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综合

定陶灵圣湖汉墓是研究西汉帝陵惟一标本

2013-04-23 12:12 作者:景佳 来源:齐鲁晚报
定陶灵圣湖汉墓因入选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据定陶县县长陈宝华介绍,目前省政府已正式向国家文物局行文,将定陶汉墓列入第七批国宝单位,拟建定陶汉墓原址博物馆。



  定陶灵圣湖汉墓因入选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这座我国保存最好的“黄肠题凑”墓葬,虽然今人看到的是一个具象的物体,但是更关注其历史、科学及社会价值。近日,记者为此再赴定陶进行了探访。
灵圣湖汉墓成规格最高“黄肠题凑”墓葬
  定陶灵圣湖汉墓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墓葬规格属“黄肠题凑”,这是流行于秦汉时期的一种特殊葬制,其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还有皇帝特许的宠臣。据山东省考古所有关专家介绍,“黄肠”是指木料,柏木的心泛黄,所以称为黄肠木,“题凑”是指垒砌的方式,就是都向墓葬中心垒砌。
  定陶县文物局局长王江峰告诉记者,我国现已发掘17个黄肠题凑型汉墓,除定陶灵圣湖汉墓外,结构都非常简单,里面是一个墎室,外侧是一个回廊,边沿是题凑墙,以至于过去的研究仅限于此。很多考古学家提出来,一个帝王葬制不该这么简单,所以定陶灵圣湖汉墓发掘后,考古人员发现其中间是回廊,外侧还有外墙墎,中间有带侧室的墓室,结构非常复杂。而据史书记载,过去帝陵有四条墓道,定陶汉墓除一条主墓道外,西侧和南、北侧均有象征性墓道,且墓门和主墓门大小都是一样的,具有“四通显门”的特征,这恰恰是帝陵规制。墓室内,3.4万余根黄肠木支撑墓葬,所用木材达2200多立方米,专家认定它是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好、最具典型性代表意义的一座“黄肠题凑”墓葬。
  据介绍,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发掘过一座西汉帝陵,而这座皇家陵寝也就成为研究西汉帝陵惟一标本。考古人员在墓室的一处暗洞内,意外发现一件保存完好的丝质汉袍和玉璧,为断定墓主人提供重要依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介绍,初步判断为女性服饰,这个墓葬的主人很可能就是汉哀帝生母丁太后。
墓葬建筑宏伟 营建过程可谓匠心独运
  定陶汉墓埋葬形式较为特殊,墓葬墓圹采用人工夯筑地上墓室的方式,可能与当地特定的地理环境有关,体现了时人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和应对自然的良苦用心。墓葬构建中应用了大量的木材,在缺乏金属构件连接或紧固的条件下,通过合理的结构与传统的工艺保证了建筑的稳固。而特殊的埋藏与封护又保证了有机材质的稳定和强度,所以尽管历史上屡经劫难,历时两千年却仍能基本上保持原貌,这些无疑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高超的科学技术水平。
  这座汉墓建筑宏伟,用料考究,在中国、乃至世界墓葬营建上,都称得上是匠心独运。保存完好的黄肠题凑形式,让今人能够通过实物了解这种仅在汉代流行过的特殊埋葬制度。整齐划一的布局与严格的轴线对称能够让观者体会中国传统葬制所反映的世界观和难于逾越的封建礼制。
大量带字和符号的封砖 以前极少发现
  定陶灵圣湖汉墓墓葬结构保存完好,除被盗墓者破坏的盗洞部分及墓葬的表面木头略腐朽外,整座木椁墓室保存完整。墓葬时代大致明确,是“黄肠题凑”葬制发展到最为成熟的晚期阶段,并向带回廊的大型砖室墓过渡时期的典型代表。墓葬结构复杂、建筑考究,其级别明显高于以往发现的同时期汉代诸侯王墓的规格,这对于推断定陶王室与西汉王朝的关系,了解西汉后期那段特殊的历史活动具有独到的作用,同时在研究汉代丧葬制度,复原汉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该墓已发掘出的汉砖约1.5万块,其中90%有字,是已发掘汉墓中汉字最多的。文字有朱书、墨书、刻写三种形式,还有刻划符号、戳印等等。文字内容绝大部分是人名,另有地名以及记事等。初步统计,砖上涉及的人名姓氏达30余种。这样大数量带字和符号的封砖以前极少发现,这些文物为了解当时诸侯封国营建陵寝的工、料来源及制度,相关史地沿革,以及探寻汉字的演变过程等方面都提供了难得的实证资料。
  此外,在墓葬墓室内地板下发现的内盛一件缝有玉璧的汉代丝质女性长袍的竹笥,也是迄今为止汉代考古的首次发现。这种特殊的瘗埋方式及其所反映历史真实的研究,对于解读当时特定的历史及埋葬习俗具有重要意义。
灵圣湖汉墓有望列入第七批国宝单位
  据王江峰介绍,秦汉阶段,定陶是当时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汉皇室将重要宗室分封于此本身就体现了特殊的意义,而西汉后期哀帝由此而承帝位,更反映了定陶特殊的历史地位。定陶汉墓的发掘与利用对于当地群众具有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地域品牌,发掘深厚历史积淀的作用。同时作为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最能够体现黄肠题凑形式的实物遗存,定陶汉墓的展示利用无疑在传播文化、解读历史和促进旅游等方面都具有独到的价值和作用。
  据定陶县县长陈宝华介绍,目前省政府已正式向国家文物局行文,将定陶汉墓列入第七批国宝单位,拟建定陶汉墓原址博物馆。定陶县也将以此为依托规划建设占地两平方公里,具有浓郁汉风汉韵,集汉墓博物馆、汉文化研究、汉文化演艺、汉文化风俗展示于一体的中华汉文化园,正在邀请中国社科院、北大、省考古所等国内一流汉文化专家进行项目论证。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