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32775829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327758290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做饭看孩子老伴分居 衰老的漂泊:城市里的"老漂族"

2016-07-29 09:09 作者: 来源:东方圣城网
本该在熟悉的故土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却为了孩子漂泊在异乡。在城市里,我们时常会见到老人为帮助子女照顾第三代,来到陌生的城市与子女同住,他们离开故乡,生活在别处,这群人被称为“老漂族”。近日,记者走进居住在济宁城区的“老漂族”,聚焦他们在异乡的晚年生活。

   

  本该在熟悉的故土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却为了孩子漂泊在异乡。在城市里,我们时常会见到老人为帮助子女照顾第三代,来到陌生的城市与子女同住,他们离开故乡,生活在别处,这群人被称为“老漂族”。近日,记者走进居住在济宁城区的“老漂族”,聚焦他们在异乡的晚年生活。

  张秋香62岁 吉林白城人

  初来时吃住都不习惯,两个月瘦了十几斤“来济宁两年多了,还是不习惯。”62岁的张秋香说。张秋香老家在吉林白城,儿子在济宁一家事业单位工作。2013年底孙子出生,儿子和儿媳工作都很忙。张秋香和老伴不得不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济宁照顾孩子,开始了“老漂族”的生活。来济宁已有两年,张秋香和老伴仍不适应这里的天气,“还是家乡好啊,天天都能看到蓝天白云,济宁这里几乎天天有雾霾,看着雾蒙蒙的天,心里感觉憋得慌。”

  张秋香说,在家乡时,她每天都生活得很滋润,白天和小区里的姐妹们打麻将,晚上一块跳广场舞,还经常参加社区的广场舞比赛。但来到济宁后,她的生活却变了样,没有朋友,闲暇时也只能窝在家里照顾孙子,唯一的生活圈子就是家里的老伴、儿子、儿媳。平时,儿子儿媳上班早出晚归,她主要负责照顾孩子,老伴买菜做饭。虽然三世同堂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也不错,但她和老伴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平时就只能跟家人说话,在这里一个知心的朋友都没有,想打麻将都凑不齐一桌。”“刚来到这里时吃住都不习惯,两个月就瘦了十几斤。那时候就想着快点回家乡,但是苦于没人照看孩子,不得不留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尽管张秋香很想回到熟悉的故乡,但是因为自己身上肩负着照顾孙子的重任,她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继续在这里生活下去。“等孙子大点了,我和老伴还是要回老家生活。”

  吴桂英58岁菏泽巨野人

  生活条件虽好,心里却不舒坦“城市里什么都贵,在老家十几块钱买件衣服,在这买件衣服却要花一百多元。”今年58岁的吴桂英是菏泽巨野县人,现在儿子家居住,她的主要工作就是接送孙女上下学。27日上午,记者在秦庄市场见到吴桂英时,她正在讨价还价地买菜。尽管进城生活四五年了,但她仍觉得超市里动辄几块钱一斤的蔬菜很贵,所以她每天早上送完孙女上学,就到菜市场淘便宜蔬菜。

  与很多从农村老家来城里看孩子的老人一样,吴桂英并不习惯城市的生活。她告诉记者,从2012年她就来济宁照顾孙女,至今都很难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虽然城市里生活条件好,但总感觉特别不习惯。买个菜要跑很远,而且还比家里贵很多,一百块钱在家能花好几个月,而在这里买点儿菜和水果,一百块钱还不够花。”

  吴桂英说,与这些生活中的不如意相比,让她感到最“憋屈”的就是周边没有个说话的人。“在我们农村老家,出了门就是大路,街上天天都有老街坊一起唠家长里短,一有空就去邻居家串门。但在这里,住对门的邻居也像是陌生人,从来没有说过话。”对于像吴桂英这样被迫进城的老年人来说,虽然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变,但是与这座城市的隔阂,让他们心里很不舒坦。

