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青年:我为祖国寻宝藏

2019-05-01 09:08:00 来源: 大众网济宁·海报新闻 作者: 孔令俏 司璐 贺亚林

  大众网济宁·海报新闻5月1日讯记者 孔令俏 司璐 贺亚林)2016年,80后地质勘探人张鑫和同伴只办了一个月的临时签证,来到了厄瓜多尔,在这个被称为“赤道之国”的国家,他们克服了来自身体上的不适、精神上的枯燥以及全球同行业的竞争,开始了为祖国探寻能源宝藏之路。

  怀揣梦想肩负重任 南美土地多了“中国力量”

  自大学毕业后,张鑫和他的同窗校友5人怀揣满腔的热枕和对美好的憧憬来到兖矿,用了1个月的时间组建、挂牌成立了物探研究所,开始了创业之路。

  “刚开始的时候,除了学校里学来的技术,可以说是三无:无市场、无装备、手下无员工,面对这种困境,我们只有坚持。”张鑫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虽然当时的现实和梦想有很大差距,但是兄弟五人没有放弃,一起跑市场、干工程、写报告、回款,慢慢摸索前进。正是凭借精湛的理论与艰苦的实践探索,张鑫团队先后开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含金量高的科研成果。

  2016年3月,他肩负起兖矿东华建设公司“走出兖矿、走出煤炭行业、走出国门”的发展目标,带领2名团队成员奔赴厄瓜多尔开拓市场。

  对于张鑫来说,在这个“从零开始”的地方,他们的任务更加艰巨。“兖矿多年来一直从事的是煤炭资源开发相关项目,在金属矿产开发项目中并未涉猎,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他说,接到这项任务时,内心充满激动与稍许犹豫,激动源于这是一项充满挑战的探索,犹豫的则是任务漫长的周期和未知的恐惧。

  克服各种困难险阻 “技术换矿权”应运而生

  张鑫团队刚到厄瓜多尔,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考察和调研。他们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和深山密林的艰难跋涉,锁定了特里姆贝拉和艾尔多伦埃杜两个目标区块,精准勘探。

  经过国内地质、采矿、勘探、环保、经济等专家组反复论证、对比筛选、实地考察,2017年4月,《厄瓜多尔矿业绿地区块风险勘探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审查,正式通过立项。

  要获得理想的目标区块,还面临着来自澳大利亚两家公司的激烈竞争,如何击败他们?

  “澳大利亚传统做法是只拿矿产而不输出技术,厄瓜多尔缺乏需必要的勘探技术,我们技术优先而且可以输出技术为其服务,这恰恰是才成立国家矿业部的厄瓜多尔所急需。”张鑫说,就这样,一个“技术换矿权”的方案应运而出:不仅投资厄瓜多尔矿产勘探,还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2017年5月17日,厄瓜多尔政府将约220平方千米绿地区块100%的矿权授予兖矿集团。这是厄瓜多尔第一次把100%的矿权转让他人,也是中国大型能源企业首次在厄瓜多尔持有100%矿权。兖矿厄瓜多尔团队提供的资源勘探技术标准现已成为厄瓜多尔实施资源普查的国家标准。

  舍小家为大家 成绩取得非一日之“功”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这是每位地质勘探工作者都熟知的《勘探队员之歌》,也是张鑫团队正在经历着的故事。

  对工作,张鑫全力以赴,对家人,他满是愧疚。

  张鑫父母一年半没见到他,年迈的父亲几次打电话催归,可他回答只有两个字:等等。老父亲一气之下从邹城回了四川老家。张鑫说,谁不想家想孩子啊?但能有机会为中国取得这样好的资源不容易,就想尽全力把这事做得更好。

  “这件事无法平衡,永远是个矛盾体,在外面想家十分正常。”他坦言,年轻人想要做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要克服困难,要尽力找好自己的平衡点。

  在矿区的村头野外,在热带雨林的“绿色迷宫”,在厄瓜多尔的钻探工地……扬起的灰尘中依稀可以看到工人黝黑的脸,手如沙纸般粗糙,这是风沙和劳动给他们进行的“整容”,这是一根根钢管给他们的打磨,致敬这样一群“流浪的追梦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司璐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