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贺亚林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示范区建设规划的通知
鲁政发〔2017〕46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
建 设 规 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运筹帷幄,着眼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谋划未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了全民族团结奋进的磅礴动力。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深刻阐述了文化和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深刻阐明了推进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产生了百家争鸣的文化流派,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精品,形成了灿若星辰的文化大观,不仅为中华民族积淀了宝贵财富,也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从五千年悠久文明中汲取营养、继承精华,并随着时代发展与日俱新、与时俱进,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3年11月26日在孔子研究院同专家学者代表座谈时指出,孔子及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要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我国在东亚儒家文化圈中居于主动,在世界儒学传播和研究中始终保持充分话语权,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3年11月28日在山东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法,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对适合于调节任何时代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对存在合理内核、又具有旧时代要素的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明显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扬弃。2014年11月14日在对山东工作重要批示中强调,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儒家文化,在多元文化共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又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对文明繁荣延续、国家安定团结、民族和合一体、社会秩序维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崇信遵礼的磊落品格、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兼容天下的博大胸襟,都已内化为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文化基因,成为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层面看,有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从社会层面看,有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从个人层面看,有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从世界层面看,有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儒家文化积淀的哲学智慧、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可以为自我认知、道德建设、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的重要启示,越来越展现出深刻隽永、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巨大魅力。
山东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实施国家记忆工程。推进山东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部署,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创新发展之路,搭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平台,特制定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核心区、协作区和联动区。核心区包括曲阜、邹城、泗水3个市(县),面积3631平方公里;协作区涵盖周边具有相同或相近历史人文资源的区域;联动区包括全省其他具有相同或相近文化资源的富集区。
规划期为2017—2030年,重点是“十三五”时期,展望到2030年。本规划是指导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改革发展、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基础优势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拥有史前文化的完整序列和脉络清晰的文化谱系,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上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在推动儒家文化交流合作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基础深厚、潜力巨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一、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是兴国之魂。加快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汲取儒家文化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将有力助推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弘扬传统美德,倡树社会新风,凝聚民族精神,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二)有利于推进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以儒学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加快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深入实施国家记忆工程,系统推进儒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其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将有效促进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三)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前,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加快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大力实施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业态创新,将极大增强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文化保障。
(四)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当今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大趋势、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大潮流,为儒家文化走出去传播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带来难得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加快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搭建儒家文化交流平台,将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二、优势条件
(一)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山东自古文脉兴盛,先贤圣哲辈出,文化资源丰富、底蕴厚重。从石器时代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著名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以来,绵延至今已有8000多年历史。在传承延续众多早期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齐文化和鲁文化各自形成、繁荣发展并最终融合成为齐鲁文化,孕育出了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空间载体系统完整,拥有世界文化遗产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位于海岱汶泗流域的曲阜、邹城、泗水以及周边区域,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元圣周公受封于鲁,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等均诞生和生活在这里,曲阜、邹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曲阜被誉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三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儒家文化传承发展中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二)科教人才优势突出。深入实施“大师引进工程”、齐鲁文化名家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加强人文科教发展环境建设,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和文物保护、文化经营管理、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积极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新媒体等技术手段,数字博物馆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作为全国儒学研究的核心区域,拥有孔子研究院、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孟子研究院、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儒学研究中心、济宁学院儒学与地域文化研究传播中心等一批儒学研究交流基地,世界儒学大会已成为汇聚海内外儒学研究机构、知名学者以及各界人士的全球性儒学盛会,搭建了跨地域、跨学科、跨行业的国际儒学研究与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设立了国内惟一的以儒学研究为特色的专门史学科博士点,开办了《孔子学刊》《孔子文化季刊》等专业研究刊物,聚集了一批海内外高层次研究队伍,儒学人才高地的优势得天独厚。
(三)邹鲁之风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儒家文化发源地的独特优势,着力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的有机结合,重视教育的学习之风、弘扬传统的读经之风、崇尚道德的仁爱之风、大行礼仪的和谐之风、积极向上的奋发有为之风、海纳百川的包容之风正在加速形成。全省“善行义举四德榜”活动深入推进,引导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正能量的社会文明新风尚。济宁市以“儒学让百姓更幸福”为主题,举办了“百姓儒学节”;以弘扬“爱、诚、孝、仁”为核心,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广泛开展了“彬彬有礼”活动;建立了“和为贵”调解室,积极探索“儒学治乡”新模式;强化责任担当,大力推进旅游观光功能向教化传承功能转变;集乐、歌、舞、礼为一体,启动了“复兴礼乐·邹鲁先行”邹鲁礼乐全国巡演;以“天下邹鲁,一脉相传,团结协作,继往开来”为主旨,与台北市、韩国安东市等数十个海内外城市联合发表了《邹鲁文化城市宣言》,搭建了共同弘扬“邹鲁之风”的合作平台。
(四)文化产业特色明显。确立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目标,制定实施了“两区一圈一带”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拥有各类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30余个,培育形成了仙境海岸、东方圣地、平安泰山、齐国故都等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彰显儒家魅力的特色文化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文化旅游、节庆会展、复仿演艺、文物复仿与艺术品交易等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国学教育培训产业、儒家文化创意产业、休闲养生产业等呈加快发展态势,有力推动了儒家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经济的深度融合。
(五)中华文明生机盎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西方国家更加关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道路,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研究日益成为世界瞩目的重大课题。“孔子文化世界行”“永远的孔子展”“黄河与泰山:中华文明之源与世界遗产展”等展览在各国展出,引起强烈反响。向世界多国孔子学院、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赠送孔子铜像,设立尼山书屋。截至2017年7月底,我国已经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广覆盖的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中国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日益凸显。
三、制约因素
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重发展轻保护的思想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系统保护修复投入不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任务较重;对儒家文化的历史性、当代性、创新性的阐发诠释还有待加强,与时代和社会的新形势、新特点结合不够紧密,儒学思想精华融入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对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促进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创新资源整合不足,研究创新能力不够强,在世界儒学传播与研究中的话语权需进一步提升;外语水平和国学素养都高的人才相对缺乏,对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习俗习惯研究不够深入,“走出去”本土化能力需要提高;文化资源优势和潜力挖掘不够,文化与经济融合深度不够,文化引领转型发展的动力亟待增强。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四个讲清楚”,深刻挖掘阐发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内涵,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主要任务,坚持扬弃传承延续文脉、与时俱进开拓未来,坚持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大力倡树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大力传播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儒家文化精神,建成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为汇聚激发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传承创新。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挖掘阐发和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责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补充、拓展、完善,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实施系列挖掘阐发工程,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丰富传承载体,引领研究创新,推动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完善。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实施书香社会建设、争做友好使者等系列行动计划,构建传统文化教育、文艺创作、现代传播等系列传承体系,建设国家干部政德教育基地,使宝贵精神财富世代相传、创新发展,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坚持引领风尚。始终把推进孔孟故里成为首善之区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坚持弘扬儒家思想道德精髓融入现实生活,与“四德工程”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与探索德治法治协同推进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有机结合,潜移默化,久久为功,充分发挥树立时代新风、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引领作用。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建共享,持续开展仁、义、礼、智、信等系列主题活动,养浩然正气、塑高尚人格、做谦和君子,建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展礼仪之邦独特魅力,营造人和、家和、社会和的良好氛围,使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得到感染和升华。