  周玉莲62岁临沂人

  为给孩子当“保姆”,跟老伴两地分居“为了能让孩子安心工作,我们做父母的能付出点就付出点呗!”在银都花园小区里陪孩子玩耍的周玉莲说。

  周玉莲家在临沂,儿子徐岳大学毕业后应聘到济宁一家待遇不错的公司上班。凭借自己的努力,几年间从一名小员工做到了中层领导,并买了房结了婚生了娃。但快节奏工作加上时常外出,对于徐岳夫妇来说,再抽出精力养育一个孩子,谈何容易。找保姆既费钱又不放心,于是,周玉莲从临沂老家来到济宁,当起了他们的“保姆”。

  三年前,周玉莲简单收拾了行李后,一个人坐汽车来到济宁,就这样开始了给儿子带孩子的生活。因为家里还有老人需要照顾,所以老伴儿没有随她来。就这样,老两口在快60岁的时候,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周玉莲说,虽然济宁离老家临沂不算太远,但也只有在儿子儿媳放假时才能与老伴团聚。有时老伴会从老家赶过来,最多也就住上两天。

  周玉莲告诉记者,白天照顾孩子时也没空想别的,但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有时还会失眠。最近一年儿子工作繁忙,很少回家。小孙女如今上了托班,周玉莲送走小孙女后在家除了看电视还是看电视;实在感到憋屈了,就去外面走走,超市也是她常去的地方。周玉莲说:“虽然子女很孝顺,每天吃的也好,但总感觉心里好像缺点儿啥。”

  牛文翠60岁微山两城镇人

  异地生活了9年,心中仍念故乡在阜桥街道解放路社区,有一对年过六旬的老夫妇——牛文翠、孙恩建。他们的孙子还没出生,两人就从微山县两城镇的老家来到了济宁。如今孙子快8岁了,小孙女也已经5岁了,尽管老夫妇来济宁有九年之久,可是心中仍然割舍不下微山的老家。“逢年过节我们都会回微山的老家,老家还有很多亲戚朋友,我和老伴对微山总是很牵挂。”牛文翠刚来到济宁那会儿,周围环境对她来说完全陌生,平时她很少出门。牛文翠说,她来了很久都不知道所住小区的名字,有时家里的亲友问她在济宁什么地方住,她也说不上来。一年后,牛文翠的老伴孙恩建也从微山来到济宁,这时孙子已经出生。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牛文翠和老伴儿商量后决定将家里的口粮地对外出租。

  牛文翠的小儿子经济条件不好没房子,他的孩子出生时牛文翠和老伴就先在大儿子家照看小儿子的孩子。牛文翠说,这些年一家人都没有固定工作,老伴和大儿子一起做些小生意,收入不高,日子过得很紧吧。现如今,孙子长大了,因为是外来人口,孙子的上学问题成了全家人最犯愁的事儿。提起现在的生活,牛文翠叹了口气。牛文翠说,生活越是不易,自己就越想微山的老家,总觉得自己的“根”还在那儿。

  新闻链接

  “老漂族”融入城市 社区来当“导航员”城市里的“老漂族”如何与陌生环境接轨,城市在接纳这些外来人口时又该提供哪些帮助?采访中,阜桥街道解放路社区流动管理站站长冯海丽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们辖区内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更好地服务这一特殊群体,解放路社区开展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工作统筹管理、综合决策体制,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和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使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宣传倡导、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奖励优待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

  冯海丽介绍,随着社区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的开展,流动人口老年人会享受到越来越多同本地户籍人口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文化宣传教育各种活动,老年人义诊活动,正在建设的解放路社区老年人日间料理中心等公共设施,以及一些惠民政策等等他们都可以参与。

  记者手记“老漂族”的快乐与孤独“远离熟悉生活倍感孤独空虚。”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是许多“老漂族”的烦恼。对于“老漂族”来说,离开家乡是最难过的事,他们与原来的生活环境脱离,感觉自己像是被人遗忘的角落。“老漂族”的苦闷和焦虑,更多的是来自心灵的空虚,他们虽然享受着合家团聚的快乐,但也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孤独。

    “老漂族”该如何融入新的生活圈?除了他们自己努力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子女有责任帮助父母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帮助父母认识新的朋友,给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融入新的生活圈,排遣孤独的情绪,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融入新的生活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许芳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