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124771586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新闻

济宁:建民生保障“十大体系” 让人民生活更幸福

2013-01-27 08:22 作者:马辉 张晓科 来源:齐鲁晚报
“先看病后付费”就诊模式、贫困家庭学生营养餐计划、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民生保障“十大体系”……在济宁,“民生菜单”在逐步变成一道道“民生大餐”,用于民生的“真金白银”在逐年增多,群众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

   “先看病后付费”就诊模式、贫困家庭学生营养餐计划、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民生保障“十大体系”……在济宁,“民生菜单”在逐步变成一道道“民生大餐”,用于民生的“真金白银”在逐年增多,群众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改善民生是最大责任,我们一切的工作、所有的努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济宁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济宁将首设

  “百姓满意奖”

  记者: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是当下地方党委政府执政理念的一种共识。济宁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呢?

  马平昌: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地方党委政府最大的政治和责任。在践行“为民”理念上,我们把握了这么几点。

  首先,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做到群众利益想在决策之前、群众要求解决在实施之前、群众工作做在执行之前。

  干部要走近群众接“地气”,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工作切实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去年,我们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全市7.3万名机关干部联系包保全部6216个行政村,挨门逐户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每个市级班子成员每季度至少一次公开接待来访群众,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至少接听1次公开电话,通过与群众面对面,做到了与群众心贴心。

  同时,加大了财政向民生倾斜的力度,坚持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办实事好事,去年财政民生项目支出达到202亿元,增长30.5%。其中,去年全面启动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资17.6亿元完成了3640个村的整治任务,今年再完成1700个村的道路硬化,同步实施村庄净化绿化亮化,力争五年任务三年完成,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治安问题,开展了打霸除恶集中行动,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此外,我们把群众满意作为评判工作的重要标尺,对去年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的考核,除了考核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成效,还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设立“群众满意奖”,对群众满意度考核靠前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进行表彰奖励。这次全省电话抽样调查,济宁的群众满意度比上年提高了3.14个百分点,前移了五个位次。

  民生十大领域

  构建保障体系

  记者:去年,济宁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民生保障“十大体系”建设。初衷是什么?又是如何推进的?

  马平昌:制度体系更具长远性和根本性。我们启动建设具有济宁特点的民生保障“十大体系”,目的就是通过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规范化建设、长效化推进,确保民生工作每年都有新进展新突破。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按照“城乡一体、全面覆盖、初始起步、逐步提高”的原则,结合济宁民生实际,确定了涵盖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住房保障、济困救助、公共文体服务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并且对每个方面都明确了节点目标、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通过去年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今年我们将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强力推进,力争三到五年的时间,在全省率先建立起“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制度完善、体系完备,符合市情、持续发展”的民生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居民普遍受益、全面受益、持续受益。

  让农民有自己的

  保健医生

  记者:农民群众有自己的保健医生还是一件新鲜事。去年济宁在全国首家启动了“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活动,进展情况如何?

  马平昌:近些年来,我们下大气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大了对农村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力度,在全国首创了对困难群众实行大病医疗“零起付线”救助和“先看病后付费”就诊模式。

  古人说,最高明的医生是治病于未发之前,看病重要,防病更重要。如果农民群众有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不仅减轻经济负担,还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主动转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由过去的农民上门找医生,变为医生主动登门搞服务。

  从去年开始,我们从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选派了10152名医务人员,由1名医生、1名护士或其他医务人员组成一个小组,对口联系一个行政村,与当地乡村医生一起,组成保健医生团队,每个团队为300―600户农村家庭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与至少10户长期患病的病员家庭建立长期帮扶关系,每月巡诊不少于3天,实现了“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保健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目前,保健医生已入户走访17万户,建立健康档案47.9万份,很受群众欢迎。我们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保健医生与农村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90%以上,签约家庭达到50%以上。

  营养餐要送到

  孩子的口中

  记者:去年8月份,济宁在全省率先实施“营养餐计划”,这让济宁十多万名贫困家庭的孩子吃上了营养餐。这一计划是如何出炉的?实施的效果如何?

  马平昌:对困难学生实施资助,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每位学生,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去年实施的“家庭困难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敲定的。

  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家庭困难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市县财政共投入4517万元,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营养补助。在校孤儿按每人365天补助,每生每天补助10元;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按每年在校200天补助,每生每天补助10元;低保家庭学生及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每年在校200天补助,每生每天补助3元。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营养钱”变成“营养餐”,确保孩子们吃到口中、获得营养。

  另外,我们还统一为农村中小学配备了净水或饮水设施,建设完善了食堂餐厅,确保了所有农村中小学生都能喝上安全水,所有需要就餐的学生都能吃上热乎饭。

  2000城镇教师

  将到农村支教

  记者:公众对于教育的关注已近乎焦点,今年济宁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学有“优”教问题,济宁在均衡教育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马平昌:就济宁来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有学上”的问题已经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也导致每年的新生入学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从城市和农村两个层面努力。

  在城市,主要是优化中小学布局,专门出台加快城区中小学校舍建设的《实施办法》,规定城市住宅小区开发必须规划预留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用地,否则不予审批,分期建设的住宅小区配套教育设施必须安排在第一期,3年内新设置小学125所、初中43所、普通高中10所。

  在农村,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建立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安排2000名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1000名农村教师到城镇学习交流,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 文/本报记者 马辉 片/本报记者 张晓科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