———坚持系统保护。始终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保障,遵循依法保护和科学修复原则,加强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提高科技创新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的支撑能力,实施古建筑群、遗址组团、安全提升、馆藏展示、名城名街名镇名村等系列保护工程,古建筑、文化遗迹、彩绘壁画、石刻碑刻、馆藏文物等系列修缮工程,典籍文献收集收藏、整理编纂、标准化信息化等系列保护工程,保障文物安全,构筑良好生态环境,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坚持开放包容。始终把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使命,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高水平举办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孔子文化节等交流平台,推动儒学研究交流互鉴,彰显中华文化自信,促进多样文明和谐共生。因地制宜推动儒家文化走出去本土化发展,采用外国受众易懂、易记、易学、易接受的方式和语言,主动传播中国价值理念与文化精髓,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
———坚持融合发展。始终把促进文化经济融合发展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支撑,牢固树立文化是高质资本、是宝贵资源,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坚持用文化提升产业层次,用产业承载文化、繁荣文化,构筑良好文化产业生态,提升文化园区建设水平,放大文化的倍增效应。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基础良好的优势,大力实施“文化+”战略,以文化发展催生新模式、创造新供给、壮大新业态,使“孔孟故里”成为全球知名的整体文化品牌,全面提升文化引领转型发展的能力。
三、战略定位
围绕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综合优势,结合文化强国建设和国家记忆工程实施等方面的战略要求,科学确定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全面提升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
(一)建设儒家文化挖掘阐发基地。以“四个讲清楚”为引领,正本清源,博引旁证,清理儒家文化的发展历史进程,对其思想精华进行系统研究,从国家、社会、个人和世界四个层面,深入挖掘阐释儒家文化对中华文化延续发展与国家民族和合一体、社会治理和科技进步、个人道德修养和品行锤炼提供的丰厚滋养,儒家文化对世界文明进步的独特贡献,打造一批适合不同层次、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体验和理解的载体,彰显儒家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巨大价值,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全国道德礼仪首善之区。充分发挥儒风浩荡、民风淳朴的优势,以“使孔孟故里成为首善之区”为目标,以儒学让百姓生活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为主题,实施弘扬儒家精华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各种文明规范对接工程,构筑传统文化特色与现代文化发展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全民读圣贤之书、行圣贤之事、扬圣贤之德活动,加快完善推广“儒学治乡”新模式,加强礼乐教化功能,率先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打造道德高地、礼仪之邦、书香社会、友好家园,建设德治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社会治理示范区。
(三)建设国家记忆工程先行区。充分发挥拥有史前文化完整序列和脉络清晰文化谱系的优势,加强文化遗产及大遗址保护,做好古建筑、古遗址的文物本体维修,实施抢救性保护、预防性保护和科学修复工程;加强文物资源系统梳理、典籍文献搜集整理编纂保护,建设儒家文化资源数据库;扩大文物资源对公众的开放度,推动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建设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区,在实施国家记忆工程进程中走在前列。
(四)建设全国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文化引领、渗透和支撑作用,系统推进文化资源开发,强化文化品牌载体功能,推进文化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园区、特色基地建设水平,在更高层次上打造享誉国内外、彰显儒家文化永恒魅力的旅游休闲圣地、教育培训基地、健康养生福地和文化创意高地。
(五)建设组织引领国际儒学研究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儒家思想发源地、儒学科教人才富集的突出优势,以“建设世界儒学研究交流中心、组织引领国际儒学研究”为目标,整合集成国内外儒家文化科教资源,着力加强儒学文化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儒学大家”“尼山学者”等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力度,聚集一批世界一流的儒学研究创新领军人才,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理论创新工程,形成一批继往开来的研究成果,保持在儒家文化圈的主动权,提升儒学传承创新的国际话语权。
(六)建设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以打响世界文明对话的中国品牌为引领,依托世界儒学大会、国际青年儒学论坛、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孔子文化节、中华母亲文化节、孔子学院总部和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孟子研究院、儒家文化研修区等高端平台,坚持政府合作与民间交流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彼此尊重、相互包容,共同探寻全球化背景下儒学思想的时代价值,着力打造儒家思想国际交流中心、儒家文化世界培训与体验中心和儒家文明全球推广传播中心,彰显儒家思想伟大智慧、独特魅力和巨大亲和力,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平共处、和谐共生。
四、发展目标
到2020年,示范区各项重大工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挖掘阐发、保护弘扬、传承创新的体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软硬件环境建设走在前列,基本建成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高地。初步构建起智能化、网络化、精准化的保护体系,历史文化遗产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全面提升,国家记忆工程实施取得重大进展。儒学思想精华深度融入现实生活,具有儒家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首善之区对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对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能力不断提高,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融汇儒家文化新元素的传承载体大量涌现,儒家文化研究创新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彰显儒家思想独特魅力的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构筑起覆盖全球的宣传营销网络,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发展高地。政府合作与民间交流的渠道更加畅通,文明交流互鉴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儒家文化的全球传播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到2030年,示范区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重大突破,文化推动发展的潜力充分释放,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首善之区和世界东方精神家园,构筑起符合国际惯例和国别特征、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传播体系,在世界儒学研究和文明交流互鉴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巩固,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第三章 优化空间布局
根据示范区的战略定位,统筹考虑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按照重点突破、融合互动、整体推进的原则,集中力量加快提升核心区的引领示范地位,推动协作区与核心区对接融合,建设一批联动示范基地,形成核心引领、协作支撑、联动辐射的发展格局。
一、提升核心区
提升核心区的发展水平,是高水平推进示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挥儒家文化发源地的独特优势,按照轴带贯通、片区并进的思路,着眼于文脉的有效整合和高端提升,加快构筑孔孟文化轴;着眼于水脉的梳理挖掘和自然天成,加快打造泗河文明带;着眼于历史文化精神空间的再现重构和展示体验,加快打造各具特色的九大片区,形成“一轴、一带、九大片区”的文化圣地整体框架,打造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独具魅力、充满活力、令人神往的精神文化家园。
(一)孔孟文化轴。纵贯核心区南北,联接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涵盖了儒家思想的发生发展、由孔子经子思子至孟子继往开来历史进程的文化谱系。以儒家文化为引领,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枢纽,以相关片区和文化产业园区为节点,以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支撑,加强规划引导,追溯悠久历史,融入时代精神,面向美好未来,在空间上沿着逻辑层次展现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文化脉络,强化区域内文化遗产之间的相互联系,打造身心体验、思想升华、心灵净化、境界提升的精神文化走廊。
(二)泗河文明带。泗水流域是古代东夷族群聚居之地,是东夷文化的摇篮,中华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孕育寿丘少昊陵始祖文化和儒家文化发源地的生命之河。突出“文明摇篮、圣源泗水”主题,以泗河为主体空间,加大对两岸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和整合力度,加强流域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统筹布局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打造文化河、生态河,贯通承接着华夏文明、儒家文化传承发展的自然脉络,构筑文明探源、圣源寻踪、感悟历史、沐浴文化的生态长廊。
(三)九大片区。根据核心区历史文化资源分布特点,立足保护资源较为集中区域的历史空间轮廓和完整性,进行科学分区,明确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和整体空间结构,重点打造具有代表性的九大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片区。
曲阜古城区。主要包括明故城、周公庙、鲁国故城、洙泗书院。实施明故城和周公庙保护复兴工程、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程和洙泗书院开发工程,加大“三孔”“两颜”保护修复力度,加快推进孔子博物馆、国粹坊、周公庙中华礼仪博览园、寿丘始祖文化园建设;突出“孔子故里”主题,依托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搭建集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文献收藏、博物展览和人才培训于一体的高端平台;依托洙泗书院打造书院总部体验基地,建设曲阜古城文化旅游功能实验区,形成世界文化遗产观光与儒家文化体验集群,形成大遗址保护示范区、世界遗产之心和儒家文化展示体验、儒学研究交流高地。
曲阜新区。提升创意中心、孔子文化园、六艺城和蓼河商业街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国家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孔子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儒家文化主题公园和文化广场、国学小镇建设,构筑滨河景观带;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和节庆会展产业,有效对接特色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建成宜创、宜商、宜游、宜学的儒家文化城市综合体,打造国学文化创新发展示范区。
尼山片区。主要包括尼山圣境、安山小镇和万紫千红养生度假区,提升“尼山八景”层次和水平。加快推动儒宫和全球孔子学院联盟基地建设,实施尼山圣源书院改造提升工程,打造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永久会址,构筑以尼山圣源书院、尼山书院为龙头的山水书院群落和国际游学群落及环湖主题文化游憩带;实施尼山孔庙、孔父故里鲁源村、孔母故里颜母村、宋家山头村、夫子洞村和安山小镇开发保护工程;规划建设尼山创意产业园,提升万紫千红养生度假区的文化内涵,建成集文化体验、展示交流、旅游修学、文化创意、休闲养生等于一体的复合性文化发展高地。
九龙山片区。主要包括九龙山及周边区域。加大对汉鲁王摩崖墓群、明鲁王墓群、孟子出生地凫村、孟林和孟母林的保护力度。系统实施九龙山生态修复工程,做好九龙山、亭山、玉皇山、云山、邾山和四基山的山体修复。加快推进耕读书院群落、田园度假区、儒风社区和桃源古村建设,建设集传承始祖文化、体验周易文化、耕读文化和礼乐文化、沐浴儒风和养生文化于一体的人文生态展示区。
邹县古城区。强化“四孟”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力度,实施四孟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子思祠、子思书院、孟母祠遗址等恢复展示工程,加快推进孟子博物馆和石刻博物馆建设,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依托孟子研究院、中国孟子学会、孟子书院等研究机构,深刻挖掘阐发孟子思想的时代价值,打造高端交流合作平台,弘扬“邹鲁礼乐”,建设东方礼乐文化中心和孟子文化传承创新区。
