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32775829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327758290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济宁新机场年底有望开建 下半年多个项目或开工

2016-07-21 11:04 作者:汪泷 徐宏常 来源:齐鲁晚报
济徐高速年底将竣工通车,跨湖高速、范梁高速年内开工建设,鲁南高铁即将开工,济宁新机场列入国家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底开工建设……在20日的济宁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结合上半年的成绩和全年目标,研究了今年下半年任务,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众多亮点。

  

 

  济徐高速年底将竣工通车,跨湖高速、范梁高速年内开工建设,鲁南高铁即将开工,济宁新机场列入国家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底开工建设……在20日的济宁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结合上半年的成绩和全年目标,研究了今年下半年任务,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众多亮点。

  稳增长,大力度推进涉企类降费

  突出稳工业稳企业。强化对工业经济运行的调度分析,从财政税收、降低成本、金融支持、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制定精准的帮扶措施。在降低企业税费成本方面,更大力度推进涉企类降费,按照“可收可不收的一律不收”的原则,进一步理清收费清单;加强与省相关部门和电力企业的对接沟通,推动更多企业进入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实施好“千企百展”行动,鼓励龙头企业构建全球化电子商务网络,支持中小企业借助电商平台拓展市场。

  突出稳农业。农业不是低效益产业,关键看你种什么、怎么种。比如,邹城太平镇的友和菌业金针菇种植,亩均效益150万元。汶上寅寺镇的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引进以色列品种和中国农科院先进技术,西红柿亩产值高达4万多元。现在农业发展已到了以工补农、以工强农的新阶段,一些企业投入农业领域获得丰厚回报,荣信化工已投资3.6亿元在邹城进行工厂化蘑菇种植,年效益将在亿元以上。

  调结构,下半年三方面突破发力

  今年下半年,济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将在三个方面发力突破。

  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持续放大惠普、甲骨文效应,实施信息产业跨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信息产业招商、信息园区集聚、服务平台引进等方面下更大功夫。谋划济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线图,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集中力量扶持培育现在有一定基础的高性能服务器、无人机、机器人、煤制油等前瞻性新产品。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深度推进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对接“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对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10大传统优势产业逐行业逐企业制定提升方案,鼓励企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技术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兖州通过集中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带动工业经济升级,邹城通过发展非煤产业优化工业经济结构。

  文化旅游方面,落实全市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大会各项部署要求,以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为牵动,加快把文化旅游产业培植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转型发展新支撑。县市区要因地制宜,确定转型路径和重点产业,打优势仗、特色仗。比如,汶上通过鼓励在外打工人员返乡创业,吸引相关企业建链补链强链,打造成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城市建设,适时开建城市轨道交通

  按照“5+3+2”的格局,济宁都市区加快在“组织管理、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四个一体化上迈出更大步伐。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将全面展开大路网、大港航、大物流、大公交、大民航“五大建设”,加快推进鲁南快铁、跨微山湖高速、济宁新机场建设等一批牵动性重点工程,适时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同步抓好地下综合管廊、城区道路系统优化等公共设施的配套完善。

  棚户区改造步伐也会加快。在会上,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介绍任城区在全市率先实行房票安置的做法,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确保完成今年的改造任务。

  在产城融合过程中,济宁继续发展第三产业,坚持城市规模扩张、城市经济培育两手抓,围绕“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民生性服务业”三大领域,发展科技研发、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城市服务业。

  今年是创城工作的关键之年,按照既定的创城目标,明年济宁将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全国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为此,济宁将在城市建设中彰显本土文化特色,包括打造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主题文化公园、标志性建筑等。

  民生保障,改善济宁“气质”再加油

  要对上半年民生工作来一次“回头看”,对欠账列出清单,尽快把差距赶上来,特别要突出做好保就业稳定、保义务教育、保基本医疗、保基本养老、保民生底线工作,确保完成教育、卫生两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年度目标。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守好山青、天蓝、水清、地洁4条底线,以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为牵动,以更高的标准、更硬的措施治水、治气、减排、增绿,特别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巩固上半年空气质量“由负转正”成果,持续开展“四尘、四烧、四气”综合整治,全面防控面源污染,强力推进工业企业深化治理,建立治气长效工作机制,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许芳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