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条件好了,大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高了。比如,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干净的水,生活更加便利,这些都是大家对美丽济宁的预想。”85后女孩张文静说。和她一样,众多市民都希望在“美丽济宁”生活。市民们的这种愿望即将实现,在今年的“两会”上,济宁市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济宁”。相信未来几年,济宁将以人美、物美、环境美的面貌展现在市民面前。
环境美:“臭水沟”变成免费公园
1月9日,济宁高新区廖沟河的部分河道已经结冰了。在廖沟河公园保卫室里值班的杨师傅搓着手看风景,山鸡在草坪里走动,看到这样的景象,他心里很敞亮,“这里的环境好,工作的心情也好。”杨师傅说。
57岁的杨师傅家住济宁高新区仁美庄。小时候,他常来廖沟河里游泳摸鱼,“那时候水很清,鱼也很多”。杨师傅回忆说,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廖沟河受到污染,成为了一条鱼虾绝迹的“臭水沟”。
济宁高新区对廖沟河进行综合治理,并建起廖沟河公园。“这几年,区里下劲整治环境,现在廖沟河的水质变得干净了,还建成个大公园。” 杨师傅乐呵呵地说。
去年7月,杨师傅来到廖沟河公园当保安。“现在河里有很多鱼,晚上能听到群鱼扑腾的声音,就像又回到了小时候。”杨师傅说,入冬后,来玩的市民少了。但在平时,这里可是休闲的好去处。
环境变美了,市民们休闲的场地多了。不仅如此,济宁人民公园、百花公园、杨桥绿地等陆续向市民免费开放。“免费看美景,这样的好事在以前可不敢想。”杨师傅高兴地说。
空气好:网上可查空气质量了
“绿地多了,植被多了,空气质量逐渐得到改善。最近下了几场雪,感觉空气湿润多了。”在一家银行上班的王梅告诉记者,她对空气非常敏感。遇到严重的雾霾天气就容易过敏。以前出门,要戴个口罩,现在觉得空气质量比以前好多了。
去年12月20日,山东省环保厅发布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包括PM2.5、大气能见度在内的数据指标,这些数据在网上都能查到。在济宁城区也设定了7处城市空气环境自动监测点,监测每天的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可以查到,这是个很大的进步。”王梅说,她经常上网查当天的空气质量,“蓝天白云不少,雾霾天气也不断。空气污染严重时,在城区走一圈,鞋子都蒙上一层土。”王梅知道,改善大气质量需要长期的努力,减少污染排放量,多种绿色植物,都要一步步的来。
今年济宁市还将集中突破北湖生态新城建设,构建大运河高效生态经济区,突出本地的水文化特色,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特征,倡导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建设,规划建设低碳环保、生态宜居、和谐高效的“美丽生态城市”。
心灵美:美丽济宁需要正能量
吃过晚饭,85后女孩张文静会陪父母到新世纪广场散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高了,呼吸新鲜空气,喝到干净的水,生活更加便利,都是大家对美丽济宁的预想。”张文静说,她最近一直从报纸上关注济宁“两会”的信息,政府建设“美丽济宁”的提法让她很心动。从上到下都在提美丽,她觉得美丽不仅是生活环境宜居,而且市民们的心灵也要美丽。
翻看本地新闻时,张文静最喜欢看身边的好人好事,“好的姐拾金不昧,有人把摔倒的老人送医院……”,张文静说,虽然这些人的行为不是多么惊天动地,但都是我们身边的正能量,让我们的城市充满了人情味。
“美丽济宁不仅需要生态环境美,更需要市民文明道德素质的提高,人人学做好人,人人争当好人。”济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段向阳说,文明办每个月都评选“济宁好人每月之星”,目前已经评出90名“济宁好人”。“这些人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他们没做什么大的创举,但是他们做了善事。凡人善举,这值得我们学习。”段向阳说。
“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自然会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爱护自然。”段向阳说,他理想中的“美丽济宁”就是人美、物美、环境美,这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