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综合

王友谊《契文斋藏印》

2013-10-28 12:19 作者:陈振濂 来源:齐鲁晚报
《契文斋藏印》15册作为一项个人策划与执行落实的宏大艺术工程,向我们展现了当代书法篆刻家横跨几十年的发展风貌与艺术魅力。中国书法新时期30多年来,其兴旺发达、繁荣昌盛之势头,是人人都公认并引以为豪,而无任何异辞的。

▲欧阳中石先生为王友谊《契文斋藏印》题字

《契文斋藏印》15册作为一项个人策划与执行落实的宏大艺术工程,向我们展现了当代书法篆刻家横跨几十年的发展风貌与艺术魅力。本来,这样宏大的文化艺术工程,应该由一支专业的团队来执掌与运作,因为它牵动面太广,所需要支撑资源的构成太复杂,但最后却是由王友谊兄一人以几十年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践行,终于毕其全功,这是令业内许多同行都深感意外且无不表示由衷钦佩的。

中国书法新时期30多年来,其兴旺发达、繁荣昌盛之势头,是人人都公认并引以为豪,而无任何异辞的。但在认可这一基本评价的同时,我们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强势发展表面上光鲜灿烂的背后,仍然会有不平衡、不齐整之处。比如在创作与理论方面,是创作强理论弱;在正书(篆隶楷)与草书(行草)之间,是草书强正书弱;在古文字(籀篆)与今文字(隶楷行草)之间,是今文字强古文字弱。我经常参与评审全国书法展,投稿几万件作品,看到总量的80%是行草书,只有两成是篆、隶、楷书即所谓的正书。而在这两成中,篆书作品又因其常常陷入古文字的正误争执,相比于隶、楷书又处于最不利的地位。至于篆刻,除了专门的篆刻展可以在圈内自娱自乐外,一与书法合展,无论是评审品质与所占份额还有独立的专业意识,都明显弱于书法。

以此来看王友谊兄这些年的努力,就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意义。因为他在全力投入的,是一个在当下并不时尚流行、难有利益诱惑、相反倒不无冷清、寂寞之感的学术领域。早在2010年,他即以大篆书写全部《四书》,5万余字,由中国线装书局出版,在当代籀篆书创作中独树一帜。近年来,又汇集多年来积存的名家刻印约2000方,涉及篆刻名家200多位,共辑为道德经书法卷1册、道德经印谱4册、心经印谱5册、自用印印谱2册、梅花诗赋印谱1册、佛说吉祥经印谱1册、佛造像及天干地支60甲子印谱1册,总计为15册的庞大工程。其实他本人并不是一个专攻篆刻的职业印家,但却能以一种文化的立场、关注金石的视角,对篆刻与籀篆书作全面而又专业的投入,串联起20年间篆刻名家高手的精心架构,几乎构成了一部当代篆刻的传世典籍,更由于王友谊兄作为燕赵慷慨悲歌之士所特有的待人以诚、倾心相托,受约镌刻诸君一出手也甚少敷衍塞责应酬之作,却有不少代表性名品。谓为一部发韧于个人的大型精品集,并非过誉。而遍观当代,以一人之力、耗费数十年时间,又能成此15册大观的,恐怕也并无先例。名山事业,有此宏绩,故不得不为友谊兄一贺!

古人论交,讲求金石之契,我深愿友谊兄与本集中的200多位篆刻家,凭借这部大书,能长存金石之契;我更愿我与王友谊兄之翰墨交往,也能长保此金石之契,历久弥新,以成浩瀚无穷。古人已有云:唯金石可寿万年,友谊兄纂此煌煌大著,岂亦得谓寿者之相欤?

(陈振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