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专家学者汇聚山东社科论坛 研讨城镇化发展

2013-09-15 09:15 作者:魏然 来源:大众日报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是围绕大城市发展城镇化,还是重点建设小城镇?9月14日,一场关于城镇化发展前景、路径、问题、对策的研讨在山东社科论坛展开,来自全国和省内的28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是围绕大城市发展城镇化,还是重点建设小城镇?9月14日,一场关于城镇化发展前景、路径、问题、对策的研讨在山东社科论坛展开,来自全国和省内的28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

  “美丽中国应该由美丽的城市、乡村和人组成。”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迅认为,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迅速地改变了产业结构、城乡格局、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结构,城市转型发展势在必行。那么新型城镇化到底“新”在哪里?李迅用四句话概括:新型城镇化是着力提高质量,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是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谐包容、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城镇化。

  “目前中国这种过于依赖土地和富余劳动力推动的城镇化模式并不可持续,必须以改革促进实现新型城镇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守英说,通过深化土地、户籍、财政及融资制度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的优化配置与流动,实现稀缺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农村人口分享城市化好处的机会,以此实现可持续的、健康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究竟要围绕大城市发展,还是着眼建设小城镇,是与会专家们讨论的热点。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教授诸大建认为,在城市转型发展的三个层面中,缩短经济距离最关键,这意味着企业和劳动力可以更靠近经济机会。而空间上提高密度,可以提高城市的土地生产率;社会上减少分割,让更多人共享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福利,即社会公平的包容城市化。由此可见,在大城市周围出现中小城市群这种中心辐射型城市扩张模式,最为经济。

  也有持不同观点者。中国乡村建设院院长、教授李昌平认为,数千万人的大城市要从数百数千公里外供给水、电、气和食物,并产生无数垃圾,生活成本日趋高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城里人有逃离大城市倾向。而且,全球一般性制造业梯度转移后出现“中国拐点”,大城市的门槛越来越高,农民到大城市打工,即便几十年也不可能成为城市人,最终还是要回到村镇。再者说,中国目前面临非常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预计20年后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5亿,这么多人到哪里去养老、如何养老,会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大难题。

  “让老人和农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必须探索中国模式。”李昌平构想中的理想模式是生态养老村,即有历史文化传统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先进、基本公共服务齐全的新村镇,内置养老资金互助社,建设村(镇)社共同体的新村镇。“届时郊区、城镇和中心村、生态养老村将成为资本的主战场。”

初审编辑:李龙   责任编辑:王磊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