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对一家加油站进行防雷检测
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王仰浩)进入雨季后,强对流天气时常发生,雷电也最为活跃。电闪雷鸣时,市民呆在家里比较安全,这是因为楼房上面都有避雷装置。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小区楼顶上的避雷装置也需要进行“体检”。当避雷针、避雷带年久失修,甚至被铁丝、电线缠绕时,避雷装置则有可能“引雷入室”。
根据相关规定,目前在用和竣工验收超过一年的各类建(构)筑物,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每年检测一次,其中就包括我们居住的楼房。然而,目前城区居民楼防雷年检几乎成了“盲区”,今年只有一处小区申请检测。“缺乏相关的约束机制、没有明确的申请主体以及相关费用的支出,导致居民楼防雷年检空缺。防雷本来就是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危险就不好预估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调查:多数物业、居民不知防雷装置需定期“体检”
“避雷针的作用肯定知道,但是需要年检还是第一次听说。”近日,记者在洸河路一小区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多数人都知道楼顶有防雷设施,但是几乎没有人知道防雷装置需要进行年检。
随后,记者采访了多位物业公司负责人,和居民一样,他们也是只知有防雷设施,至于具体怎么维护、检测则不清楚。“小区地面环境卫生、楼梯间的打扫、小区安全这些都忙不过来,楼顶除非出现问题才会管。”一位物业公司负责人说道。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城区范围内唯一一家气象部门认可、有资质的防雷检测机构是济宁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
规定
安装超过一年均纳入安全检测范围
今年年初发布了2016年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公告,公告中提到,济宁市区范围内,目前在用和竣工验收超过一年的各类建(构)筑物、场所、设施所安装的防雷装置均纳入本年度防雷安全检测范围。防雷装置安全检测的责任主体一般为有关建(构)筑物、场所、设施的产权单位(或个人),但也可由使用单位(或个人)和物业管理单位组织实施。
疑问:居民楼防雷年检为啥不积极申请?
“新建小区在交付使用之前都会进行防雷检测,居民入住后,小区防雷设施年检则需要主动提出申请检测。”济宁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介绍,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场所的防雷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包含全市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的生产、存储单位以及汽车加油加气站、煤气、液化气、石油储运加工销售站和氧气厂、氢气厂、乙炔厂等可燃气体生产、储存、使用等场所。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学校、医院、商场等安装的防雷装置每年检测一次,包含市内建(构)筑物、水塔、烟囱、电台、电视台、通信设施、弱电设备、各类仓库、重点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从事国家事务、经济建设、科研教育、金融、证券、保险、通信、学校、厂矿企业等有关单位的计算机场所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目前,企事业单位、学校、商场及易燃易爆的化工厂、加油站等都能够做到按时检测,特别是加油站,如果没有相关检测报告,则不能顺利去其他部门换证。”该工作人员说,小区防雷设施年检却鲜有申请,这三年期间,城区只有济东新区申请防雷设施检测。“只要小区提出申请,工作人员就会定期去小区检测。”
费用
收费情况不一,分摊到每户不算贵
对于市民比较关心的防雷检测费用,该工作人员解释称,每个建筑不同,安装的防雷装置情况不同,收费情况不一样,但分摊到每一户的话并不贵。按照物价局的相关标准,每个检测点45元,比如一栋10层的居民楼,每层两户人家,如果需要检测10个点,每户平均花费20多元。
预计:未来防雷装置检测市场将放开
据专业人士介绍,目前城区小区防雷设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去年,供销路附近一小区空调主机被雷击,幸好没有人员受伤,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避雷带脱落。避雷针、避雷带锈蚀、倒伏、被电线缠绕、甚至被用来固定太阳能的现象更是非常普遍。在防雷装置检测上,由于缺乏相关人力、物力及具体申请主体不明确,让这样的安全隐患一直“潜伏”。由于雷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万一发生危险,这样的防雷设施可能瞬间变成了引雷装置。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提到将清理规范防雷单位资质许可,取消气象部门对防雷专业工程设计、施工单位资质许可;降低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准入门槛,全面开放防雷装置检测市场,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防雷技术服务。山东省气象局也于今年提出将依法开放防雷装置检测服务市场,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将通过质量考核、信用评价等信息公开手段,对企业进行信用约束。山东省气象局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防雷减灾服务市场准入条件,支持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参与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等服务,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竞争有序的服务新格局,提升防雷减灾服务的供给能力。
分析
市场细分,把防雷安全做好
“放开防雷装置检测市场,生产避雷装置的企业有可能也会申请提供防雷检测服务,同时会有更多专门从事防雷检测的第三方机构,市场细分的同时,也能把防雷安全做好。”一位长期从事防雷装置安装的业内人士分析称。此外,公众也应更加关注防雷安全,自觉保护防雷设施。相关部门可以借鉴外地经验,将防雷检测资金纳入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