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2014专题 > 龙抬头 > 特别策划

网友文博:二月二龙抬头 天子耕地臣赶牛

2014-03-06 15:23 作者:三余草堂 来源:大众网济宁频道
农历二月初二,古代称之为春龙节、青龙节、龙头节、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农历二月初二,古代称之为春龙节、青龙节、龙头节、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因为农历二月初二还正处在二十四节气“雨水”、惊蛰”、“春分”三大节气之间,阳气上升,春雷初响,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百虫,纷纷惊醒,需要有一个统领,震慑,使之各施其职,不敢肆虐,逞凶。而且雨水一过,万物复苏也需要大量的雨水滋养,传说中的龙也要从沉睡中醒来,龙不仅是被他人们认为是吉祥之兽,而且是“百虫之王”统管天下鳞介。在古代,人们都是靠观天象根据星座判断季节,他们把黄岛附近的可见的星星,选取二十八个有代表性的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取名二十八宿,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星分别与东西南北四方位和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配合,逆时针方向东、北、西、南。东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而因为这七宿摆开的形状像一条龙,组成一个龙形,古称“东方苍龙”(青龙)所以又被称为龙星。。冬天这七颗星都隐于地平线以下,待到冬尽春来,万物复苏之际星官“苍龙”中的“角宿”才会在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人们根据星官角宿的显露,知道春天的到来,因为这条苍龙只有“角宿”显露龙角,其余的都是龙身且都还没有显现,龙星的头部的“角宿”,有两颗星,称为角宿一、角宿二,就像苍龙的两个犄角。到农历二月二这一天的黄昏,这两个犄角最先在东方的地平线出现,所以人们把角宿的出现称为龙抬头。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祥物。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显赫的神物,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这时农民也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行云布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非龙不可。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龙头节。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农村的农事节。“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朝廷老子率满朝大臣都参加春耕生产,足见春耕不误农时之重要。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百姓们通过各种纪念活动,寄托了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网友供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周远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