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工银瑞信基金进“衰退期” 业绩低下遭基民抛弃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7日讯 (记者 康博张桔)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对于投资,人们总是更愿意相信经过市场长期检验的公司和产品。然而对工银瑞信这家2005年就成立的老牌基金公司来说,表现在它身上的则更像是进入到了“衰退期”。低迷的基金业绩、频繁更换基金经理,似乎都凸显了公司在投研等方面正不断弱化,从而遭到基金持有人的抛弃。
旗下股票型基金业绩多处于中下游
对于目前市场上林林总总的基金产品来说,唯一可以让人信赖的似乎就是他们的历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20家资格最老的基金公司里,工银瑞信旗下的基金产品业绩就令持有者着实很失望。
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工银瑞信旗下共有十六只股票型基金,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只有三只业绩为正,其余均为负,最大亏损幅度为-12.06%。而在此期间,市场上六百多只可统计的股基中有近三分之一业绩为正,而最大亏损幅度为-18.25%。
工银瑞信旗下的混合型基金只有一只,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亏损-2.3%,而市场上两百多只混合型基金中,同时间段中有一半的收益为正。可见,工银瑞信今年以来旗下股票和混合型基金的业绩均处在行业中下游的水平。
而金融投资报此前报道,2012年,工银瑞信旗下主动股基平均收益率仅有1.27%,在67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倒数第13位,仅优于益民、富安达、金鹰、中邮、纽银梅隆等小基金公司或者次新基金公司。2013年,在主动偏股基金取得平均15%以上收益率的时候,工银瑞信旗下基金仅平均上涨9.39%,排在71家基金公司倒数第19位,成为唯一一家连续两年排在倒数前20位的大型基金公司。
具体来看,2013年工银瑞信旗下9只主动偏股基金分化明显。工银瑞信主题策略与工银瑞信稳健成长表现稍好,净值涨幅约在3成左右,排在同类基金前100位;而工银瑞信红利和工银瑞信精选平衡表现就不乐观了,前者下跌17.49%,排在336只普通股票基金倒数第5位,后者下跌14.97%,排在172只混合型基金倒数第4位。两类基金倒数前5名中,仅工银瑞信一家就独占两席。除此之外,工银瑞信消费质量服务、工银量化策略、工银大盘蓝筹涨幅均在10%以下,跑输同类均值。
旗下货基产品收益低下 基民“争相逃命”
在股市行情震荡明显的情况,多数基金公司都把力量用在货币基金产品上,然而在这方面,工银瑞信旗下的货基产品同样不令人省心。
工银瑞信安心增利基金成立于2013年3月28日,该基金属于场内T+0货币基金,原理是股票投资者把钱放在保证金账户只能享受活期存款的收益,但若是将这笔钱购买T+0货币基金就能享受到比活期存款高得多的收益,让资金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然而,这一“看起来很美”的产品,却正在遭遇一场危机。场内T+0货币基金面世以来,已有多只产品出现过触及赎回上限、投资者不可赎回的尴尬情况。
据媒体报道,工银瑞信安心增利在成立时拉来了大量的帮忙资金,基金成立后这些资金已陆续退出。与此同时,该类型基金难以回避的问题是,由于这类产品主要针对保证金市场,其主要持有人是股票投资者,很多时候可能会触发事件性赎回,比如一旦遇到类似大盘股发行这样集中需要保证金时点,可能就会触发大额赎回。
此外,工银瑞信安心增利成立以来万份收益均值远低于同类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在2%左右。去年11月12日,工银瑞信安心增利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0.184%,连续15个交易日低于0.2%,今年2月份以来,工银瑞信安心增利依然有11天的7日年化收益率低于0.2%,仅5天的7日年化收益率高于1%但从未超过3%,远远低于其他同类型基金。
在此背景下,工银瑞信安心增利份额从去年二季度的近2800亿份骤降至去年三季度的240亿份,A/B类总规模降至2.4亿元(工银瑞信安心增利单位净值为0.01元)。工银瑞信安心增利四季报显示,工银瑞信安心增利B份额已经归零,被赎回殆尽,工银瑞信安心增利份额仅8.2亿份,规模800万元。
而在机构投资者大量退出之时,普通个人投资者却只能面临赎回失败的窘境。公开数据显示,去年三季度,工银瑞信安心增利每日赎回上限最高时为2000万元,但面对大规模赎回,去年四季度以来,该基金每日赎回上限已降至100万元,而机构、大客户赎回优先级比中小投资者要高,造成众多中小投资者普遍难赎回。
业绩不济、基金经理频换凸显投研能力弱化
在多种基金产品业绩都不及预期的压力下,公司也是频繁更换基金经理。3月1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工银核心价值股票型基金增聘何肖颉为基金经理,与宋炳珅、何江旭二人共同管理该基金。中国经济网记者查看工银核心价值业绩后发现,近六个月来,该基金的业绩一直不如同类平均值。
年初时媒体曾经报道,今年以来发布增聘基金经理公告的有43人次。而发布增聘基金经理的公告,有相当比例是在为原基金经理的离职做准备。即一只基金在增聘基金经理不久,原任基金经理就会离职。
证监会数据显示,去年共有21只基金在一季度发布了基金经理变动公告后,在上半年又出现一次或多次的基金经理变动。其中有13只基金在年初发布增聘基金经理公告后,其原任基金经理不久就离职。而增聘和前任掌舵人离职的时间间隔约为3个月。
另外,工银精选平衡在成立8年来,已先后有吴刚、曲丽、杨军、胡文彪、高喜阳、黄安乐等11位基金经理掌管,平均一年一换,以致该基金持股风格摇摆不定,而杨军掌管工银红利和工银精选平衡两只基金去年均业绩垫底。其中,工银红利之所以在去年净值重挫,主要是重仓了白酒股和房地产两大板块,白酒股在去年净值下跌明显,很显然工银红利押错了宝。实际上,自杨军2010年5月上任以来3年多时间,工银红利单位净值累计下跌了近20%,排名居后。今年1月杨军因个人原因离职,留下的“烂摊子”由胡文彪、高喜阳、黄安乐三人共同掌管,然而截至2月28日,工银精选平衡今年来上涨0.16%,在同类基金中依旧排名下游。
业内人士表示,每个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都不一样,频繁更换基金经理对基金的业绩波动肯定影响非常大。而一个基金的业绩表现不好,也不能单纯说是基金经理操作的不好,而是基金经理的把握市场变化能力、公司的整体投研能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无论如何,像工银瑞信这种持续多年业绩表现都靠后的基金公司,肯定不是单纯更换基金经理就能改变被动现状的。作为基金投资者,在购买该基金公司旗下产品时还需要考虑综合性风险。
原网址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4/0317/c70846-24651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