孟子湖新区。以邹城东部的孟子湖及周边区域为重点,突出“修学大本营,创意新高地”主题,加快推进文化主题设施建设,丰富完善修学产品体系,建设国学培训教育基地、青少年美德教育基地、师德教育基地、文化产业基地,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聚区、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打造儒商家园、商务休闲修学天堂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示范区。
大峄山片区。主要包括峄山、邾国故城、野店遗址及周边区域。保护和恢复峄山宫殿、道观、寺庙和峄阳、孤桐书院遗址,加大对摩崖刻石和碑碣的保护修复力度,深度挖掘峄山、五宝庵山、凤凰山和护驾山历史文化资源,赋予优美奇特自然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打造历史文化名山群;实施邾国故城遗址保护工程,保护城墙、城门遗址,实施野店遗址保护工程,建设邹鲁文化园,打造成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相得益彰的生态文化示范区。
泗水始祖文化片区。主要包括泉林泉群自然保护区、卞国故城和泗河上游两岸周边区域。实施历史文化遗迹挖掘保护工程,加大对泉林泉群、古卞城遗址、国宝卞桥、陶文化等保护开发力度,建设具有历史文化古韵的泉水古镇和北方陶都;加快推进元儒、崇儒、新儒和兴儒四大主题公园建设,构筑儒家文化景观带;实施始祖文化遗迹保护工程,建设始祖文化寻根地和体验区,构筑始祖文化景观带,打造泗河文明带的引擎。
曲阜文化国际慢城。位于核心区北部,主要包括九仙山风景区、石门山地质公园、龙门山风景区、西候幽谷风景区和凤仙山森林公园。坚持统一规划、整体布局,加快构筑慢行环形大通道,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以圣贤故事、儒学经典为主题,沿途策划建设娱乐性、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的精品文化项目,实施儒风社区和儒风乡村打造工程,赋予优美自然景观和社区乡村厚重的儒家文化内涵,建设集旅游休闲、享受自然、沐浴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国际慢城。
二、壮大协作区
协作区范围涵盖核心区之外的济宁其他县市区,北到泰安、莱芜、淄博,南到枣庄,东到临沂,西到菏泽、聊城的山东省中南部地区。这一区域具有与核心区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人文资源,是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支撑空间。重点打造历史文脉、运河文化两大走廊,构筑核心区与协作区对接融合载体。依托孔孟文化轴,南北双向延伸,贯通泰山及大汶口文化遗址组团、寿丘始祖文化区遗址组团、九龙山文化遗址组团、峄山野店及邾国故城遗址组团、滕州北辛遗址组团和微山伏羲遗址组团,构筑由北起泰山、南至微山湖贯通始祖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儒家文化等历史文脉的轴线,形成中华民族早期起源与历史传承的完整的时空展示长廊;依托运河,加大对两岸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力度,加快推进聊城古城、南旺运河古镇、台儿庄古城建设,合理布局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有效整合沿河文化资源,高水平打造北起聊城、南至枣庄的运河文化长廊。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加强协作区与核心区的对接,统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挖掘阐发和弘扬传承,统筹推动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各类遗址保护区、主题公园、博物馆、纪念馆、旅游城、文化街区建设,打造一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平台,提高核心区与协作区协同发展水平。
三、做优联动区
充分挖掘分布广泛的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儒家思想主题,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加强与核心区、协作区的对接,因地制宜在联动区建设一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基地。
第四章 建立健全保护体系
本着无愧历史、无愧未来的责任心,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作为首要任务,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发挥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一、依法加大保护力度
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强化系统保护理念,梳理文化遗产线路脉络,统筹推进文物保护、遗址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名镇名村保护,夯实传承历史文脉的基础。
(一)加强文物资源调查。开展文物资源调查,全面廓清文物资源状况。落实文物登录制度,完善文物调查、申报、登录、定级和公布程序,建立统一规范的文物基础数据库。完成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记录档案建设,推进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加强近现代遗产的调查研究工作,加强普查成果的管理和利用。
(二)加强文物资源分级分类保护。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焕发新的光彩。以曲阜片区为重点,推动文庙、书院等儒家文化遗产的本体保护和活化利用,充分发挥儒家文化遗产的道德涵养、社会教育、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功能。以儒家文化、邹鲁文化、始祖文化等礼制建筑和遗迹遗存为核心,实施“三孔”世界遗产保护利用提升工程,提高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水平,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体系建设。启动孟颜曾作为三孔世界文化遗产拓展项目工程,全面推进重要遗产地的系统保护。加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预防性保护工作,重视岁修,减少大修。加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管护,层层落实管护责任,加大日常巡查与养护。强化可移动文物保护,加强重点和特色博物馆建设,支持非国有博物馆科学健康发展,鼓励民间合法收藏,继续推进“活态展示工程”。依法保护文物安全,完善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加大文物安全达标提升力度。拓展文物保护渠道,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入文物保护修缮。
(三)加强遗址组团式保护。充分发挥考古谱系完整、历史遗产丰富的优势,推进大遗址保护与考古,全面提升曲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展示利用水平,高水平建设邹城凫山羲皇庙省级考古遗址公园,为其他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示范。稳步实施重点遗址组团的示范性保护工程项目,重点对城墙、堌堆、墓葬封土等暴露在地上部分进行抢救性保护与展示,推动重要大遗址博物馆建设,建成一批具备开放条件的大遗址展示区,做好以大遗址保护和课题研究为目的主动性考古,加强基本建设工程中的考古勘查和抢救性考古工作。启动一批考古研究重大项目,开展考古新发现成果转化工程。推进考古成果数字化展示。
(四)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名镇名村保护。以曲阜、邹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以镶嵌其间的名街名镇名村为支撑,构建主题鲜明、原汁原味的保护体系,打造传承历史记忆的空间遗存、延续文化血脉的鲜活标本。严格按照《明故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强明故城整体性保护、整修和利用,推进环境绿化、商业空间、文化教育等各类公共功能的调整优化,完善道路交通、灯光照明、环卫绿化、旅游服务等各类配套基础设施,并根据考古挖掘情况适时修编;尊重居民利益诉求,对原有单位和部分居民进行适当搬迁,保留合理比例的原住民,推进建筑主体修缮,通过居民院落免费开放或居民出让产权等方式,展现活态文化,保留明故城文化的原真性;实施明故城核心街区商业业态提升计划,科学论证规划业态种类、布局,扶持文化旅游、节庆会展、文物复仿制等高端业态发展,鼓励培育文化创意、教育培训、实景演艺等新兴业态。开展历史街区、古镇古村普查,对空间肌理清晰、文物古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环境风貌独特的,加快筛选评定步伐,统筹推进系统性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保护传统格局和整体风貌,对能够诠释历史风貌与文化源流的标识性文物、建筑和地貌,加大保护力度,开展历史建筑、民居修葺,推广有机更新、渐进更新,避免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不砍树、少挖山、不填湖,基础设施建设尽量减少对视觉景观干扰破坏。
二、实施科学修复工程
遵循历史文脉,摸清修复需求,科学制定修复方案,加强修复技艺研发创新,加大修复力度,提升修复质量,确保真实性和完整性。
(一)开展文物修复需求摸底普查。结合文物资源普查工作,对古建筑、碑刻、壁画、字画、金属文物等进行系统评估,对破损、老化、糟朽等情况进行定级鉴定和建档登记。建立文物修复动态项目库,有计划分批分类实施保护修复,优先抢救濒危易损文物、珍贵文物和社会影响较大的文物。加强与国内外重点文物单位的交流互鉴,吸收其在需求评估、方案设计、资金投入等方面的经验。统筹发挥各类文物修复机构优势,建立完善文物病害检测、修复与监测标准体系,为系统性文物修复工作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道路。
(二)因地制宜推进系统修复。坚持以历史文脉为依托,将文物梳理修缮与文脉传承延续相结合,从单体修复向成线、连片、跨区的系统性修复转变。对不同时期的文物,遵照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尽量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结构材料、工艺技术,避免在修复中对整体风貌造成影响。坚持抢救性修复、最小化干预原则,强化日常保养和维护,重视岁修,减少大修,杜绝因不当维修造成的文物破坏。统筹实施一批文物本体修缮、保护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做好修复档案记录和常规数字化监测,实现保护修复与监测管理的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
(三)强化修复技艺支撑和材料保障。遵循“修旧如旧、带病延年”的理念,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宝贵工艺,提升科研技术水平,更多更好地保存文物的原有形制、结构、材料和工艺特色。总结古建筑修缮、孔庙碑刻保护修复等经验,对各类技术方法进行评估完善和推广应用。积极做好破损壁画、字画、书籍等修复工作,强化馆藏和出土出水文物病害检测与修复。建立合理激励保障机制,支持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传统作坊研发生产文物修复必备的传统材料,解决最关键的木、砖、瓦、油等难题。加强文物修复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熟悉儒家历史文化、乡土风情、建筑风格和传统工艺的设计施工队伍。
三、加强典籍文献整理收藏
多措并举做好典籍文献整理编纂工作,加快形成系统完善的儒家文化资源库,用最严谨的治学态度奉献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华,使儒家典籍文献传诸内外、嘉惠学林、荫及子孙。
(一)实施儒家典籍文献收集工程。着力做好流失海外、散存民间儒家典籍文献,特别是珍本、孤本、善本的搜集、抢救和再造工作。统筹各方面力量,对海外儒家典籍文献国别、收藏人、题录、版本等信息进行普查摸底,强化价值鉴别评估,建立完善信息库。实施海外儒家典籍文献回归工程,统筹推进依法追索、官方赎回、民间购买、捐赠转让、交流互换等原生性回归,以及联合编目、合作影印、珍本再造、古籍数字化等再生性回归,多渠道多形式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早日重返故土。全面开展民间儒家典籍文献普查登记工作,广泛收集承载传统记忆的珍稀古籍、宗族谱牒、契约文书、信函书札、日志笔记、乡规民约、乡土史志。搭建古籍资源展示交流平台,普及保护传承知识,鼓励通过公开展出、集中保管、捐赠转让等方式,共享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
(二)实施儒家典籍文献整理编纂工程。加快馆藏珍稀古籍、海外回归古籍、流通较少古籍和出土古籍的编辑出版,保存并扩大古籍流传。开展十三经注疏会校点校与研究,编纂儒家史论文献、百家儒学精华、集部儒学文献等。强化与《儒藏》等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的交流合作,推进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加强邹鲁礼乐文化整理展示,系统梳理孔孟家学文化传承,争取《孔子世家明清文书档案》尽快纳入世界记忆工程。加强对民间文献资料的筛选、收藏和出版,丰富史料资源、拓展研究领域。
(三)实施典籍文献标准化和信息化工程。梳理萃取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内容,通过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加以储存、保护、开发、转化、应用。加强与主流机构和平台的交流合作,利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面向海内外的标准化、数字化儒家传统文化经典资料库和网络推广平台。精心选定古籍版本,强化古籍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等专业人才支撑,加强对生僻字、异体字、繁简对照等问题研究,提高古籍文字电子识别技术。丰富内容、统一标准、提升功能,让常用的古籍精品和久已绝版而又传世孤罕的古籍善本化身百千,相对真实、永久地保存原貌,真正发挥继绝存真的作用。
第五章 建立健全传承弘扬创新体系
坚持研究、阐发、保护、传承相结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用宝贵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统筹推进首善之区建设、传承高地构筑、创新中心打造,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加大挖掘阐发力度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讲清楚”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立足山东,着眼全国,放眼世界,采用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手段,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基金会等机构作用,加强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研究对国家、社会、个人、世界的巨大作用和重要贡献,彰显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夯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
(一)挖掘阐发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延续发展和国家民族和合一体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探寻孔子对其继承、改造和提升而产生儒家学说的过程,梳理齐鲁文化产生和发展脉络,充分揭示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阐明在几千年文明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提高解释阐述的精准性、权威性和通俗性。研究儒家和诸子百家的文化争鸣,阐明各流派的相互影响和吸收借鉴。分析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所起到的重大作用。总结传承传统治国理政的宝贵智慧,吸收天道观念、大一统思想、纲常伦理中的有益成分,丰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宝贵借鉴。
