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综合

从“海淀”再谈“杏园”

2013-10-18 12:19 作者: 来源:齐鲁晚报
我一向主张把地方文化资源引入正式的地名素材。有一些朋友担心,如果用“杏园”这类村名当成城市地名,会显得“土”,还会显得“小”……担心会把城市“地名”这篇大文章给做小了。

我一向主张把地方文化资源引入正式的地名素材。不说别的,如果当年“新湖”命名为“柳湖”,德州该是一种何等高雅的文化情致。特别是那些群众创造的美好的村镇名称。但是,有一些朋友担心,如果用“杏园”这类村名当成城市地名,会显得“土”,还会显得“小”……担心会把城市“地名”这篇大文章给做小了。

这种担心,是全无必要的。

证之于全国范围,地名来源,不外乎以下几种。其一曰,历史既有地名,这类地名往往具有记录历史沿革和地域方位的作用。如济南、张北、七里铺、八里庄之类;其二曰,由于重大事件、历史掌故形成的地名,如公主岭、马鞍山类;其三曰,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的地名,如石家庄、周村、周口店。我所主张的“杏园类”地名,属于第一类和第三类兼而有之类型。

当今的城市之美,已经不再以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为胜。绿色、生态,成为美之胜者。也就是说,她既需要“市中区”之繁盛,更需要“槐荫区”之葱郁。

即使首都,也不能例外。既需要东城区、西城区的重楼高耸,也需要一些富于郊野湿地情趣的韵致。这里,“海淀区”是一个范例。她原来是北京的远郊区。仅从名字就不难看出,这里以水塘众多、林木丛杂为景观特点。境内有一小镇,名叫“海淀镇”。后来,北京城像摊煎饼一样,越摊越大。圆明园、颐和园等皇家园林都选址在这里。于是,她成了古建丛集的北京城内一处颇具园林之胜的风景幽美之地。到了近世,更有北大、清华等名校择建于此,海淀,从原来意味着遥远和荒凉,一变而为富于休闲特色的游览胜地,和有着喧嚣城区所不具备的浓郁的文化氛围。海淀小镇也变成北京的一个特色独具、拥有着谁也不能取代的水木清华之胜和文化情调高扬的“海淀区”了!这样一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很能说明地名来源之嬗变过程。有谁会质疑“海淀”之美呢?

北京可以有海淀区,德州当然可以有杏园区。北京可以有通州区,德州当然应该设陵州区。姑妄言之,如果德州设杏园区,必将成为特色独具的美丽城市。绝不逊色于兄弟地市。而且,没准还会对城市文化形象方面的欠账产生特效药般的补救作用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