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文章

揭秘虚假医药广告“障眼法”

2013-05-15 11:54 作者: 来源:吉林日报
近年来,医药广告愈演愈烈,并以健康传播、医疗科技、新闻故事等报道形式出现,耍出各种“障眼法”。

新华社北京514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周婷玉刘元旭周琳)近年来,医药广告愈演愈烈,并以健康传播、医疗科技、新闻故事等报道形式出现,耍出各种“障眼法”。

一:名为健康资讯,实为医药推销。

近年来,一些商家利用媒体的资讯专版、专题节目等,以专家讲座、医学探秘、健康热线等形式,打着健康养生知识传播的旗号,宣传推销药品、保健品、治疗仪、保健器械等,谋取不义之财。

“我做过一个大致统计,报纸中的医药大概有40%是虚假或疑似虚假。媒体逐利和监管不力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随手拍虚假医疗广告”活动发起人之一、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说。

障眼法二:看似科研报道,实则虚假广告。

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都市类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署明“×××报讯”字样的文章,介绍各种所谓治疗疑难杂症的“祖传秘方”和“发明专利”,如最新治疗乙肝方法“转阴不易反弹”、科研攻关小组验证“慢性病患者不用吃药”等,貌似新闻报道,实际上却是虚假“软文”广告。

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贾继东教授指出,目前,乙肝、高血压等都是世界性医学难题。医疗的局限与患者“病急乱投医”的渴望之间存在差距,为虚假医药广告提供了可乘之机。

障眼法三:病患印证,“患者”以假乱真。

“地方媒体报道医院患者爆棚,电视媒体又采访医院,哪想到这也有假呀!”河北患者王先生告诉记者,因轻信宣传、报道,去一家民营医院就医,“病没治好,差点丢了命。”

庄一强说,让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通过编造病情和治愈经历,宣扬医疗机构或医药的治疗效果,是虚假医药广告的惯用伎俩。这种软性宣传的欺骗性、危害性更大,更容易打动人。

障眼法四:美化效果,绝对疗效“不靠谱”。

用于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及鼻窦炎的普通药品,广告却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只需打喷嚏就能好;排除肺内浊气,拔掉鼻炎病根”。西安澜泰药业有限公司的“复方鼻炎膏”广告因违法最近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曝光。

“疗效最佳”“根治”“安全无副作用”“最高科学”……庄一强说:“这些绝对不靠谱,是法律明令禁止的用语。增加药品适应症,夸大药品的治疗效果,是虚假医药广告的通病。其实,越是科学的说法越是相对的。”

障眼法五:紧傍权威,扯虎皮做大旗。

“北京协和医院的连锁机构”“北京协和医院协作单位”……面对泛滥的宣传,北京协和医院曾被迫发布声明,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内没有任何形式的分院、挂靠、协作经营。

庄一强认为,这类虚假医药广告利用的是权威机构、知名人士的影响力以及受众崇拜权威、缺乏质疑精神的弱点。

责任编辑:苑仁峰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