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高台夕照斜 济宁凤凰台古貌新姿积沉城市印记

2019-10-14 14:09:00 来源: 大众网济宁·海报新闻 作者: 孔令俏 贺亚林 孙泽文 王玉迪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宁10月14日讯记者 孔令俏 贺亚林 见习记者 孙泽文 王玉迪)运河北岸,济宁城西,有凤凰台坐落。阔大数仞的凤凰台,源于古任国风氏的黎民百姓,祭祀先祖太昊伏羲,记忆着始祖文化的图腾。龙山文化、商周遗址、明清文化……时光一晃数千年,凤凰台每一层积沉都是时代的见证。

  

  驻足凤凰台上,每逢清明、白露节气,日夕时,日影照北城;芒种、小暑节气时,日影照南城,此为“凤台夕照”,“济宁古八景”之一。

  明崇祯年间,济宁籍大司马徐标衣锦还乡,写下诗作《西湖赋》,将凤台夕照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清朝康熙皇帝巡查江南,途经济宁,为凤凰台题诗:“台高数仞凤凰来,深入云天石蹬开。”

  如今,随着凤凰台的重修,荒土台上“凤台夕照”得以重现。盛景和传说代代相传,更多的济宁人得以聆听曾经济宁州的风华绝代,并开始畅想未来更加美好的“凤凰台”。

  源于古任国“风”氏 取名自“神鸟”传说

  凤凰台位于济宁市西北凤凰台村,京杭大运河北岸不远处。济宁古为任城,乃四个风(风、凤古代相通)姓古国之一。凤凰台即“太昊祭祀台”,就是祭祀先皇始祖伏羲的地方。后为伏羲晚辈教化之台。

  宋初,开挖赵河时,该地正当河道转弯处,又复土加高。因此台三面环水,荇蓼野花杂草丛生,风景宜人,人们叫它“风花台”。

  作为土生土长的凤凰台村人,在63岁的郑新龙记忆里,凤凰台是儿时熟悉的“游玩之处”,是老一辈人口中充满许多传说的地方。“听老人们说,到了南宋时,台上松柏挺拔,郁郁葱葱,经常有珍禽异鸟飞来栖息树上,传说凤凰曾飞来台上,至此,才叫‘凤凰台’。”

  传说都很精彩,神鸟飞来栖息枝头,精彩了满台茂盛的松柏,赋予了台子更多的灵气,这可能也是老济宁人最为认可的诗意叫法。

  据记载,从南宋到明代,凤凰台都有修建,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募捐集资,大兴土木,修整有序。总体建筑似凤凰,结构以旧时的“三纲”“三光”“五行”“两仪”“四象”“八卦”而建成,并以此累计砌成三十六级石阶,意为三十六天罡。石阶顶门楼为凤头,左右有两块出水石为凤耳;门楼南三米处,东有鼓楼,西有钟楼为凤眼;大殿为凤背,翠绿林木为凤身,殿后一片紫竹林为凤尾,东西两庑建筑为凤翅,鸟瞰俯视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

  乘借大运河之势 “凤凰台”庙会云集南北商贾

  今年已经81岁高龄的谢淑芳再次登临凤凰台,感慨万千,上一次到凤凰台,还是她10岁左右的时候。“那时候都是跟着老人一起来的,就是个古庙,外形跟现在差不多,但不如现在修的好。”谢淑芳回忆,那个年代来凤凰台,香客络绎不绝,大家都祈求平安,图个吉利,有时还会逛逛名声很响的“凤凰台庙会”。

  和谢淑芳一样,“凤凰台庙会”是龚西振对凤凰台印象最深的地方。73岁的他祖辈七代住在凤凰台脚下,20米就能走到庙跟前。“祖爷爷那辈从郓城过来,代代生活在凤凰台村。小时候每年夏天,我们就都在庙高台上休息乘凉。”龚西振说,在凤凰台北面18米处,还建有戏楼一座,每年春节,附近村民都来朝凤,敲锣打鼓唱大戏。

  据了解,凤凰台前原是烟波浩渺的马场湖,又称济宁西湖。宋、元、明、清以来,凭运河水优势,经贸繁华,南北商贾云集,东西贩运辐辏,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凤凰台”庙会更是热闹非凡,成为鲁西南春会之首,繁华景象达数百年不衰。

  古貌新姿积沉时代印记 人文景区还看今朝

  2005年之前,凤凰台遗址除了还有些残留的围墙和青砖垒砌的台基外,别的地方大部分都成了一堆土。

  2006年,任城区对凤凰台遗址进行全面了修复,80岁的郑新良老人参与其中。“按着我对古庙的印象,我大体画了一个外观草稿,供修复参考。毕竟年龄在这,对古庙还有印象。”在郑新良的记忆里,古庙是伴随自己成长的存在,也是凤凰台村村民的荣耀和骄傲。

  修复后的凤凰台台基用青砖包砌。正门为长15.8米的御道,御首两侧各有36级台阶,台上建有大殿5间,全木结构,殿内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佛像,墙壁绘有佛教内容的精美壁画。东南建凤凰亭一座,内有檀木精雕祥凤一只,为国内最大的檀木凤凰。西南有龙泉井一眼。院内两颗菩提树古貌新姿,山门外梧桐树枝繁叶茂。至此,“凤台夕照”美景亦再次重现。

  自凤凰台修缮后,郑新良也成了凤凰台的守庙人,一守就是十余年。

  晨钟暮鼓,梵音缭绕。如今,凤凰台已经形成始祖文化、运河文化为一体的人文景观,更多围绕凤凰台的布局和规划正在进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贺亚林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