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背叛你的父辈与祖先——这,是你的中华
作者:東方馥竹
图书馆中,翻开一本《唐诗三百首详注》,试图在那些字字珠玑的诗句中,去追寻千年之前古代中国人天马行空的浪漫和海纳百川的情怀。耳边,挪威女歌手Sissel用天籁般空灵的嗓音哼唱着《Molde Canticle》(莫德尔颂歌)。此时此刻,优雅的旋律,似乎在冥冥之中与千年前的诗人有了一份美丽的约定--这旋律,竟与诗句如此地契合。在你醉心于某一曲旋律时,你是否也会在不自觉中想起许多许多呢?而我的眼角,竟渗出一丝泪滴。是什么让我感慨到泪流?是的,是那份在我心中始终无法磨灭的情节--古中华情节。
我不知道该怎样形容那时候中国人的自信、浪漫与开明。秦皇汉武,贞观盛唐,大宋文治,永乐豪情......那是一个人类文明史的传奇,一个领跑了人类文明数千年之久的伟大传奇--让人神往,让人慨叹,让人激动又让人感伤......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历尽千年的风卷云涌与潮起潮落,在无数轮回激荡的落寞与繁华中,一朵在与蛮族不断对抗、融合中努力挣扎的文明之花,见证着一个古老帝国的兴衰荣辱。想斟一杯清酒,举樽望天,那夜幕之中,划过的,是一个个让人难忘的画面——
我看到了未央宫的殿宇,看到了封狼居胥的汉家铁骑,还看到了汉武大帝那拂袖一挥的自信与韬略;那是在大明宫的宫阙间,扶桑的遣唐使,正在恭敬地向着大唐拜谒;那是在东京梦华的一瞬间,是文人骚客吟哦的大宋三百年文治基业;那是在紫禁城的奉天殿前,来自万国的使节,向着大明皇朝艳羡地赞叹不绝;那是1633年料罗湾海战大明舰队挫败海上马车夫的骄傲;那是万历年间露梁海大捷击垮倭国联合舰队的荣光;那是大航海时代,这个古老东方帝国面向大海的气魄与胸怀。
我不知道我们是否遗忘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是否遗忘了岳武穆那“精忠报国”的赤诚,是否遗忘了大唐那“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汉官威仪, 是否遗忘了大明太祖、成祖五征蒙古的气冲云天,是否遗忘了大明王朝弗朗机的强悍,是否遗忘了那七下西洋的举世无双,是否遗忘了1894甲午海战的悲壮?现实是,许多国人,竟遗忘了......还记得一部几百年后重见天日的《天工开物》,一位信仰天主教的大明礼部尚书,一卷1608年印出的《坤舆万国全图》,一本1607年(大明万历35年)刊印的中文《几何原本》,更不用说那采用了欧洲最新技术的红夷炮,更不用说那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士人气节--如此的中华,你,有什么资格背叛!
我忽然想起了一段尘封300多年的历史:17世纪中叶,在一曲明末抗清的泣血悲歌中,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或是外表文弱却学富五车、心忧天下的文士书生;或是满腔热血、一心为国的士兵将领;或是虽普普通通却气节铮铮的平民百姓;或是一位在听到家国陷落后,宁愿跳湖殉国的秦淮歌妓--他们为了捍卫一个古老文明中心最后的尊严,为了一个民族延续千年的华美衣冠,为了留住那束延续千年的发髻,为了一个民族不堪被压迫的自由--献出了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是的,他们落败了--孙承宗,史可法,阎应元,李定国,张同敞,瞿式耜,夏完淳......他们落败了,败在了太刚强、太不屈、太正义、太光明的气节--那光芒,耀得洪承畴之流睁不开眼!他们败了,败在了一群装作道德先生、以骂政府为“己任”的可耻嘴炮文人(可当国家需要这些装道德圣父文人抵抗侵略时,却做稳了新朝廷的奴才);他们败了,败在了太过野蛮的铁骑与马刀之下;他们败了,败在了甘做奴隶之辈的小人们的胆怯!可我,依然要称颂他们,依然要赞美他们,依然要缅怀他们。因为,我深深地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成者,并不一定代表着英雄与正义,而败者,亦不代表着贼寇与落后。有时,正义,总是败得太凄然,那凄然,让人泪流满面......而他们,就是英雄,虽败犹荣的英雄!万古流芳的英雄!在我心中,永远都是。
合上书本,我闭上双眼,噙满了控制不住的泪。我又想起了1840-1949年间这个国家经历的种种不易。我想起了那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横行在中国的城市租界,我想起了那些在华夏江河湖海肆意穿行的外国军舰,我想起了惨绝人寰的南京之屠,我想起了拿着这个国家百姓的身体做细菌试验的野兽军团,我想起了这个国家的黎民百姓多灾多难、颠沛流离的100多年......想起这些,不是自虐,而是因为那份沉重的家国情怀,而是因为那最原始的情感在心间澎湃--自强!自强!
