无挽救希望的病人,医生有时会建议家属给临终者尊严,但极少被接受,甚至有家属为了等待某个未到场的亲属而强求医生和护士实施胸外心脏按压长达数小时。“从医学的角度,临终的病人应坚持‘三不’原则,即不解开、不按压、不除颤,这是在保护病人、减轻临终救助的创伤性。”颜景欣说,自己的母亲在临终时就拒绝了这种“摆设性”的抢救。

   社会化的临终关怀亟待提上日程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市现有人口近830万,截止到2011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26.4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70岁以上51.7万人、80岁以上15.8万人。近几年,我市老年人口出现了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的特征。”颜景欣说,临终关怀是社会成熟与文明的标志。在发达国家,由志愿者、全科医生、宗教人士等构成的临终关怀体系非常成熟。而现阶段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社会化的临终关怀建设亟待提上议事日程。

  颜景欣告诉记者,目前国内一些经济发展较好城市中的部分三级甲等医院内都设有临终病房,这种房间陈设简单,但环境却很静谧。病人生命的最后,可以在家人的陪伴下,在这里度过最后的时光。

  “我市医疗资源相对紧缺,目前市里的大型医院病房楼内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若这时强制设立临终病房也不太现实。但若新建医院,在建院之初可以预留出临终病房,这样有了基础设施,市民或许就更容易接受了。”颜景欣还说,要让临终关怀这项社会工程能够有序、有效地开展起来,单纯的依靠医院还不行,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下,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临终关怀服务运行体系,而民政系统内的民营机构也应该纳入其中。

   开展死亡教育,让社会各阶层理解临终关怀

  谈及我市如何发展临终关怀服务?颜景欣建议,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和工作推进的难易程度,建议民政牵头、卫生协助,努力构建起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以家护为基础,家属作为临终关怀团队的主要成员,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全科医生、心理医生、专业社工及志愿者队伍,在家中给临终者关怀和照顾;以养护为依托,推动医养融合发展,鼓励在养老机构开设安宁病区,收治具有临终关怀性质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部分入住率较低的民营养老机构和效益不佳的民营医疗机构可在政府的引导下,改建成专门提供临终关怀的老年护理机构或医疗服务机构;以医护为补充,逐步设立临终关怀专门医院或在市级医院试点设立临终关怀病区,病区应配置医务社工,设置家属陪伴室、话疗室、关怀室、沐浴室等辅助设施。有限的床位数主要提供给家护或老护有困难、晚期肿瘤患者生存状态在数周内,且家属能正确理解医院临终关怀措施的老年人,有效避免医患矛盾,保证床位流动性。颜景欣说,我们传统文化比较避讳谈论死亡,对死亡有一种本能的恐惧,而“死亡教育”更是长期处于缺失状态,类似的课程只停留在医学院的选修课中。但在一些国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开设死亡教育课程,使死亡教育与人生教育联系在一起,课程从生命的起始、成长到结束,也包括教导儿童正确面对失去亲人的痛楚。

  颜景欣提议,临终关怀的观念应该进一步广泛普及,死亡教育课程应当尽快出现在医学院校的课堂上,随后过渡到其他大专院校,进而普及到社会教育领域,让社会各阶层理解死亡,进而理解临终关怀。

   故事1

   生命最后,儿子陪伴左右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卧室门半掩着,躺在床上的老人呼吸声越来越微弱,99岁高龄的颜老太脸色苍白,紧闭着双眼。窗台上放着一盆常青藤,床头上挂着一张全家福,室内陈设简单、温馨,并未见各种药品。床边坐着老太的儿子,刚进来的儿媳走过来拍拍丈夫的肩膀,转过头,终于忍不住潸然泪下。连续几天的不眠不休,颜老太的儿子显得有些疲惫。他一直紧握着母亲的手,但在这一刻,轻轻地放下了……

  这几年,颜老太的身体时好时坏,今年年初,老人突然泛起了迷糊,再次送到医院,医生对着家属摇了摇头。看着病床上气若游丝的母亲,颜老太的儿子下了决心——“娘啊,我把屋子重新收拾一下,这几天就让我们陪着你吧!”

  颜老太是幸运的,生命尽头,亲人陪伴左右,一直到安详离世。

   故事2

   患癌晚期,老两口相依偎

  上个月,市民黄阿姨70多岁的老伴被诊断为肺癌晚期,抱着一丝希望,黄阿姨前期陪着老伴进行了多次治疗。但这是一场饱受折磨却又注定失败的战争,最终,医生建议黄阿姨带着老伴回家“疗养”。

  刺鼻的消毒水味参杂着药味扑面而来,黄阿姨坐在老伴床边,一双眼睛因过度疲劳显得神色凄然。房间里堆满了各种止痛的药片、瓶罐。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子照进来,室内温度怡人,但对黄阿姨的老伴来说,生命依旧在寒冷中一分一秒地流逝。

  从医院“搬”回家,老伴接连出现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儿子儿媳想尽孝心,无奈工作繁忙,基本上靠黄阿姨和保姆照顾。喂药、擦身,有时保姆也忙不过来。这个本就不宽裕的家庭因为前期癌症治疗,还欠着一大笔债……

   新闻1+1

   舒缓疗护给患者爱与尊严

  2001年6月,在李嘉诚基金会支持下,上海新华医院宁养院成立。医院和基金会每年等比定向捐资240余万元,用于购买镇痛药物,为贫困家庭患者提供免费舒缓疗护。宁养院团队由两个肿瘤科医生、两个护士、一个社工组成,通常两人一组上门服务,也开设门诊和电话咨询。宁养院主要是为无法治愈的患者减轻肿瘤和并发症带来的痛苦,指导其家人进行舒适护理,还开展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精神压力。2012年年初,上海市卫生局宣布将在社区推广舒缓疗护,17个区县的18家医疗机构已辟出专门区域和床位。

  舒缓医学(HOSPICE)一词始于12世纪,原指朝圣中途休息驿站。1967年,世界第一座现代化兼具医疗科技及爱心照顾的“圣克利斯朵夫舒缓医学医院”正式于伦敦郊区建立。所谓舒缓疗护指以病患为中心的症状缓解治疗和身体照护,针对无法治愈疾病的患者最后阶段,提供积极疼痛控制和其他不适症状的最大程度缓解,使病患尽可能获得舒适的生活,在宁静而安详的环境中有尊严地死亡。舒缓医学还包括指导并教会家属更好照顾患者的技能,帮助家属尽快走出失去亲人的悲伤,投入正常的新生活。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史欣欣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