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124771586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12477158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中国阳明文化园“知行合一”牌坊楹联征得938件佳作

2016-02-26 17:02 作者:杨云杨光振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中国阳明文化园楹联征集活动组委会召开(一期)征集作品评审结果通报会。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是宋明时期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阳明文化园“知行合一”牌坊楹联征得938件佳作

  图为中国阳明文化园楹联征集活动组委会召开(一期)征集作品评审结果通报会。 杨云 摄

  中新网贵阳2月26日电 (杨云杨光振)2月26日,中国阳明文化园楹联征集活动组委会召开(一期)征集作品评审结果通报会,中国阳明文化园核心区广场“知行合一”主牌坊全球征集到938件优秀楹联作品。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征集,收到国外作品2件;国内作品936件。其中来自北京、江西、吉林、浙江、广东、辽宁、福建、四川、陕西、湖南、山东等地的作品697件,贵州省内修文54件、其他地区187件。此外还收集到明清以来的古联作品24件、当代名家作品23件。从量上看,是明代嘉靖年间以来全国数量最多的一次,从内容上看,楹联作者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阳明文化学术底蕴。经过专家委员的悉心评选,(一期)楹联征集评出一等奖2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8件、优秀奖40件。

  “征集范围面向全球,放宽了视野,征集到的作品充满时代气息,彰显了地域特色。”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评价说,贵州“面向全球征集、诚邀天下名士、打造文化品牌”的理念,立意高远、视野开阔,征集活动影响海外,既是一次“文化贵州”的精彩亮相,更是一次全球“王学”研究成果的集结。

  王阳明的心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叶子彤认为,贵州本次楹联征集活动,挖掘了阳明文化的内涵,弘扬了阳明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发挥了“王学圣地”的寻根体验、启迪教化作用,为打造中华国学名片搭建了重要载体和平台。

  “历史文化遗存应该为当下服务,不能只有‘博物馆价值’,王阳明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贵州修文阳明文化研发中心理事长雷华熙认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提示了为人之道的根本准则,即讲诚信,这正是现代社会值得大力提倡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华人广泛认可的行为准则。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是宋明时期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阳明文化在贵州修文发端发展、传播弘扬,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508年,被贬谪为龙场驿丞的大明王朝兵部主事王守仁抵达贵州修文龙场,谪居龙场期间,创立了“心学”体系,修文也因此而被誉为“王学圣地”,阳明心学的起点是“龙场悟道”,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

  修文县于2012年11月开始建设中国阳明文化园。阳明遗迹在修缮和保护下,融入了文化展示功能、商贸服务功能、生态居住功能和公共管理功能为一体的阳明文化园。中国阳明文化园作为贵州省100个城市综合体、贵州十大文化产业园之一,占地3455亩,总投资67.2亿元,分三期实施,计划5年建成。2016年年初,文化园核心区将精彩亮相;到2016年年底,将建成龙冈书院,2018年,该项目将基本建成。

  中国阳明文化园楹联分三次征集。一期2016年1月31日前,用于中国阳明文化园核心区广场、“知行合一”主牌坊;二期2016年8月31日前,用于龙冈书院、衡南云轩、龙场驿站、游客服务中心;三期2018年12月31前,用于阳明湖、“梦回故里”风情小镇、商务区、酒店等。所有获奖作品将分别用于镌刻、展陈与结集出版。

  “从征集的楹联中可以感受到王学影响力。”修文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元珍说,“一期评审活动结束后,上柱作品将邀请书法界人士书写,争取中国阳明文化园核心区‘知行合一’广场景观早日精彩亮相。与此同时,中国阳明文化园第二、第三期楹联征集活动仍在进行中。我们期待和欢迎来自全球的文化名人、阳明学专家和国内各省市阳明文化研究专家和爱好者参与到阳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完)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朱仙娉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