我亦想起了1949之后,这个国家无数的男男女女在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进行的艰苦创业--那些血洒长津湖、被冻成冰雕的年轻军人;那些睡在沙漠、凑合着粗糙饭菜却愣是造出了核子武器的科研工作者;那些淳朴、贫穷却依旧为这个国家生产着粮食的农民;那些在工厂第一线造出了属于这个国家自己的第一架喷射机、第一艘导弹驱逐舰的工人;那些长眠在越南湿热的散兵坑中的赤胆忠魂......还有今天,无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默默无闻地耕耘着的公司职员、学校教师、煤矿工人、技术工人......就是这样的、被一群无耻文人唾弃的“低素质”、“没文化”、“没救了”的中国人,用了仅仅60年,创造了一个基本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一个正在奋起直追世界高端装备制造业第一军团的中国!还记得纪录片《大国重器》里那每看一集至少要流两三遍的激动的热泪--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与自豪,那是一种对为了这个国家的发展而献出一生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们的由衷钦佩与尊敬......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的脊梁!
是啊,60多年的自强,真的好不容易!
昨天,2014年3月21日,在浏览新闻的时候,看到了中国海军最新的052D型“中华神盾”导弹驱逐舰--舷号172的“昆明“舰正式入役。我看着照片中那洁白、优美的舰身,突然想说一句话--与建造了这艘即将在蔚蓝的大洋劈波斩浪、展示国威的军舰的工人们相比,某些文人,真的没资格评判这个国家,真的没资格评判那些为国奉献了一生的先辈。
是啊,那些利用任何国家在进入转型期时都不能避免的、所必然经历的社会问题来吃人血馒头、整天想着如何贬低国民素质低、叫嚣洋人才文明、叫嚣“这个国家没救了”、并奉行以做“道德先生”为己任、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大上去提升“良心逼格”、整天想着谩骂、否定整个国家执政当局的嘴炮文人--不是无耻之辈和人渣,是什么?难道是他们所谓的“不畏强权”的勇敢?我看不是,因为,他们如果要真是那样崇高,“公知”这个高大上的词汇,也就不会成了个骂人的词了。记得看到一位网友的这样一个段子,他写道:“表弟告诉我很多名人终于忍受不了要离开中国了,我忙问:这些人有干机械的,搞化学的,研究天文的,厂里的工人,种地的,砌墙的,卖菜的,开车的吗?表弟想了想:没有吧,都是作家,诗人,画家,编辑,律师,编剧,公共知识分子。我长出一口气:脊梁还在,理他作甚。”我相信,每一位有良知的国人,在读完这个段子后会会心一笑,是啊,有些人总说:雄伟的建筑,强大的军备,英明的领袖和伟大的英雄是所谓“民主”、“人权”和“自由”的反面--可我要告诉他们,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又一次交锋,从未有过虚妄的矫情,贯穿的,永远是看得见的实力的拼杀。而恰恰是那些壮丽、激情与雄伟,才能证明一个民族的伟大,恰恰是强大的实力基础,才能护佑伟大的真理与文化--正所谓真理触及之处,导弹射程之中。
我的同胞,知道吗?这,是你的华夏,你走到哪里都改变不了充溢身体的华夏血,你又怎能忍心去做个黄皮白心、爬上自己民族军队的坦克用一句“我是中国人”引诱着不知情的战士在打开坦克盖之后扔进手雷的“香蕉人”?而你,当时又是怎样下出的如此狠心?!细数着这个民族曾经创造的辉煌与经历的苦痛,细数着几十年间无数男男女女做出的使这个民族重新崛起的努力--我们,没有资格背叛我们的父辈与祖先。
我的同胞,站在新的征程,奋起吧!让我们用转型期的公民应该承担起的历史责任与奉献精神,精益求精我们的工作,好好地爱我们的家人,真真切切地向身边的每个人传递爱的光芒--不为别的,为的就是给我们的孩子们留下一个涅槃重生的中华!
(作于2012年10月24日晚,修改于2014年3月22日,于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