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7-3161789

通讯员QQ群:242839438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3161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948367398

当前位置:首页 > 梁山县

梁山县韩岗镇鹿吊村耄耋老人义务修路20年

2014-03-21 16:00 作者:高扬 宋猛 尹训池 李树峰 孙逊 来源:大众网济宁频道
在梁山县韩岗镇鹿吊村,提起刘承仁老人,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年已82岁高龄的他,把义务修路当成是锻炼身体,寒来暑往多年从未间断,被当地群众称为活着的“老雷锋”。

       大众网济宁3月21日讯(见习记者 高扬 实习生 宋猛 通讯员 尹训池 李树峰 孙逊)在梁山县韩岗镇鹿吊村,提起刘承仁老人,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年已82岁高龄的他,把义务修路当成是锻炼身体,寒来暑往多年从未间断,被当地群众称为活着的“老雷锋”。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记者刚走进鹿吊村,就看到村头小路上一位老人扛着一把铁锨走走停停,见到有损坏的路面就拿起铁锨修补,这位老人就是刘承仁。紫铜色的皮肤、满手的裂缝和老茧,似乎诉说着老人修路的艰辛。路过的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告诉记者:“小时候在这玩,就见刘爷爷常在这边修路,干了差不多有20年了。”1996年刘承仁从教师岗位退休后,看到贯穿鹿吊村的韩袁公路和通往小学的道路由于年久失修,加之车辆碾压造成破损严重,走起来经常是“雨天一脚泥,晴天一鞋土”,给学生们上学带来不少交通隐患。看到这种情况,刘承仁心里很不是滋味,在征得妻子和子女们的同意后,他准备了铁锨等修路工具,买了沙子、捡来砖头,还专门订做了一辆地排车,天天带着工具来往于10多公里的路上,发现哪里有小坑,他就用锄头将坑洼的路面挖松,再捡来一些碎石片,将路基夯实,然后再堆上泥土用锄头将路面平整。在刘老的努力下,道路的路况有了好转,下雨天不再泥泞。慢慢地,修路就成了他每天必做的“功课”。渐渐地,这路越修越多,越修越远,村里的路修好了,刘承仁老人又惦记上了周边村子的路,为了提高效率,他花了4000余元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只要一有空,就开着三轮车到周边村转悠。周围十多个村庄,只要哪儿的路出现问题,人们总能看到他修路的身影。

       起初,刘承仁老人义务修路的事也引来了一些闲言碎语:“他是不是有点憨了?”“放着清福不享,老人为啥要找苦吃,图啥?”面对身边人的质疑,刘老乐呵呵地说:“党和国家把我培养成人民教师,退休后工资不少,孩子那边也没啥负担,我就寻思着不能光享受国家的好处,也要尽力为社会造福,修修路干点体力活,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方便大伙,何乐而不为呢?”

       走进刘承仁老人的家,院落显得有些破旧,房屋有的地方出现了裂缝,屋里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电。谈及这些,老人乐观地说:“活到这个年纪已经很知足了,抓住有限的生命时间,多做好事,让人们感受到正能量的存在。”

       虽然已经年过80,身体也是每况愈下,但刘承仁一点也没有歇息的想法。当记者问及他今后有什么打算时,刘承仁老人态度坚决地说:“活到老修到老,这是我的决心,只要能摸动铁锨,我就修路。” 

 

 

 

初审编辑:王振   责任编辑:苑仁峰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