(二)挖掘阐发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治理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用好历史上积累储存的智慧和力量,研究文化对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促进社会利益平衡、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为解决当代中国问题提供有益启示。深入挖掘阐发仁者爱人、博施众利、讲信修睦、群策群力等宝贵思想,使优秀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社会相协调。传承天人合一、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等思想,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支撑。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实践理性精神,阐发和展示对推动科技进步和发明创造的贡献,梳理革故鼎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重要思想,丰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挖掘阐发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道德修养和品行锤炼的重要作用。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目的意义、方法途径的理论,挖掘阐发脚踏实地、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等重要思想。研究儒家文化对“家国同构”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系统阐发对树立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崇信遵礼的磊落品格、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兼容天下的博大胸襟的巨大贡献。研究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家庭、体现时代性的思想体系,深入阐发其对个人道德修养、品行锤炼与涵养良好家风、培育家庭美德的关键支撑,进行深加工、再提升,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生活,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建设文明家庭提供的丰厚滋养,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建立理想人格、培育文明风尚,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能量。
(四)挖掘阐发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交流交融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以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在文化、经济、政治等各领域的不同特点及相互影响借鉴的渊源和历史。坚持全球视角,系统梳理孔子及儒家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对东亚儒家文化圈,对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技革命,对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明的影响,以及对部分思想家思想形成的影响。深入挖掘阐发儒家和而不同、和谐相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等思想,关注世界前途和人类命运,探索文明和平相处的道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影响的研究和挖掘,为构筑民心相通的文化纽带,深化“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坚实支撑。
(五)系统展示古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突出教育功能,创新传承传播方式,采取史料、实物等丰富多彩、通俗易懂的手段,使示范区真正起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增强中华儿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让全球宾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通过建立若干博物馆、研修院等形式,系统展示孔子、墨子、孙子、孟子、管子、荀子等诸子百家思想,系统展示龙山黑陶、汉画像石等古代科学、技术、艺术的伟大实践创造,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把示范区建设成为一个中华文明的集中展示区和实际体验区。规划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建立搜集、研究、展示世界各国引进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引进外国文化的机构和设施。学习借鉴希腊、意大利、法国、德国、埃及、以色列等国家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经验做法,做好展示和宣传工作。开发多种类型文化产品,营造全方位、多角度文化体验环境,更好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人群需求。
二、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坚持弘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生活,使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大力推动儒学先进思想的生活化、民俗化,倡导邹鲁之风,建设首善之区。
(一)实施“六进”行动计划。加强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对适合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结合时代条件,赋予其新的涵义,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滋养。进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做人做事的根本遵循。进家庭,以普及家庭美德教育为重点,发掘弘扬孟母教子文化,开展系列宣讲、评选活动,弘扬传承久经沉淀的优良家风、家训、家规,注重言传身教,共建和谐家庭。进机关,挖掘阐发儒家修齐治平的理念精华,传承历史上施政为民的宝贵遗产,深化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升党员领导干部从政修为。进社区,以儒家优秀传统礼仪、民俗、格言等为内核,在社区开展常态化活动和节庆日个性化活动,办好广场儒学讲堂、国学公益大讲堂、孟子公开课等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进村庄,开展儒学治乡探索,深入实施百姓儒学工程,完善“善行义举”四德榜,试点推广“乐和家园”模式,倡导知恩图报、奉献社会、邻里互助,将乡村儒学讲堂打造成全国示范品牌,培育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推动乡村移风易俗,显著改善村容村貌。进企业,挖掘阐发儒家文化诚信和创新的内涵,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广泛开展诚信儒商、诚信企业等宣传创建活动,发扬“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意识,实现企业诚信建设水平和创新争先精神显著提高,打造全国企业最守诚信的示范区。
(二)实施书香社会建设行动计划。遵循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大力促进全民阅读,打造儒韵书香氛围,显著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开展经常性全民阅读活动,在孔子诞辰日、世界读书日及重要节庆日举办读书讲座、集体阅读、演讲比赛等活动,培育和巩固各类书香品牌,使读圣贤之书深入生活、成为常态。支持依法成立读书会、品读论坛、社区书社等各类组织,发挥文化名人、领导干部、教师等示范带动作用,定期推荐面向不同读者群体的优秀出版物,引导群众多读书、品经典、赏名著。完善覆盖城乡、实用便利、服务高效的全民阅读设施网络,充分考虑特殊群体需求,保证阅读资源定期流转、补充和更新。加快“儒韵书香”数字化阅读平台建设,提供正版数字图书免费在线阅读,促进阅读新技术、新载体、新设施的开发应用。加强中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从娃娃抓起培养阅读兴趣,用好习惯为书香社会奠定基石。到2020年,力争年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达到15本,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实施人人争做友好使者行动计划。传播儒家仁爱思想,与“四德”工程有机结合,完善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营造人和、家和、社会和的良好氛围。持续开展仁、义、礼、智、信等系列主题活动,挖掘传承优秀传统礼仪,积极倡导文明友好之风,养浩然正气、塑高尚人格、做谦和君子,建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展礼仪之邦独特魅力。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倡导关爱他人和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鼓励群众提升窗口意识和奉献意识,用双手塑造美好、用智慧服务社会、用行动传播爱心,营造传递友爱、共襄善举、守望相助的社会风气。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志愿者队伍,培育壮大新型社会组织,带动扩大社会参与,加大经费、场地等保障力度,加强对志愿者文化理念、人际交往和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利用国际志愿者日、学雷锋纪念日、劳动节、儿童节、重阳节、全国助残日等节点契机,推动志愿服务与创先争优、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扶贫支教、助老扶幼等品牌项目的创新融合,逐步实现志愿服务的时空无缝衔接。建立制度化、正规化的旅游志愿者队伍,健全旅游志愿服务标准体系和管理平台,设立一批旅游志愿服务工作站,完善孔孟故里旅游志愿者文化标识及形象品牌,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水平。以各类旅游文化节庆日为重点,加强信息咨询、游览讲解、文化传播、科普环保、质量监督、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让八方宾朋感到人人优雅得体、处处热情好客,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得到感染和升华。到2020年,注册志愿者比例达到30%,每人每年参加志愿服务时间超过40小时。
(四)建设国家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坚持以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熏修党性、滋养品格、陶冶情操、砥砺德行,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能够满足全国各级各类干部培训需求的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明确基地建设的理念、目标和路径。深入研究传统政德思想精华,挖掘阐发其核心要义和时代价值。优化教学模式设置,打造精品专题课程,开发多种学制和教学手段,完善主题明确、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大现场教学力度,在“三孔”“四孟”、尼山圣源书院、颜庙等场所,因地制宜开展儒家德行、治国、礼仪、孝道等教育,使学员身临现场零距离接触丰富多彩的“活教材”,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静修教学、礼乐教学、参与体验式教学,增强政德教育的仪式感和震撼力。加强人才队伍和传播载体建设,开发系列教材、图书、影视作品、舞台剧等文艺作品,提高政德教育基地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建立领导干部道德规范及其评价制度,增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与延安、井冈山、浦东干部学院等交流合作,形成各有特色的国家干部培训基地体系。
三、加快完善传承体系
以对民族、对历史、对后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传承载体建设,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用宝贵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创新传承传播方式,构筑传承高地。
(一)着力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使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从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中汲取丰富营养,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延续几千年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小学阶段,以培育亲切感、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启蒙和认知教育,了解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热爱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中学阶段,以提高认同度、增强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理解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认识国家前途命运与个人价值实现的统一关系。大学阶段,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弘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把握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终身教育,实施“杏坛讲堂”“孟子讲堂”“乡村儒学讲堂”普及工程,加快孔子学校、孔子学堂、孟子学堂建设,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平台畅通终身学习渠道,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加强全体教师的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和师德教育,鼓励文化学者、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教学,加大相关学科和课程建设投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着力构建书院体系。挖掘传统书院制教育模式的精髓,突出独特性、根源性、永久性、世界性,完善儒学书院体系,开展儒学研究和传播活动,营建书香气息和尚文氛围,打造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途径和载体。恢复构建洙泗书院、尼山书院、孟子书院、圣源书院、峄阳书院、孤桐书院、子思书院、春秋书院等传统书院,结合时代特点发扬光大,通过开展刊藏典籍、经典诵读、演习礼仪、山水游览、中外博览、文化交流等活动,建设塑造灵魂的修身养性之所、静心咀嚼品味经典的精神殿堂。推进洙泗书院文化园建设,鼓励国内外各地建设分院,打造书院总部体验基地。在山东省普及推广“图书馆+书院”模式,系统开展经典诵读、国学普及、礼乐教化、道德实践、情趣培养等五大板块活动,让古老书院在现代图书馆中焕发青春,让藏在图书馆的文献典籍利用书院走进百姓。到2020年,全省书院体系建立健全、运行规范,树立山东孔孟故乡独有的特色与优势,形成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
(三)着力构建文学艺术创作体系。围绕传承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集成优势力量,综合采取各种艺术形式,打造多层次、成系列、开放式的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作品,实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加大对优秀作品的推广力度,支持原创性、基础性环节,开展经典作品阅读观看和展演展播活动。实施儒家艺术领军人物培植计划和青年艺术家培养宣传推介工程,培养造就高素质文艺队伍。做好新的文艺组织和文艺群体工作,对民营文化工作室、经纪机构、社群团体和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自由美术工作者等,加大正面引导力度,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
