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124771586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资讯

原油对外依存度十年提高9倍 2012年达56.4%

2013-02-05 17:55 作者:黄烨  来源:人民网
    抛开数据上的争议,更应关注的或许还是中国的能源安全,甚至需要反思:为什么美国近年来的对外原油依存度节节下降,中国却仍在不断攀升

  2月4日,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发布信息称,2012年,中国生产原油2.0748亿吨,同比增长1.9%;进口原油2.7109亿吨,同比增长7.3%;出口244万吨,同比减少了3.5%。就原油表观消费量看,去年中国共消费了4.7613亿吨,同比增长了4.9%。

  对业界最关心的对外原油依存度的最新数据,国家发改委给出的答案是“56.4%”。不过,有专家昨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直言,2012年,中国对外原油依存度或不止56.4%,“可能高达58%左右”。

  但专家同时表示,抛开数据上的争议,更应关注的或许还是中国的能源安全,甚至需要反思:为什么美国近年来的对外原油依存度节节下降,中国却仍在不断攀升?

  或不止56.4%

  作为全球公认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自1993年开始,就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当年的对外原油依存度是6%左右。据官方统计,2008年,中国对外原油依存度达到49%的“警戒线”;2009年,又不出意外地首次突破50%,达到51.3%;2010年,该数值再创新高,达53.7%。

  昨日,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12年中国对外原油依存度达到了56.4%,较2011年和2010年进一步攀升。然而,有专家对本报直言,中国去年的对外原油依存度或不止这么高。比如,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6.6%,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去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更曾公开表示,早在2011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6.5%,比2010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

  “这可能是算法上的差异造成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目前,原油对外依存有三种计算方法: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净进口量占国内石油产品消费量的比重、在第一种算法的基础上加上进口原油在炼油过程中产生增量占国内石油产品消费量的比重、原油净进口量占国内用于炼油的原油净投入的比重。”

  对此,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并未公布任何计算信息或背景。但《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有关部门可能使用的是上述第一种算法——去年中国净进口量为2.6865亿吨(2.7109亿吨减去0.0244亿吨),除以4.7613亿吨的原油表观消费量,从而得出56.424%左右的依存度数据。

  但林伯强说,如采用上述第二种或第三种算法,中国2012年原油对外依存度数值可能更高。

  61%的目标有难度

  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不管采用的是何种统计数据,都说明了“中国愈发依赖原油进口的事实”。他认为,数据节节攀升,一方面是因为原油消费确实不断攀升;另一方面,中国近年来不断在完善自己的石油储备体系,这也需要进口石油。

  不过,廖凯舜担心,中国能否在“十二五”末期完成“既定目标”。据国务院最新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在“十二五”末期“要控制在61%以内”。

  “短期内,中国仍将不断加大对原油消费的依赖。”林伯强说,“想要在三年内实现上述目标,存在难度。”林伯强此前预计,未来几年内,中国的对外原油依存度会以每年2.8%左右的速度上升。

  东方油气网分析师程瑞锋此前对媒体预判,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突破2.8亿吨,达到2.85亿吨左右,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可能突破60%。国际能源署(IEA)更是表示,“中国原油需求增速未来若保持不变,石油进口依存度将在2035年上升至80%。”

  为何不断提升

  在林伯强看来,中国更需要注重的是能源安全。“进口原油太多,将从战略上愈发受制于他人。同时,从进口来源地看,地缘政治局势不稳的中东和非洲仍是中国的主要原油进口地。”他认为,数据偏差不是重点,能源安全才更要命。

  对此,多位军事专家和能源专家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都提到,中国应丰富原油进口的渠道,充分利用好中国与邻国的关系,打造除马六甲海峡之外的更多能源通道。

  林伯强还说,中国需要的是反思,为什么美国的原油依存度能降下来,中国却在不断攀升?(来源: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袁志丽)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