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124771586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12477158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国资委提速央企兼并重组步伐 国企整合将入活跃期

2016-01-18 10:05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日前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张毅表示,2016年将继续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加大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推动强强联合;推动专业化重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进一步强化同质化业务整合和细分行业整合。

  在日前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张毅表示,2016年将继续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加大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推动强强联合;推动专业化重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进一步强化同质化业务整合和细分行业整合。

  记者获悉,目前很多央企已经有所动作,分类基础上的央企整合下一步将成为国企改革重头戏,围绕着国企改革的市场化重组大潮正在开启。

  “2015年全年国资委共推动了12家中央企业的重组整合案例,目前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锐减至106家,这106家中央企业中,共计99家企业实现盈利。其中,37家企业利润已过百亿元,28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30%。”张毅在会上指出。

  不过,他表示,2015年是金融危机以来稳增长形势最严峻、情况最复杂、任务最艰巨的一年,由于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断崖式下跌,全国国资委系统监管的企业效益同比下降6.1%,这也给下一步国企改革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

  去年以来,南北车宣布合并,中电投和国家核电也相继完成合并,近期国资委还通报了南光集团和珠海振戎实施重组的消息。不仅如此,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南北船、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三大货运航空、中海与中远集团等,也多次传出合并传闻,而且旗下上市公司长期停牌……

  种种迹象表明,国家新一轮的战略布局逐渐明晰,央企的整合高峰期已至。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告诉记者,目前国有资本分为公益和商业两大类,而本轮大规模兼并重组,将在上述分类基础上,首先集中在商业类国企领域,特别是完全竞争性行业,资源要素将会进一步向大企业大公司集中。随着国企改革实施细则的陆续出台,2016年无疑会成为兼并重组改革年。

  “在强化主业的同时,本轮兼并重组将会更加市场化和公开化,避免行政性划拨,将会围绕资本市场展开。”他说。

  李锦坦言,随着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组建及“三个一批”的提出,并购重组将迎来一个新的局面,并购重组不仅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式,同时与调结构、转方式是联动的,在一定时期内,并购重组将成为国企改革发展的中心枢纽,强强联合、拆分重组、混合参股、关停并转、内部重组等多种方式的并购重组案例将持续涌现。下一步处于竞争性行业、产品同质化高、国际竞争激烈的央企最有可能发生集团层面的合并。一些在国际竞争中缺乏优势的产业也可能通过兼并重组来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

  “预计未来三年国企重组将进入活跃期,淘汰案例会明显增多,参股、控股、收购兼并、通过产权市场出售资产等多种形式的整合将会加速。”一位内部人士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企改革的全面铺开将提升A股国企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核电、航空、航运、军工、铁路等五大行业的重组预期最高。

  张毅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将加快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要为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创造切实可行的通道,给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更大的股权调整自主权,促进各级企业逐步优化国有股权比例;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开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扩大试点范围。

  在公司治理方面,张毅表示,国资委将加快建立规范董事会,在试点的基础上切实落实董事会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扩大企业负责人市场化选聘比例,推进有条件的企业试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切实解决一些企业仍然存在的大锅饭、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

  化解产能过剩和改革国资监管体系也成为国资委2016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张毅透露,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国资委已经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正在研究制定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调整的方案,下一步,国资委将把更多的权力下放给企业,给企业提供更为市场化的整合环境。他同时指出,处置“僵尸企业”是化解过剩产能、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国资委正在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处置“僵尸企业”的主体任务。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王孟艳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