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32775829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327758290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文章

鼓浪屿多元化建筑风格 彰现传统文化特色

2016-03-21 14:38 作者: 来源:人民网
鼓浪屿地处距厦门岛西南海岸600米海岛,全岛外观略显狭长,犹如一艘停泊在海湾的帆船,面积约1.88平方公里。岛上散布着7座花岗岩小山,以及众多的洞壑和井泉。环岛四周,白色的沙滩与多姿的礁石群交替散布,给这座海岛增添了几多秀美。

  鼓浪屿地处距厦门岛西南海岸600米海岛,全岛外观略显狭长,犹如一艘停泊在海湾的帆船,面积约1.88平方公里。岛上散布着7座花岗岩小山,以及众多的洞壑和井泉。环岛四周,白色的沙滩与多姿的礁石群交替散布,给这座海岛增添了几多秀美。

  鼓浪屿气候宜人,生长着数千种植物,遍地是常年郁郁葱葱的绿树,气候宜人、适合人居的海岛。自然风光美好,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正所谓没有鼓浪屿建筑,就没有鼓浪屿所谓的风貌。它是历经沧桑,见证风雨,洞明世事,隐含人情。人穿梭其间,犹如穿梭于不同的时空隧道中,可以聆听人类最富艺术性的天籁,可以触摸时代最具时尚的风骨。

  20世纪初期以后,除了外廊建筑的本土化之外,鼓浪屿建筑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建筑形式。由来自各国的业主及建筑师建造的建筑,从风格上反映出时代的审美及建造者的价值取向。

  传统闽南建筑风格的积淀——四落大厝 

  

 

  在厦门开埠之前,鼓浪屿岛上的永久性建筑除了少量寺庙、祠堂等祠庙类建筑外,主要是富有闽南特色的被称为“红砖厝”的传统院落式住宅建筑。采用具有海洋文化特征的红砖材料及工艺区别于中国中原地区合院式民居,其中代表建筑是“四落大厝”。

  “四落大厝”位于中华路23号至31号,这处庭院是由“草埔仔”黄姓族人,陆续兴建的一处住宅,是目前鼓浪屿保存最为完整的闽南传统式建筑庭院。而“黄氏家族”來鼓浪屿置业的创始人,是同安石浔人黄有山,他先从鼓浪屿林姓家族手中,购得了“草埔仔”区域的地皮,后经过祖孙三代努力,才建起了“大夫第”“四落大厝”等族众的生活聚居区。黄有山的儿子黄勗斋,初为“商船”的货运员,生有三个儿子,长子黄琨石出生于大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长大后弃商从政,官至四品户部监印,即选知府、盐运使、中宪大夫。因其为官公正清廉,受到皇帝的嘉奖表彰,并追赠其祖父黄有山和父亲黄勗斋为“奉政大夫”,故而黄氏祖孙的住所,悬挂“大夫第”匾额。而“四落大厝”前“两落”正是黄琨石在“鸦片战争”前夕“荣归故里”后,所兴建的传统别墅住所。

  黄琨石亦是当时鼓浪屿在朝为官,级别最高的官员。1859年他去世后被族人葬于鼓浪屿“官宰石”(后又称观彩石)下。鼓浪屿“草埔仔”这两处民居,实际上是厦门海上贸易和“海商文化”的遗迹。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许芳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