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2372789

通讯员QQ群:32775829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327758290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气象测报员:十年如一日 感受“捕风捉雨”

2016-03-23 22:24 作者:史欣欣 来源:大众网济宁频道
3月23日是第57个世界气象日,记者来到济宁市气象观测现场观看“捕风捉雨”的各式利器。

济宁气象台测报站。

  大众网济宁3月23日讯(记者 史欣欣)3月23日是第57个世界气象日,记者来到济宁市气象观测现场观看“捕风捉雨”的各式利器。

  袁萌已经在观测站工作了近十年了,他见证了气象监测工作从人工到智能的改变,记者跟着他来到位于济宁市任城湿地公园的气象探测站。“这是监测空气能见度的设施,一边发光一边收光,然后分析中间空气中的物质都有什么。”他指着一个设备向记者解释说。一个25平方米的区域,他每天都要来来回回地走上几遍。

袁萌解释空气能见度监测器的工作原理。

  “以前像雨水、地温都要靠人工监测的,现在通过这些设施可以直接采集数据了。”在监测站里,原本的需要人工来进行采集观测的雨量、地温现在有了智能化的设备,只需要在站里等待数据,同时根据济宁当地的气候进行分析,然后将信息回传至气象台预报部门。“以前的时候,还要观察云状和云量,就像小时候学的《看云识天气》那篇课文,但是现在都有了智能化的监测设备。”他每天的必备工作是在每个整点将气温、能见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上传至省气象测报站,晚一分钟都不行。“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对气象预报的准确度。”

风向风速监测设备。

  随着极端恶劣天气状况的增多,公众也应当增加气象知识,调整和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更加科学正确地去应对极端天气所带来的气象灾害。“下雨出行需带伞,天冷出门多穿衣。”袁萌说,作为一名气象测报员,他会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技能,为市民提供更为准确供高效的气象服务。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王孟艳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