(四)着力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加强传播能力建设,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现儒家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建设“网上示范区”,通过中国孔子网、孔子网络电视台、网上儒家文化数字化馆“一网一台一馆”等手段,打造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主流平台。顺应信息化传播趋势,完善移动客户端、微信、微博等传播网络,为群众感受学习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便捷优质的网络资源。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上开辟专题专栏,把握好时、度、效,提高传播质量和水平,增强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和参与性。利用孔孟之乡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风俗民情,传承创新一批体现儒家文化特色的展览、节庆活动。统筹利用剧场、电影院、文化馆(站)、群艺馆、美术馆、方志馆、工人文化宫、文化广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各类平台,持续推进“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孟子乡音、文化艺术志愿服务等活动,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
(五)着力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长效机制,保持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丰富、滋养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对儒家传统礼仪节庆、文学、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文化艺术形态样式,开展系统挖掘和整理,鼓励专家学者、技艺大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探索指导,加强数字化信息采集记录,有条件的尽早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抢救性保护,牢固确立以人为载体的保护机制,加大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年事已高的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力度,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传习所、展示馆、授徒坊等设施,资助传承人授徒传艺、交流切磋。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在民俗、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药物炮制等领域开展生产性保护,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文化基因。
四、提高儒学研究创新能力
加快推进研究机构整合提升,大力培养引进高端人才,探索以平台为支撑集成海内外儒学研究创新资源的有效途径,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紧密结合,全面提升组织引领儒学研究创新能力。
(一)建设高层次研究机构。加快打造世界儒学研究交流中心,提升文献收集、信息共享、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博物展览等综合功能,使我国在东亚儒家文化圈中居于主动,在世界儒学传播和研究中始终保持充分话语权。以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为引领,依托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山东社科院等院校,建立完善儒学专门研究机构体系。发挥中国孔子基金会作用,探索建设中国儒学中心。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采取历史唯物主义态度,与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相衔接,结合时代要求推动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实施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重大理论研究工程,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相关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承担更多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提升《孔子学刊》《孔子文化季刊》等儒学研究期刊办刊水平,荟萃国内外各儒家学派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推动多语种出版发行,打造成为集成共享的创新成果高端平台。
(二)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快人才培养培育和吸纳集聚,重点建设儒学研究高端人才队伍、儒学创意创业人才队伍、儒学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儒学民间普及推广人才队伍,打造全球性儒学人才高地。实施儒学大家、泰山学者、尼山学者儒学研究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组织引领国际儒学研究。建立柔性化引才机制,支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引进各类儒学名家,因地制宜开展儒学研究和传播普及活动。依托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高校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等项目引进高端人才,加强高等院校儒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深入挖掘儒学民间传承人才资源,建立儒学人才资源库。培育发展儒学社会组织,选派优秀人才开展跨国界、跨地域、跨学科、跨行业儒学研究交流。加大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赋予研究机构更多用人自主权,优化机构和岗位设置,实行多样化激励机制,营造儒学人才发展良好环境。
(三)建设高层次协同创新平台。以服务中华文化复兴为长远目标,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巩固提升学术地位,扩大研究成果实效,打造集儒学研究、教育、传承等功能于一体,思想活跃、兼容并包、创新发展的学术文化中心。依托现有儒学研究机构,加快与国内外机构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广泛开展资源共享、学术互访、联合研究,提升儒学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促进创新组织由个体封闭向流动开放转变,儒学研究由区域资源价值向全球资源价值转化,打造集成全球创新资源的儒学研究平台。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文化创新实践平台,打通高效率文化推广应用转化渠道。坚持以文会友、以文辅仁,吸引儒学高端人才前来访问、修学、讲座、研讨,鼓励依法建立协会、学会、研究会、基金会、联谊会、联合会等学术类团体组织,不断丰富儒学研究交流形式与内涵。秉持包容精神,深化思想文化界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对外交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第六章 提高儒家文化国际影响力
搭建平台,创新模式,畅通渠道,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视角,大力开展儒家文化中外交流合作,保持世界儒学传播充分话语权,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一、打造世界儒学交流合作高端平台
深刻挖掘阐发儒家文明的时代价值,把儒家优秀文化基因与世界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儒家思想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中生生日新、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发出时代最强音,打响世界不同文明对话的中国品牌,充分发挥在推动中华文明参与世界多元文明对话中的引擎作用。
(一)高水平举办世界儒学大会。立足时代,放眼全球,推动儒学研究发展、交流切磋,打造国际儒学研究与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世界儒学大会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影响力,推动建立儒学研究的世界性体系,广泛汇聚全球儒学研究权威机构、知名学者及各界人士。加快内容和形式创新,组织举办学术会议、讲座讲演、参观联谊、成果编纂等系列活动,营造思想独立、对话平等的学术氛围,倡导各种思想观点的有效沟通,推进儒家文化的传承普及和创新发展。深入发掘儒学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开展多层次、全方位、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在关注儒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将儒学研究与当今时代要求紧密结合,彰显儒家智慧永恒魅力。
(二)高水平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理念,不断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做大做强,深入开展世界文明对话,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交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聚焦人类社会共同难题,突出儒家思想精髓,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充分展示中华文化开放性、多元性、包容性和追求和谐的理念主张。开展高端对话、主题讲座、文明体验等系列活动,实现文明对话、书院气派、自然韵味、遗产氛围的有机统一,打造世界著名论坛品牌。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虚心汲取各国各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增进各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三)高水平举办孔子文化节。实施高层次统筹策划,突出主题、提升内涵、凝练风格、绽放魅力,办成文化特色显著、乡土气息浓郁、形式丰富多彩的大型国际性节庆活动。打造“祭孔大典”国际文化盛典品牌,推进文化符号构建、民族精神传承与修学旅游体验、经济技术合作互动交融,达到纪念先哲、交流文化、促进开放、繁荣经济、增进友谊的目的,将其上升为国家级祭奠活动。在国家重大节庆活动中体现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展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研究提出承接传统习俗、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社会礼仪、服装服饰、文明用语规范,推动形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和礼让宽容的社会风尚。开展精品汇演、传统展演、高峰论坛、商业展览等面向八方宾朋的活动,策划推出国学普及讲座、经典诵读大赛、儒家礼仪培养等系列集观赏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体验项目。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广泛吸引海内外游客、企业、文化团体、社会组织参与,不断扩大国际知名度。
二、打造国际儒家文化体验目的地
充分发挥圣人故里、儒家思想发源地得天独厚的优势,追溯历史,强调正源,坚持文化性、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多维度演绎,着力活化圣人、活化典籍、活化遗产,打造由躬身体验到理性感悟、再到心灵升华的国际儒家思想文化体验基地。
(一)推进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建设。以全球化视野和国际一流标准规划建设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将其打造成为世界儒学研究交流中心、国际知名中华文化体验基地和修学度假目的地。依托总部体验基地,科学规划设计程序线路,在游览孔孟故里人文自然景观基础上,到总部体验基地深加工、再提升,深刻体验和领会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加强现代技术手段应用,营造全方位、跨时空、多角度的体验环境,真正成为儒家文化的活化展览馆,使体验者获得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提升体验和培训功能,建立经常性访问体验机制,有计划成规模地接待孔子学院中外院长、师生、志愿者及“汉语桥”夏令营团组,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感悟,提高孔子学院办学效果和影响力,在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方面更多、更强地发出来自孔子家乡的声音。
(二)加快建设孔子博物馆。充分发挥示范区内文化文物资源丰富的优势,突出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家族特色和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建设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专题性博物馆,更好地承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扩大文化交流、培养民族自豪感的责任。创新文物馆藏和展示方式,提升建设内涵和文化品位,打造高科技大众化体验式的新型博物馆、寓教于乐的儒家思想体验中心和儒家文化交流中心、弘扬和传播儒家文化与孔子文化的新景区。落实省部共管机制。强化孔子博物馆建设资金、质量、成本、管理等各环节支撑保障,确保按计划完成主馆建设。
(三)打造世界儒家文化修学中心。以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面向国内外研究人员、师生、企业家、文化爱好者等群体,提供原汁原味的儒家文化修学体验与精神洗礼。系统梳理孔孟颜曾等文化资源,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和个性化需求,精心谋划设计修学游线路和学习体验内容。以儒学典籍为本,从圣人的生平、思想入手,开展专题讲座、传抄诵读等活动,使学员切身感悟到儒家思想的深邃隽永。以祭孔大典、孟子圣迹、六艺课程、冠笄之礼、传统节庆、国粹传承等为基础,推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修学体验活动,开展文化沙龙、故事演讲、书画摄影等互动交流,使学员在访圣怀古中感受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
(四)营造儒风儒韵浓厚文化氛围。通过集中物化实化,建设海内外中华儿女和儒家文化圈的文化寻根圣地与精神家园,打造全世界了解感受中华文化的体验窗口。以文化浸润和实物体验等多种方式,增进对中华文化的切身感受,推进不同文明相互切磋、相互激荡,实现从看景点到品文化的转变。把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示范区建设的血脉里、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对城市建筑、风景名胜、游学研究、礼仪接待、人文氛围等进行通盘谋划设计,时时彰显圣人故里风范,处处体现儒家文化特色,使人感受到徜徉在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结合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顺应山水脉络,保护田园风光,传承耕读文化,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加快走出去传播中国精神
加快推动儒家文化走出去,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建设文明交流交融的桥梁纽带,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
(一)提高孔子学院走出去本土化发展水平。提升孔子学院管理、教学和文化传播能力,更好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的需求,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积极贡献。因地因校制宜,充分尊重各国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社会民俗、审美标准,研究和吸纳当地的先人圣哲思想、历史文化元素,实现融入本土、贯通发展。以汉语教学为基础,鼓励特色发展,不断拓展领域,探索民俗传播、学术研讨、商务交流等多种形式和内容,服务文化走出去战略和当地发展需求。以提高办学质量为重点,树立品牌意识,大力提升中外院长和教师素质,培育兼具中华文化底蕴、双语沟通能力和文化传播技巧的人才,提高人才队伍稳定性和梯队建设水平。集成相关高等学校、研究院所、社会团体优势资源,统筹做好教材编写、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优选等基础性工作,强化孔子学院走出去支撑保障。
