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124771586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综合

浅议“吾与点也”

2013-01-18 05:48 作者: 来源:齐鲁晚报
“行走烟台”是本报针对烟台(含各县市区)本土文化、风土人情推出的专版报道。”  石刻记载的内容是:金世宗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五月廿四这天,宁海州的一群乡民,结伴登上岿山,在山顶宽敞的大石硼上,摆好供品,隆重举行仪式,祭祀喜神的降临。

  “行走烟台”是本报针对烟台(含各县市区)本土文化、风土人情推出的专版报道。如果你生活在烟台,对烟台的历史文化有独到见解,或者与烟台的某些人或事儿结下不解之缘,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或投稿,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
  新闻热线:967066
  投稿邮箱:qlwbmxs@vip.163.com
  投稿地址:烟台市芝罘区环山路3号润利大厦1605室 毛旭松 收 邮编:264003
  □老方

  孔子让弟子们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冉有、公西华都谈到治理国家或为官从政的打算。曾点(字晳,子曾参,父子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却这样回答:“莫春者,春服即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雩舞,咏而归。”白话是说:“暮春时,穿着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位好友,六七个孩子,在沂水边洗洗澡,在雩台上迎风舞之,一路唱着歌儿归来。”
  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都“哂之”,一笑而过。听了曾点的志向却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长叹一声道:“我和曾点的志向一样啊!”
  “吾与点也”成为后世文人仰慕的精神境界,纷纷赋诗渲染这种自然性情的流露。如晋代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唐代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宋代黄庭坚“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等诗句。
  近期在牟平城南的岿山余脉发现金代大定十八年摩崖石刻一处,我前去观摩多次,现把石刻文字标注如下:“本邑于一郎、李贤望、鞠□、栾秿从郭三石匠廿三人,喜神破盘,醉舞而归。大定十八年五月廿四。”
  石刻记载的内容是:金世宗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五月廿四这天,宁海州的一群乡民,结伴登上岿山,在山顶宽敞的大石硼上,摆好供品,隆重举行仪式,祭祀喜神的降临。仪式完毕,众人分享丰盛的食品,觥筹交错,放浪形骸。最后临崖刻字纪念,醉舞而归。
  石刻中“喜神破盘”、“醉舞而归”等词句读来赏心悦目,颇有旷然欲仙之气,体现了乡民徜徉山水间的狂态逸情和放浪自得之志,这与孔子“吾与点也”的超然尘世的境界是何其相似!
  金世宗素有“小尧舜”的美誉,他在位近三十年的大定时期社会较为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信仰自由。融合儒、佛、道三家思想的全真道派即创建于此时期的胶东半岛。时“醉舞而归”的乡民们真实反映了这一安祥的时代背景,这在大多处于苦难历史进程中的平民百姓是多么难得啊!这种“吾与点也”的境界能在民间普遍的实现正是欲乐而不得或故作自乐的孔子和历代文人们所深深向往的。
  孔子生于动荡变革的年代,挫折一生。他怀抱治世的理想,颠簸流离于各国之间,曾被拘于匡,困于陈蔡,屡屡如丧家之犬。李白就笑话过孔子:“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是真笑话孔子不懂生活吗?供奉翰林的李白遭排挤而出长安隐居于庐山,沉浸于山水间,这种谪仙的生活真是李白真心向往的吗?又如力辞彭泽令隐居山野的陶渊明,屡遭贬职中年后信仰佛学的黄庭坚,这种后世文人们普遍“进则入世,退则出世”的人生态度看似比自甘困顿的孔子潇洒些,其实,他们矛盾痛苦的心路历程又有谁能真心理解得了呢?
  原来,与民共乐才是“吾与点也”的初衷。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