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综合

王圣良的锡雕情

2013-06-18 12:19 作者:王鸿光 来源:齐鲁晚报
莱芜市莱城区丰城街道西关社区的王圣良,是莱芜锡雕王氏五门十九世第八代传承人。王圣良的父亲王震是锡雕第七代传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了锡雕工艺。为了生计,王圣良开始从事钣金加工,“当时我白天干钣金的活,晚上就做锡雕,弄一件新作品一干十几个小时,也不觉的累。

莱芜市莱城区丰城街道西关社区的王圣良,是莱芜锡雕王氏五门十九世第八代传承人。从幼跟随父亲学习锡雕,四十年来,对锡雕工艺坚持不懈,将王氏锡雕发扬壮大。代表作品有《独占鳌头砚》、《盘龙酒壶》、《单鹤燕石砚》。“仙鹤烛台”和“盘龙酒具”两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王圣良的父亲王震是锡雕第七代传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了锡雕工艺。
  王圣良是家里的长子,生于1959年。王圣良五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身体留下了残疾。“为了让我将来能挣碗饭吃,家里老人就想让我有个手艺。老人想让我学医,但是从小就在老人身边看,经常目睹锡雕的制作,所以就喜欢上了。”王圣良说。“看我现在都五十多了,这个锡雕我还是可以干下去。”
  王圣良的妻子却说:“当时我恨不能给他砸了!”
  原来,二十多年前,人们的生活还不富裕,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也不迫切。王圣良虽然带着一身手艺,却没有用武之地。王圣良家的日子很窘迫。“当时我都是下午去买菜,到了下午都是剩菜,便宜。”王圣良的妻子说。王圣良却把精力全都用到了锡雕上。为此,妻子经常和他闹别扭。
  为了生计,王圣良开始从事钣金加工,“当时我白天干钣金的活,晚上就做锡雕,弄一件新作品一干十几个小时,也不觉的累。”王圣良说。当时锡雕没有市场,但王圣良坚持了下来。一方面是想把老一辈的技艺传承下来;另一方面,是他对锡雕充满了兴趣。 
  2009年春节后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王圣良现场制作的丹顶鹤,赢得了所有人的肯定。其中“仙鹤烛台”和“盘龙酒具”两件作品,还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王圣良告诉记者,他现在做的锡雕,用的是来自云南个旧的锡。他的工艺主要有浮雕、圆雕、掀雕、凹雕、镶嵌等。王圣良向记者展示了他最近满意的作品——独占鳌头,是一只美丽的丹顶鹤单脚站立在鳌头上,“这件作品我花费了四个月的工夫。”王圣良说。提起自己的作品,王圣良的脸上浮出陶醉的神情。
  “孩子的妈妈想让孩子去单位上班,但孩子就是爱锡雕这一行。”王圣良说,他的儿子子承父业也干起了锡雕。王圣良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王圣良告诉记者说,他和儿子共同完成了和谐盛世这个作品,花了近一年的时间。
  记者在王圣良的工作室看到,这件作品有六只丹顶鹤,分别以不同形态驻足在荷叶池中,栩栩如生。目前,王圣良也收了徒弟,莱芜王氏锡雕文化会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壮大。

□相关连接
  锡雕,又称瓜雕,是中国乃至世界一门独特的工艺,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清时,锡雕在民间已相当盛行,具有文字记载,莱芜锡制品可以上溯到公元1676年,当时的锡制品主要以普通日用品居多,莱芜西关王家锡雕创始人在此基础上,选取质地、色泽俱佳的上等锡,精工细作,摸索创作出了主要以观赏并可实用的艺术制品,锡雕一问世,就受到朝廷的垂青,成为贡品。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