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市场的“基石”,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用建设,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打造领先营商环境、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抓手,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市领导亲自推动,市发展改革委狠抓关键环节、强力推进工作,各职能部门通力配合、积极作为,短短一年的时间,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狠抓重点环节,推动工作落实
加快完善政策体系,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发《济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的《济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即将印发实施。我市先后出台《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实施意见》、《济宁市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工作方案》、《关于报送济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动态、落实责任制度及准备汇报材料的通知》、《济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总体方案》等文件,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类具体事项提供了工作规范。
切实强化组织领导,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高效联动。建立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机制,以市政府文件印发了《关于建立济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机制,建立了市发展改革委、人行济宁市中心支行共同牵头,各成员单位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扎实推动工作落实,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扎稳打阔步前行。制定印发了《2015年济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分工意见》,目前已建立起涉及信贷、市场主体信用、执行案件信息、运输企业信息公示、社会保险等各类管理信息系统20余个。印发实施了《济宁市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工作方案》,全面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工作。在重点行业建立了红黑名单发布制度,随时对违法违信企业进行曝光公示,并链接到市文明网“济宁市诚信红黑榜”。
瞄准四个关键,推动率先突破
围绕重点领域,策划示范工程。围绕金融业统一征信体系建设、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合同履约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工业产品生产和商贸流通领域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在行政管理中率先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制度、社会信用示范试点工作、建立司法公信责任制度大力推进司法公信建设、推进市场中介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等领域,规划了八大示范工程,逐一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重点任务、工作时限和责任部门,强力启动了各项示范工程。
建设信息系统,强化技术支撑。为切实推动信用建设信息化,在市级层面提出率先建立“一网三库一平台”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即:“信用济宁”官方网站,企业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个人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非企业法人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市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坚持信息建设高端化,引进九次方大数据公司为信息系统做技术支撑。目前,“信用济宁”官方网站建设获得突破性进展,完成网站设计,近期将上线试运行。同时,明确了济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的工作重点和实现路径,正式启动了数据征集工作。
推动信息应用,培育信用市场。深入推进中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力建设全国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整合应用各职能部门掌握的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出台指导意见,促进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开展农村、农户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信用建档评级,金融机构按照农户信用评级情况给予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倾斜优惠,在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大力培育信用服务机构,推动山东银企通企业征信有限公司在我市设立银企通企业征信济宁服务中心,成为我市首家在中国人民银行备案的征信机构,为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强力支持。
强化宣传引导,形成良好氛围。开展驰(著)名商标争创、“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等评选活动,教育和引导企业恪守诚信。利用食品安全宣传周、放心农资下乡、科技下乡、宣传下乡等手段,大力宣传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禁限用农药危害。实施食品药品行业信用分类分级监管,对失信企业增加检查批次,加大处罚力度,提升了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水平。在网站、报纸设立“A级纳税人风采”等形式多样的宣传专栏,加大对A级纳税人的宣传力度,促进企业诚信纳税。开展了“厚道鲁商诚信济宁”企业厚道故事评选活动,鼓励和引导全市广大企业和企业经营者以先进为榜样,始终诚信经营、厚道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