(二)大力推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加快走向全球。坚持学术性、国际性、民间性的基本特性,加强与其他世界性组织和论坛的合作,以关注当下、关注世界、关注未来的原则开展对话,打造中华文化走出去和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平台。把握世界思想潮流动向,走出去举办系列文明对话活动,通过东西方学者交流与碰撞,达到相互吸收、借鉴和升华的目的,对世界学术思潮起到引导作用。推进儒学与世界主要宗教深层次对话,以和而不同、以己推人、殊途同归等理念提供有益启示,增进阐释理解和交流互鉴。系统梳理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炼出文化精髓,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中国观点,展示中国人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方面的胸襟与智慧,引导世界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发挥好高水平专家学者作用,加快培养和引导在校学生,成为向社会文化普及和对外文明交流的种子。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进一步提升论坛规模和层次,举办系列主题鲜明的分论坛,在世界学术界、思想界、宗教界获得更大影响力。
(三)创新儒家文化走出去模式。利用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合作交流机制框架,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发挥好文化年、旅游年、青少年交流年等平台作用,注重培育市场化、民间化、专业化的传播主体,促进民心相通,向世界主动传播中国的价值理念与文化精髓。文化年,综合运用出境综艺表演、文博展览、民俗庙会、图书展销、广播影视等多种形式和渠道,采取外国受众易懂、易记、易学、易接受的方式和语言,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渠道的交流新格局。旅游年,互相开发更多个性化、定制化的深度游产品,支持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文物、中国园林、中国节日等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走出去,在润物无声中阐释好中国特色。青少年交流年,促进友好交流、务实合作,为外国青少年了解感知儒家文化搭建更多平台、开辟更广渠道,织密心灵和情感的纽带,为国家关系的未来发展打下牢固基础。巩固山东与友好省州、城市合作关系,不断扩大交流领域,重视民间力量、发掘民间智慧,在儒家文化交流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加快邹鲁文化城市联盟建设,吸纳更多海内外城市加入联盟,开展邹鲁礼乐世界巡回展演,不断提高邹鲁文化城市联盟辐射力、影响力,推动邹鲁文化城市品牌走向世界。
第七章 推动文化经济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基础良好的优势,大力实施“文化+”战略,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放大园区和品牌带动作用,强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企业资本、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流动,构筑良好文化产业生态,培育一批充满活力的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形成文化催生新模式、创造新供给、壮大新业态的发展格局,打造转型发展新引擎。
一、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产业发展高地
立足特色文化资源和功能定位,以特色园区和龙头企业为支撑,加快培育壮大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生、文化创意和节庆会展五大主导产业集群,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儒家文化产业集聚区。
(一)打造世界儒家文化旅游圣地。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突出儒家人文特质,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统筹推进旅游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保障和智慧旅游示范,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儒家文化旅游大生态圈。推进旅游景区改造提升,面向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景区协同发展和跨区域的旅游合作,推出精品旅游线路,争创古城(两孟)、峄山等5A级旅游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名镇(村)。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突出国艺、国粹、国风的多维度演绎,进一步提高旅游产品解读深度,打造一系列富有传统儒家文化特色、邹鲁地域特色的深度体验项目。以“三孔”、少昊陵、尼山圣境为主要载体,构建鲁都怀古、孔庙拜圣、孔府礼圣、孔林访圣和尼山朝圣的朝圣体验产品;以曲阜和邹城两座历山古城为轴心,构建儒学旅游体验产品;以曲阜“三孔”、尼山圣境、孔子研究院、“四大书院”“四孟”古建筑群、“中华成人礼”等为支撑,打造“读论语、学六艺、研国学”修学之旅、世界遗产之旅、书法之旅、儒家文化探源之旅、孔子故里体验之旅;以礼为核心,积极开发礼器、纪念品、服装、书画用品等高品位文化旅游商品。强化旅游服务保障体系,依托京沪高铁曲阜站、曲阜机场等重要节点,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打造集旅游咨询、旅游集散、中转联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中心;推进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完善服务设施,打造集旅游咨询、餐饮、住宿、泊车、加油、维修、补给、休闲、娱乐等需求于一体的旅游服务场所。实施智慧旅游示范工程,推进“互联网+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旅游大数据工程建设,积极开发推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旅游APP,加强虚拟现实(VR)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旅游服务和运营体系,打造智慧旅游平台。
(二)打造国际儒学教育培训基地。以儒商、师德、礼仪、亲子教育等为重点,创新教育培训模式,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做大做强教育培训产业。儒商培训,依托曲阜国学院、孔子文化学院、孔子书院、孟子书院等教育培训机构,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采取委托机构培训、院企联合培训、企业自建培训基地等方式,注重儒家思想核心理念与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结合,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修炼儒商智慧,培养为商之术。师德培训,联合教育部、孔子学院总部,依托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杏坛学院等高校,设立师德和传统文化师资培训基地,与国内外知名大学联合办学,吸引国内外教师前来进修学习,打造师德教育品牌。礼仪培训,深度挖掘儒学传统礼仪文化,融合中西礼仪文化精髓,针对青少年、职场精英、政务人员,开设儒学礼仪培训课程,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系统化的整体培训解决方案。亲子教育培训,以培养青少年对艺术的感受力、情感、兴趣为目标,结合孔子思想六艺教育元素,多形式开展“礼乐射御书数”教育,建设青少年儒家文化学习体验基地。发挥书法碑林艺术资源优势,打造中华琴棋书画艺术教育培训基地。鼓励教育培训机构在国内外开展连锁经营,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壮大。运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教育培训体系。
(三)打造儒道健康养生养老基地。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刻挖掘儒家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养生文化氛围和高雅的养生文化品味,打造集儒家文化体验、山水生态体验、田园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国际养生养老目的地。文化养生养老,整合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等资源,创新办学模式,在曲阜新区、邹县古城区、孟子湖新区等,建设一批文化养生养老产业基地,开设儒学健康知识讲堂、特色化养生课程,推广仁德孝道、中庸平和、食不厌精等儒家养生理念,实现养生与修身、饮食、兴趣培养相结合。生态养生养老,充分利用区域山水空间大气格局完整、绿化植被良好、生态环境优美的养生本底,在九龙山、峄山、十八盘十八趟、汶泗流域等,开发运动休闲、静养身心、回归自然等生态养生产品,建设一批生态养生养老基地,打造国际山水养生度假区。耕读养生养老,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社会风尚、耕读世家、乡村田园生活等主题,提升上九山、会泉峪、平安寨等特色古村落、民俗村开发水平,策划体验农耕文化、体验原生态民俗表演等活动,建设一批农耕养生养老园。推进孝文化与养生养老产业的结合,倡导厚德立孝的养老理念,展现示范区孝德之城的魅力。
(四)打造儒艺创意文化产业基地。以曲阜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和孟子湖新区为重点,突出创意文化环节的开发和拓展,推动创意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发展,建设具有儒家特色的创意文化产业集群。依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充分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研发推出工艺精良、制作精美的文物创意产品、旅游纪念品和衍生创意产品,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发展。大力发展以儒家文化品牌为主导的动漫产业,积极加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原创动漫游戏产品创作,构建高端动漫、网络游戏产业发展体系。积极推动与儒家文化品牌动漫有关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的发行出版,引导企业开发生产衍生产品。积极采用全景环绕、虚拟现实等技术,创作一批影视精品、舞台剧、音乐剧,打造高品质旅游实景演艺产品,再现孔孟形象,反映儒学思想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革;积极加强与中央和省市各级电视台、影视制作单位和网络媒体的战略合作,争取建设影视基地。
(五)打造儒韵民风节庆会展基地。积极开发节庆会展市场和资源,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庆和会展活动,培育一批影响力大、美誉度高的节庆会展品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引导现有节庆会展企业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开展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龙头展览企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参与节庆会展业,扶持组建一批专业或兼营节庆会展公司;支持大型骨干展览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联合等形式组建集团;推动节庆会展企业和机构与国内外知名的会展组织、行业协会、会展企业等建立合作机制,促进本地自办会展与国际博览会嫁接合作。提升会展整体水平,结合国际孔子文化节、中华母亲文化节、祭孔盛典、祭孟大典、世界儒学大会等传统节庆活动,策划举办系列集文化交流、产业招商、旅游体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节庆会展活动,延长节庆时间、创新节庆形式,提高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化水平和公众体验度。加快完善创意策划、广告印刷、会展传播、布展设计、设备租赁等配套产业链,推动展、节、会、演融合发展,开发一批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展示和交易、投资商贸、休闲节庆等节庆会展活动,打造国内重要的文化会展目的地。
二、提升文化园区建设水平
优化产业园区布局和功能定位,创新园区建设管理服务模式和合作机制,提高园区集聚要素资源、集聚创新功能、集聚高端产业的能力,建设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专业化分工协作联动、支撑服务保障有力的专业化园区。
(一)强化园区规划管控引导作用。统筹考虑儒家文化资源分布状况,结合九大片区建设,在文化资源密集区域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明确园区发展功能定位,建立统一招商平台,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建立文化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体系和准入退出机制,推动项目和企业向符合功能定位的园区(基地)集聚发展。贯彻“产城融合”理念,注重园区(基地)建设布局、景观设计、建筑风格等融入儒家文化元素,体现和谐、生态、环保理念,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与街区、社区、校区相对接,与城市总体布局相结合,构筑复合多元型城市功能新区。
(二)提高园区专业化协作水平。发挥已有重点项目、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和以商引商,积极引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对区域经济带动性强的文化产业项目,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按照空间整合、产业集聚、功能拓展的原则,以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为纽带,引进国内外重点文化企业在示范区设立总部、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带动和吸引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文化企业聚集发展,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实施中小文化企业成长行动计划,引导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高对核心骨干企业的配套协作能力,密切园区内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三)创新园区管理服务模式。积极推进园区管理模式创新,推动多部门分业管理转向机构协同管理。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打造集投资融资、信息咨询、产品营销、交流展示、人才培训、产权交易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电影、数字出版、新媒体应用、内容开发、传输覆盖等公共技术平台;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搭建产学研结合平台。
(四)创新园区合作运营机制。建立完善文化产业园区资产运营管理机制,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一园多区模式。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园区与国际国内其他先进园区、大企业集团、战略投资者、园区投资开发商加强合作,通过设立“区中区”“园中园”,采取委托管理、租赁合营、投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建设。
三、打响全球知名文化品牌
抓住儒家文化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的机遇,加强品牌培育、保护和运营,充分发挥品牌在集聚各类资源和创新要素、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综合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整体文化品牌。
