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磅专题

泗水"便民记"③:机械化耕作省民力

2013-11-19 15:52 作者:苑仁峰 高杨 来源:大众网济宁站
济宁新闻:走进谷家庄村,干净整洁的南北主路上,电线杆整齐划一,崭新的路灯立在路旁;田地里大棚支架分列村子两端,五菱拖拉机完成三秋任务后停在村支书刘守华家门前……这在两年前,对于谷家庄村村民来说几乎是想都没想过的。“我们村里以前的路坑坑洼洼,到了晚上连路灯都没有,到处黑漆漆的,村里人走夜路经常跌倒受伤。”村民刘翠萍告诉记者,“现在就不一样了,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书记’来到后不久就给我们修路、装路灯,村里人都赞不绝口哩!”

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书记”牛志强(左一)与村支书刘守华接受记者采访

刚刚为村里忙完秋收的多功能拖拉机

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脸上笑开了花

  大众网济宁11月18日讯(见习记者 苑仁峰 高杨)走进谷家庄村,干净整洁的南北主路上,电线杆整齐划一,崭新的路灯立在路旁;田地里大棚支架分列村子两端,五菱拖拉机完成三秋任务后停在村支书刘守华家门前……这在两年前,对于谷家庄村村民来说几乎是想都没想过的。

  “我们村里以前的路坑坑洼洼,到了晚上连路灯都没有,到处黑漆漆的,村里人走夜路经常跌倒受伤。”村民刘翠萍告诉记者,“现在就不一样了,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书记’来到后不久就给我们修路、装路灯,村里人都赞不绝口哩!”

  建大棚、购拖拉机,机械化耕作促大棚发展

  谷家庄村位于杨柳镇东北处,北与柘沟镇,东北与中册镇相邻,全村73户,243人,耕地面积450亩,位置偏僻,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传统以种植粮食作物居多,瓜菜生产规模小、品种繁多,多年来未能形成规模效益,也没有叫得响的品牌。”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书记”牛志强告诉记者。

  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书记”入村后经过调研认为,要想提高村民收入、增加集体收入,使广大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只有做好产业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向土地要产量、要效益,走产业化经营道路。

  在与村两委班子讨论、走访群众获得了村民支持后,在谷家庄村建设瓜菜专业种植区和粮食高产区的决定稳步推行开来。在推行初期,采取村民自愿结合和小规模土地流转方式,建设高标准、无支架大棚100亩。

  “村民一开始对‘大棚’这种新鲜事物还是比较怀疑的,虽然也听说大棚效益好,但毕竟是在别处。在我们村子里行不行得通?把地拿出来搞大棚种植会不会赔钱?这些大伙儿心里都没底儿。”村支书刘守华决心自己来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拿出自家的地,又承包了几户村民的闲置地,全部都建起了大棚种植土豆、花生。看到刘书记第一年效益不错后,村里人对发展大棚种植有了信心。如今,村里搞大棚种植的土地已经达到了近120亩。

  “老刘一方面毫无保留地热心向其他村民传授种植经验,另一方面也把种植中的困难讲给我们听。”“第一书记”牛志强指着村里的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路告诉记者,“他反映生产路难走,农产品外运困难,我们就修了路;他说大棚灌溉条件达不到,我们就多打了一口井;他告诉我们村里老人、妇女多,劳动力不够,我们就买了一台多功能拖拉机,播种、除草、收割样样行……只有融入到村民这个集体里,才清楚村民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什么忙。”

  谈到大棚发展的前景,牛志强充满了信心:“我们今年又有近40亩的土地上要建起大棚,完成后,谷家庄村瓜菜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60亩,瓜菜专业区亩均效益达到8000至9000元。这样不只能增加村民收入,村集体收入也会因此受益。”

  捐书屋、送收音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这些老人眼神不好,看电视不方便,牛书记免费给我们发了收音机,还是能插卡的,能放成千首的音乐呢。”谷家庄村74岁的村民孙秀容老人告诉记者。村支书刘守华告诉记者,这是牛志强到村里以后为老年人发的“福利”。

  “提升文明程度也是‘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的内容,在农村,睦邻友好、尊老爱幼就是其中主要一方面的内容。”牛志强说,为了开展村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工作组还组织开展了“文明家庭”、“和睦邻里”和“好丈夫”“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活动,引导村民逐步养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建设和谐、文明新农村。

  据牛志强介绍,下一步发展大棚种植是村里工作的重心,而如何使村民具有相应的农田管理知识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积极沟通,由山东省党史研究室捐建的农家书屋业已建成。

  “书屋里既有适合村民阅读的农田管理、大棚种植等方面的农业用书,也有孩子开阔眼界、拓展知识的学生用书,我们组织专人值班,只要村民需要,就无条件向村民开放,方便村民借阅。”刘守华告诉记者。

  

  现在的牛志强,平常除了到田间地头走走,看看新建起的大棚结不结实,听听村民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困难,还会顺着新修的水泥路在村子里随便转转。“村里的老人常坐在自家门口听戏,我也经常去村民家中串门,收音机敲敲打打的声音听在耳朵里,乐在心坎儿上。”

初审编辑:李龙   责任编辑:王磊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