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网事杂谈

警惕“奇葩校规”背后的“懒政”思维

2013-10-18 13:01 作者:姚友明 来源:新华网
中学校长为防作弊怒砸学生手机、沈阳大学学生若申请助学金需公开演讲“比穷”……本应秉持“超然自逸”风骨的校园,近日却因“奇葩校规”频被爆出而不断吸引公众眼球。
原标题:新华网评:警惕“奇葩校规”背后的“懒政”思维

    中学校长为防作弊怒砸学生手机、沈阳大学学生若申请助学金需公开演讲“比穷”……本应秉持“超然自逸”风骨的校园,近日却因“奇葩校规”频被爆出而不断吸引公众眼球。在躁动与喧哗之中,对教育规律的敬畏和对教育本质的执着显得尤为珍贵,笔者认为当下比“奇葩校规”更值得反思的,是潜藏在它背后的“懒政”思维。

    教育向来都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众说纷纭的领域,而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学校、社会和家庭所面对的教育环境、所承担的教育责任也在发生着相应的转变。在这个时间节点,多方本应携起手来、沉下心去、鼓起勇气、敢于担当,应该重新认识教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力图把教育的系统和细节重新纳入科学的轨道中去。但通过这几起事件,人们看到的却是怪招频出的校方、冷嘲热讽的社会和互相推诿和指责的“多方”,这不得不让人感到遗憾。

    教育的本质是对人自身的一种完善,是人从不完善走向文明的一个过程。教育又是一条通往理想社会的捷径,总是趋于完美而不完美,因此,我们不必为它时常无法避免复杂局面而捶胸顿足,也应该对许多教育问题暂无“治本之策”给予宽容。但在略显“奇葩”的“校规”之中,教育者的高高在上和简单粗暴却让观者感受到了教育冰冷、人性粗鄙,当学生的尊严被践踏、轻视之时,类似“校规”早已和教育的本质渐行渐远。

    根据新问题制定新校规,归根到底是个良心活。当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质疑学校想多了、想错了的时候,制定校规的人倒不妨多想想:多些对于“未来接班人”的关爱与担当,少些固有的思维定势、浮躁和冷漠。毕竟制定出科学合理、令人满意的校规,是对教育行业乃至全社会智慧、良知和责任心的大考和长考,在考试中,“懒政”思维可使不得。(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苑仁峰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