(一)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制定实施文化品牌发展规划,完善品牌培育机制,优化品牌培育环境,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实施大集团带动战略,依托曲阜文化旅游发展投资集团、邹城圣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知名文化企业,着力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努力培育品牌文化企业。以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为依托,优先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文化产业门类,集中力量支持和突破高科技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在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生、文化创意、节庆会展等领域,打造一批文化产业集群品牌。深入挖掘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实施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推出一批精品佳作,将邹鲁礼乐等文化精品打造成为知名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儒家文化的精髓和特质,聘请高层次品牌策划公司设计形象定位和商标,严格商标权使用资格认定,形成以“孔孟故里”品牌为纽带整合生产、流通、销售全过程的模式,打造成全球知名品牌。
(二)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从严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维护文化品牌形象。全面掌握历史文化遗存,制定历史文化资源注册、保护和发展目录,争取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目录纳入特殊保护名称库。加强品牌保护业务指导,鼓励进行商标、域名注册等品牌保护活动,引导知名文化企业注册储备商标、防御商标;加强网络商标的保护,实施字号、注册商标、网络域名同步登记,实现字号、商标、域名的一体化保护。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建立文化品牌动态监管、信用管理和信息发布制度,健全文化诚信服务与管理体系,完善旅游投诉、申诉处理和信息发布制度,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文化品牌保护。
(三)提高品牌运营水平。加大文化品牌宣传推广力度,设立文化品牌宣传推广中心,开设“淘宝特色中国·孔孟故里馆”,充分利用微信、动漫、微电影、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提高文化品牌宣传推广效果;选择收视率高、覆盖面广的新闻媒体投放形象宣传片,在国内外主要客源市场开展文化品牌推介促销活动。促进文化品牌资源整合,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以品牌为纽带开展国内外合作,实现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网络化经营;积极推动文化品牌产业拓展,通过品牌渗透、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文化品牌经营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畅通品牌资本化运营渠道,鼓励文化企业合理利用品牌无形资产,通过商标权出资、商标质押和商标许可等方式,实现商标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运作;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品牌企业上市,加强债券市场对文化品牌企业的支持力度。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支持更多文化企业和产品列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目录,做大做强对外文化贸易品牌,提高品牌国际化运营水平。
第八章 建设生态文化魅力家园
深入挖掘儒家天人合一、崇尚节俭等思想和资源观,把弘扬儒家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使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和儒家和谐包容的理念广泛推行、更加深入人心,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一、打造儒家生态文化体验基地
突出儒意儒风儒韵特色,坚持整体性与原真性并重,统筹推进古城内历史街巷、传统肌理、水系格局、景观风貌的保护开发和梳理整合,确保历史风貌的协调一致,再现邹鲁圣人山水文化风情,建设优雅诗意的美好家园。
(一)建设儒意城镇。加强城市设计,倡导儒家生态智慧,在保护中建设和开发,完善提升县域和特色小镇功能,推动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的有机融合,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形成独具儒家特色的城市意境。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考虑考古、文物挖掘情况,建立城市规划动态调整机制,合理预留发展空间,避免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冲突。顺应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保护恢复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和传统街巷肌理,协调统一空间格局、建筑色彩、视廊及高度控制等,规划布局一批体现儒家生态人文的标志性建筑群,建设一批具有儒家文化特色的生态公园,实现“人-建筑-自然”的融汇,打造内涵丰富、意趣隽永、景致优美的文化空间。加快城中村搬迁改造与新区建设,稀释疏解古城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实现对自然环境人工干扰的最小化。
(二)建设儒风乡村。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改造,推进农耕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充满田园诗意的儒风乡村。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和民俗文化、历史沿革、典故传说、祖训家规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阐发传统农耕文化、村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民俗文化的博物馆和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着力体现错落有致、依山傍水的民居风格和儒家文化,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合理设计房屋结构布局和外观风格,打造古村落发展建筑展示体验基地。坚持涉农资金整合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和文化国际慢城建设,探索“文化国际慢城+美丽乡村”新模式。
(三)建设儒韵山水。实施山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元素,推动山水治理、人文景观打造与儒家文化注入的有机结合,将孔孟思想、礼乐文化等丰富的生态人文元素融入其中,展现独具儒家特色的山水风情。制定山体水体保护名录,确定保护范围、保护界线和保护级别,编制实施自然山体水体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九龙山,充分挖掘龙文化和始祖文化传说,融入并丰富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古代神话传说,系统推进山体修复,丰富山体人文景观,全面展示中国神话体系和人物故事,打造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展示艺术长廊。尼山,发挥孔子诞生地和尼山圣境建设带动优势,坚持山体修复与水系治理相结合,融入孔子人生历程、思想理念和后世影响等文化元素,构筑和谐一体的生态人文景观。峄山,进一步挖掘峄山古会、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结合孔子布道、始皇立碑、李白吟诗等历史文化瑰宝,实施环山滨水绿道、邹鲁文化园建设,再现“岱南奇观、邹鲁灵秀”文化名山景观。泗河,坚持景观带与滨河城、镇、村建设相结合,建构全流域综合生态格局,打造泗河上古文化、历史文化与都市文化三大文化区段,展现泗河文化发展脉络。统筹推进水脉与文脉的有机结合,把全域河流打造成生态河、文化河。
二、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构筑复合型生态良性互动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良好生态支撑,走人民富裕、区域富强、家园美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践行取用有节、物尽其用的儒家生态实践准则,实施能源、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遵循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等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效生态农业,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支持发展循环经济,构筑资源共享、产品链延伸和副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网络,实现物质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支持以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多层次、宽领域的低碳试点建设。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倡导节俭节约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绿色发展生活理念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意志。
(二)尊重自然生态规律。汲取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智慧,实现利用、改造自然和保护、修复自然相协调。实施山区林业生态保护与修复、山岭薄地沙荒地退耕还果还林、新型农田防护林体系、绿色生态廊道、村镇和农村新型社区绿化美化等工程,加快提高林木绿化率。加强山体保护,保护自然地形地貌和山水格局,改善山体生态环境,增强对城市的生态调节功能和生态纽带功能。实施河道治理工程,编制全流域综合保护开发规划,加强河道生态治理,改善沿河生态环境。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积极采用人工湿地技术,逐步健全完善河道生态系统,优化湿地植物带配置,构建区域湿地生态网络体系,打造综合性生态湿地文化长廊。加大采煤塌陷地整治力度,推进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以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重点,对水源地实行强制性保护。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建设地下水监测体系,实施地下水保护和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
(三)构筑良好生态环境。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障人民生活健康为目标,加强重点污染防治,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城乡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雨污分流管网系统改造和配套管网建设。加强工业企业水污染治理工作,重点水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控。积极建设再生水截蓄导用设施,构建企业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实现示范区污水处理全覆盖。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更加严格的示范区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强力推进燃煤和工业排放、城市扬尘、机动车排气等重点领域污染治理,有效降低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确保PM10、PM2.5稳定达标,努力增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加强土壤、重金属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实施以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秆肥料化利用、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重金属污染修复等为重点的耕地质量提升规划。
三、打造区域空间治理体系先行区
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利用、一体推进,以核心区为单元,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布局,统筹推进文脉、山脉、水脉开发利用,推动区域空间科学治理。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控制开发强度,统筹协调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布局,全面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加快编制空间规划,建立健全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形成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空间开发治理格局。遵循同城化发展理念,加强示范区规划与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等的衔接。树立全域治理理念,创新环境治理和保护合作机制,共筑生态屏障、同治大气污染、合力整治环境,共创天蓝水净、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好家园。
第九章 强化支撑保障
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和政策保障,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确保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一、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协同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和现代化水平,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支撑。
(一)完善交通网络。完善连接区域内重要片区、主要景区、重点乡镇交通网络,启动崇文大道东延、104国道等重要线路改造提升,重点加强曲阜与邹城等核心区的内部交通联系,实施泗河堤顶路和跨河桥梁工程,规划建设全域旅游环线。启动编制济宁都市区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加快示范区快速路系统建设,形成由公路和轨道交通共同构成的复合型城际通道。推进区域公交一体化,鼓励发展大容量公共交通方式,推广普及交通一卡通,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逐步实现跨区(市)域、跨交通方式互联互通,方便人民群众出行。推动对外交通的互联互通,实施济徐、跨湖高速新建和日东、京台高速提升工程,启动鲁南高铁、京九高铁建设工程,推进济宁机场迁建及连接和换乘系统工程。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协作机制,优化配置交通运输资源,强化枢纽、零换乘中心和运输通道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
(二)健全信息体系。按照统一规划、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的原则,构建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综合化、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统一标准,全域推进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高速互联与业务应用融合。统筹通信线路管线建设,加速信息管线综合改造,完善无线电管理设施。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共享,提高区域性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和信息进村入户。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推进示范区“智慧城市”一体化建设,实现示范区WIFI全覆盖。顺应虚拟现实技术加速向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创意设计等领域渗透的趋势,超前谋划布局建设配套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应用生态环境、拓展应用范围。
(三)强化能源保障。统筹安排电力和能源输送网络建设,构建清洁高效、保障有力、安全可靠的现代能源体系。全面加强电网建设,积极发展智能电网,持续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结合煤炭塌陷地治理,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完善充电站、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多元化开发利用天然气,开展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建设试点,加强余热、余压、余气等能源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适度发展支撑性火电项目。加快原油、成品油支线管、天然气管网建设,力争实现所有市县以及重点镇管道供气。
