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124771586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124771586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南京江宁:文化魔力让旅游不分季节

2015-12-25 16:24 作者: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南京江宁:文化魔力让旅游不分季节  原标题:文化魔力让旅游不分季节  细雨漫天、寒风刺骨,每到冬天,南京总是一片阴沉萧条之色,浸入骨髓的湿冷仿佛已把身体里所有的温暖抽离。
原标题:南京江宁:文化魔力让旅游不分季节

  原标题:文化魔力让旅游不分季节

  细雨漫天、寒风刺骨,每到冬天,南京总是一片阴沉萧条之色,浸入骨髓的湿冷仿佛已把身体里所有的温暖抽离。在这样的季节里,人们外出郊游的念想似乎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然而,南京市江宁区却游人如织,好不热闹。究竟是什么吸引着全国的游客纷至沓来?记者近日采访后才发现,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个村落、每一眼泉水都蕴含着浓浓的文化韵味。美景背后的文化元素正是江宁区旅游业不受季节制约的主要原因。

  三座山的历史传承

  集“山、水、泉、林、碑、洞、寺”七景于一体的汤山,从古至今都是无数文人骚客驻足流连之地。早在1993年,直立人头盖骨化石在汤山出土,将长江以南的人类活动史向前推进50万~60万年。2014年底,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与世人见面,全馆清晰地展现出悠久的地质变迁和人类进化史。如今,在博物馆内的两枚头骨化石前,人头攒动,游客专注地凝视、思考着人类生命的孕育、延续。

  在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西北处,素有“天下第一碑”之称的阳山碑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南京曾是明朝的都城,阳山碑材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立碑而开凿的巨型石材。碑材分碑座、碑身和碑额3块,如果将它们拼合后竖立起来,总高度可达78米。清代诗人曾赞它“碑如长剑惊天倚”,前来参观的游客也都折服于它的风采。

  江宁方山也是冬日里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景区。方山脚下,名校荟萃,往来所见皆是意气风发的莘莘学子,东南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院校汇聚一方,给这座山带来浓厚的人文气息。

  天阙藏地宫,双塔出五禅。江宁牛首山是佛教牛头禅宗的开教处和发祥地。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佛教圣地上坐落着明朝寺庙、古墓和宫殿。2015年10月27日,世界上唯一的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移驾牛首山佛顶宫,让这座底蕴深厚的名山再次赢得海内外游客的关注。

  一个村的民俗坚守

  尽管江宁区城市化率高达70%,但区内现有的千余个自然村保存完好,让这座城市在发展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背倚马场山,南临杨柳湖,走进享有“世外小桃源”美誉的杨柳村,曲折蜿蜒的青石板路、修旧如旧的旧祠堂、古色古香的石柱,仿佛农家少女不施粉黛,却透露出明净自然之美。“出耕入读”“斯道坦然”“旋马遗规”,门楼上的家训体现出这里家族的文化传承。

  在这湿寒的冬季,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杨柳村仍然吸引着八方来客。这个始建于明万历七年的村落又被称为“九十九间半”,是南京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古时就有“青石墁地石门楼,走进杨柳不沾泥”的说法。

  目前,杨柳村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其中的映雪堂、酌雅堂等4处建筑也均被列入传统风貌建筑。江宁区规划局局长王德家表示,杨柳村在进行规划时,保持“背山面水”“依塘而居”的村庄格局,共保护13处建筑院落遗存,适度复建已毁的重要历史建筑,严格控制新建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9米。

  杨柳村是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代表之一。近年来,江宁区将民俗文化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新思路。目前江宁区启动的美丽乡村分为西、中、东三片:西部“乡村,让江宁更美好”,旅游廊道及沿线特色示范村建成并对外开放;中部“千年湖熟、水乡秦淮”,大都市近郊水乡田园型示范区雏形已现;东部“乡村,让旅游更精彩”,汤山温泉及石文化彰显特色。

  一眼泉的文化生态

  “上有落雪,下有温汤”,冬日是泡温泉的好时节。作为我国四大温泉之首,南京汤山温泉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诠释着它的品牌与特色。

  汤山古名“温泉”,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相传,最早到这里的名人是南朝江夏王刘义恭。他见山下有温泉出露,欣然作《汤泉铭》给予赞美,“汤山”由此闻名。和汤山温泉一起穿越千年的,还有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1500多年前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初宁陵石刻,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律宗第一名山”隆昌寺,明代留下的南京地区第二大石窟佛像群,全真教道观所在地朱砂洞等。

  据《南汤山志》记载,汤山温泉水治好南朝萧太后的皮肤病后,皇帝将此温泉水封为了“圣汤”。琼浆玉液,清澈如镜,色泽淡绿味微咸……伴随着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千年温泉井生生不息,汤山也因温泉名冠四方:2012年,被授予“世界著名温泉小镇”称号,成为“世界温泉论坛”永久会址。

  记者不禁感慨,怪不得这么冷的天,还有这么多人到此旅游度假,原来都是文化的魔力。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史欣欣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