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综合

从名人家教的得失谈起

2013-10-16 12:13 作者:俞祖华 来源:齐鲁晚报
出身名门,有更显赫的身份背景,有更优越的成长氛围,有更丰裕的家族资源,然而,不是出身豪门、名门的子弟就个个都能成龙成凤。名人家教有梁启超家这样满门才俊的传奇,但也有令人唏嘘不已、深为痛惜的案例。

□俞祖华

出身名门,有更显赫的身份背景,有更优越的成长氛围,有更丰裕的家族资源,然而,不是出身豪门、名门的子弟就个个都能成龙成凤。名人家教有梁启超家这样满门才俊的传奇,但也有令人唏嘘不已、深为痛惜的案例。

梁启超的老师康有为的家教就远非完美可言。康有为一生有六位妻妾,生育12个子女,长大成人的有二子四女,长女康同薇、次女康同璧卓有成就,成了女界名流,其他子女就说不上成大器了。梁启超在给其子女的信中提到了恩师一家的乱象与窘境:“他家里真是八塌糊涂,没有办法。最糟的是他的一位女婿(三姑爷)。南海生时已经种种捣鬼,连偷带骗。南海现在负债六七万,至少有一半算是欠他的(他串通他人来盘剥)……他那两位世兄,和思忠、思庄同庚,现在还是一点事不懂,活是两个傻大少(人尚不坏,但是饭桶,将来亦怕变坏)。还有两位在家的小姐,将来不知被那三姑爷摆弄到什么结果,比起我们的周姑爷和你们弟兄姊妹,真成了两极端了。我真不解,像南海先生这样一个人,为什么全不会管教儿女,弄成这样局面。”康有为身后“萧条得万分可怜”,梁启超得知其死讯后“赶紧电汇几百块钱去,才草草成殓”。

另一位民国名人胡适,与江冬秀育有二子一女,女儿夭折,他颇为自责,“如果我早点请好的医生给她医治,也许不会死。我把她糟掉了,真有点罪过。我太不疼孩子了,太不留心他们的事,所以有这样的事。”长子胡祖望虽在美国接受了高等教育,但成绩远未达到父亲的期望,胡适也甚是恼火:“今天接到学校报告你的成绩,说你‘成绩欠佳’,要你在暑期学校补课。你的成绩有八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小儿子胡思杜更不成器,读了两个大学都未能毕业,还染上了赌博等坏习惯,被美国当局驱赶回国。

名人之后未能成器,甚至变坏,家长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尤其是父亲,正如俗话所说“养不教,父之过”。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因家庭起点高,有的家长甚至想复制自己的成功,故而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值,教育不得法,一旦达不到期望又在心里予以放弃。据康有为弟子卢湘文回忆,康师曾把女儿同复送到他这里受教,还说:“此女甚钝,幼时尝教以数目字,至数遍尚不能记,余即厌恶之。”二是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无暇照顾、管教孩子。维新变法前,康有为还有余暇照管其长女、次女,但对后面几个子女投入不够,子女们后来的发展也就有了差别。胡适自己忙于公务,而妻子是家庭妇女,文化程度不高,使孩子疏于管教。1946年6月16日,胡适在日记里写道:“小三今天毕业,今天又是美国人的Father’s Day(父亲节),我很惭愧对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死了),都没有尽我能够尽的责任。”三是家庭条件优裕,家长对孩子的各种要求都予以满足,娇生惯养的结果是有的孩子骄横、张狂,有的孩子沾染了坏习气,甚至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

梁启超当年没有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没有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只是要求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去做”。思成后来成了院士,但父亲当年的期待是“希望你回来见我时,还我一个三四年前活泼有春气的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思永后来成了院士,但父亲当年的期待是“我所望于思永、思庄者,在将来做我助手”;思礼后来也成了院士,但父亲当年的期待是“家里学自然科学的太少了”、“希望达达以下还有一两个走这条路”。他的孩子也有时成绩不好,但他从未埋怨孩子没出息,还说:“你们弟兄姊妹个个都争气,我有什么忧虑呢?”

梁启超当年驰骋政坛,致力启蒙,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还身兼数职,社会事务、教学、学术与写作头绪繁杂,但他总是要挤出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抽空给孩子写信、与孩子聊天、陪孩子娱乐、带孩子看海、伴孩子一起成长。他曾在给思永的信中说:“我现在忙极,要过十天半月后再回你,怕你悬望,先草草回此数行……因为忙,有好多天没有给你们信(只怕十天八天内还不得空),你这信看完后立刻转给姊妹他们,免得姊妹又因为不得信挂心。”

梁启超常和孩子讲“生活太安逸,易消磨意志”、“吾家十数代清白寒素,此乃最足以自豪者”,要求孩子们要守住寒门家风;他对孩子的要求不是做大官、发大财、出人头地,而是“做大事,做实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父亲的教育下,梁家子女个个务实、低调,没有一个以名门之后自居而骄横、张狂的。

(本文作者为鲁东大学教授,著有《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一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