(四)提高水利支撑。统筹示范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建立协调高效的水资源配置和保障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善灌排设施,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逐步建立起网格化、系统化灌排体系。增强防洪减灾能力,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积极推进江河湖泊水系综合整治,开展堤岸加固和清淤疏浚工程。完善供水保障体系,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满足城乡居民安全饮水需求,努力实现全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全覆盖。
(五)统筹市政设施。有效整合核心区市政资源,统筹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照明、热力、燃气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统一布局设置。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在示范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时,积极推行地下综合管廊。完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消防、抗震、气象、人防等领域的安全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二、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围绕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深化拓展各项优惠措施,挖掘政策潜力,加快完善产业政策、土地政策、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开放政策、人才政策,为示范区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强化中央政策支持。建立部省联席会议制度,积极争取成立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等有关部委以及山东省、济宁市等共同组成的部省联席会议,定期会商示范区规划建设中的重大事项,统筹部署、协调联动,突出重点、集成资源,提升示范区建设的综合效应。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对示范区内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积极支持。制定针对示范区的特殊扶持政策。
(二)产业政策。编制出台示范区文化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对符合规划的文化产业园区和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工商登记等方面按规定给予支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企业、国学研究机构在示范区设立企业总部或分支机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扶持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发展,鼓励各地对入驻文化产业园区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给予房租补贴。鼓励文化企业向科技、生态、电商等方向融合发展,助推媒体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支持“数字三孔”“数字四孟”“数字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数字博物馆”建设,建立集技术研究、示范应用、案例展示、推广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虚拟现实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面向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创意设计、演艺会展等虚拟现实产业加快发展。
(三)土地政策。加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开发力度,努力做到市域内耕地占补平衡,确实难以做到耕地占补平衡的,所需补充耕地指标可在全省范围内有偿方式解决。济宁市统筹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优先向示范区倾斜。对公益性文化项目,采用划拨方式供应土地。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原有土地兴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
(四)财税政策。结合省级区域战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业发展、基本建设、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奖补等资金,对区内文化遗产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发展、历史建筑修缮、单位和居民搬迁改造等给予支持。加大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服务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知识产权、宣传文化发展、信息产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区域战略推进等专项资金,适度向示范区倾斜。省财政根据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和债券发行情况,对示范区建设发展给予支持。各市(县)政府要根据财力安排一定的扶持资金,切实加大投入,形成示范区发展合力。强化日常保养维护专项资金保障,支持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监督站建设。对中小文化企业,按规定享受国家和省的各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文化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150%摊销。符合拓展海外市场概念的文化企业,享受相关退税免税优惠政策。
(五)投融资政策。发挥好山东省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社保基金理事会、孔子基金会等作用,注重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示范区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充分发挥中国孔子基金会整合社会资源的优势和基金运筹的功能,坚持政府主导、管办分开、专业运作、市场机制、社会参与的思路,创新运作模式,探索推进去行政化改革,建立面向海内外企业、机构、团体、组织等社会力量的资金募集筹集渠道,加强专业化管理团队建设,完善项目资助的决策、监管、监督机制,有效提升孔子基金会运作效率,打造成为示范区建设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基金支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和开发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加大对示范区的信贷支持力度。将示范区信贷融资纳入全省信贷政策重点支持领域,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对文化项目实行利率优惠贷款等融资政策。积极打造金融合作平台,加大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等各种金融形态对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推动设立民营银行、村镇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业态,探索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完善社会资本投资风险补偿机制,有条件的地方人民政府设立贷款(投资)风险补偿基金,引导、带动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积极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公司,鼓励建立合资经营的风险投资公司,探索建立“创业投资十担保贷款”的经营模式。支持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建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鼓励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集合信托和集合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探索运用政府购买服务、资产证券化(ABS)、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项目投资、建设与营运。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合作,积极争取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世界遗产基金会援助。
(六)开放政策。支持实行落地签、过境免签等政策,便利游客来往,延长逗留时间。积极争取“丝路基金”支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合作项目。支持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示范区,在动漫设计、游戏创作、影视制作等领域先行先试。支持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打造文化产品出口加工区,设立免税商店。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提高政府奖学金资助标准,扩大主修儒家文化的留学生规模。
(七)人才政策。制定出台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专家和智库作用,实施“十三五”示范区建设文化人才重大工程。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调整增设相关学科和专业,开展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在职进修等多种培养模式。支持各类机构建立儒学人才培训和实验基地,实施乡村儒学、城市社区儒学人才培养计划,重视民间匠人传统技艺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培育优秀传统文化民间普及推广人才。定期开展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文化企业人员的交流挂职研修。支持儒学人才更广泛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儒学研究和培训机构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坚持“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加大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紧缺管理人才力度。对外国儒学人才来华签证、居留,放宽条件、简化程序、落实相关待遇。建立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基础的专业人员评价制度,探索实施对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进行分类界定的方式,推进评价体系多元化。
三、健全协调推进机制
要强化责任使命,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推进措施,提供高效服务,保证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一)创新示范区管理体制。深化示范区管理体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示范区建设的动力和活力。设立省级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全面指导和协调,研究落实示范区建设重大问题,完善沟通协调和工作联动机制,更好地凝聚各部门和相关市(县)的智慧和力量,合力推动示范区建设。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负责规划纲要的组织实施,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协商落实示范区建设重大事项和改革任务,加强实施情况督促检查和经验总结。
(二)完善规划落实机制。强化分工落实责任,制定规划实施责任清单,建立完善政府职责事项和约束性指标落实目标责任制,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明确进度、要求和责任,确保各项指标、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实施。各市(县)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服务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各自具体建设方案和措施,形成上下联动、统一高效的工作机制。
(三)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督促考核,科学设置考核分类和指标体系,引导示范区不断改善和优化文化发展环境,提升社会文明整体素质,树立国内文化示范区典型范例和良好品牌,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加大考核结果应用,把规划执行情况作为科学发展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考评结果,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四、凝聚全社会力量
广泛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良好格局,营造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加大规划宣传力度,构建公众参与平台,形成规划实施合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的文化场馆、文艺社团、社区文化服务机构等各类公益性文化实体,符合有关规定的,文化、民政等部门应给予支持。鼓励各种社会资本通过投资产业、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示范区建设。引导和鼓励群众自办文化,大力扶持各种特色群众文化团队,以“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支持。推动落实相关优惠政策,设立荣誉和奖励制度,组织或个人捐建、捐资助建公益性或准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1月3日印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贺亚林
本月起,对济宁市参保单位进行工伤保险浮动费率调整。此次全市共1万余家参保单位降低了工伤保险费率,每年减少缴费2249万元,极大减轻了企业的经济压力。 [详细]
日前,记者从济宁市招生考试中心了解到,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将于1月16日开始报名,至19日16时结束,考试时间定于3月17日。 [详细]
5日,济宁市第一针四价宫颈癌疫苗在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正式接种。该批次疫苗是在预防HPV16和HPV18高危病毒二价疫苗的基础上,增加了预防HPV6和HPV11两种亚病毒,主要适用于20-45岁女性。 [详细]
“跳下去的那一瞬间我什么都没有想,就怕晚了救不了俩孩子。”韩永军说,救人的那个时刻,自己没有时间多想,于是一边脱着外衣一边连跑带跳下了水。数九严寒,当陆续赶来的村民把人拉上岸,被冻的失去了知觉的韩永军才松了口气。 [详细]
日前,济宁市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服务中心发布《2017年济宁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总体来看,随着今年经济总体向好态势,经济增量明显,带动就业岗位数量持续增多,进入市场招聘的用人单位数量增加,就业岗位数量也大幅提升。[详细]
1月3日,山东省环保厅发布了2017年全省空气质量及同比改善情况,济宁市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综合指数改善均居全省第一,空气质量改善近年来最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