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124771586

当前位置:首页 > 金乡新闻网 > 重磅专题

绿色,把金乡妆扮成宜居“金屋”——刮目看金乡系列报道之二

2016-07-07 15:17 作者: 来源:金乡政府网
两岸芦苇遮羞颜,清风排闼送波来。初夏傍晚的金平湖畔绿意盎然、清风送爽。6月25日傍晚,笔者一行来到金乡县城东南一隅的金平湖,忍不住下车步行,呼吸新鲜空气。绕湖一周,如此怡人的环境周边,既没看到高耸的房地产项目,更没有工厂、街市的喧嚣,这让笔者深切感受到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在金乡深入人心,金乡正在绿色发展领域迈出坚实的步伐。

两岸芦苇遮羞颜,清风排闼送波来。初夏傍晚的金平湖畔绿意盎然、清风送爽。6月25日傍晚,笔者一行来到金乡县城东南一隅的金平湖,忍不住下车步行,呼吸新鲜空气。绕湖一周,如此怡人的环境周边,既没看到高耸的房地产项目,更没有工厂、街市的喧嚣,这让笔者深切感受到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在金乡深入人心,金乡正在绿色发展领域迈出坚实的步伐。

蓝图上绘下“绿意思”

“过去,3公里外就能闻到清洗蒜片的臭味,城里的几条河污染特别严重。”华光集团董事长李敬峰告诉笔者,他做了36年企业,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金乡绿色发展的步伐。金乡县域共有24条河流,城区“五河绕城、四面环水、三河穿城”。过去,好的资源却成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载体,“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经常有外地老板还没进城就被熏跑了。

把外商重新拽回来的,是一张规划图。2009年,金乡县政府认识到,要改变城市落后面貌,必须有高标准的规划。县里勒紧裤腰带从当时不到两亿元的县财政中拿出660万元,请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做出了一张像样的城市规划图。生态水系规划跃然其上。

高端的规划释放出强劲的“毛细作用力”。当前,金乡秉持生态发展理念,以打造“中国江北水乡”为抓手,利用境内“河密水丰”的独特优势,做活“治水、扩湖、增绿、融文”4篇文章。

总投资18亿元的“九湖五河十八湾”生态治理工程提质扩容,全长40公里的绕城滨河大道全线贯通,建成国家及省级水利风景区各1处、省级地质公园1处、市级湿地公园3处、亲水休闲广场20余处,“河湖贯通、湿地相连、亲水休闲”的“中国江北水乡”风貌日益彰显。

绿色是宜居指数上面的关键分子。近年来,金乡县开展了县域大绿化三年攻坚会战,构建覆盖全域的绿色生态体系,打造水系治理的样板区、人文生态的示范区。当前,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7.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4.8平方米增加到15.4平方米,开窗透绿、出门见园、水绿交融的宜居环境由梦想变为现实,中国宜居典范县、中国最美休闲小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和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名号随之而来。

目前,金乡正依托县域24条河流,扎实推进建坝蓄水、疏浚扩湖、绿化造景等工程,着力恢复水生态、美化水环境、弘扬水文化,擦亮“江北水乡”特色品牌。

如今的金乡县城,有水的地方就有公园,有路的地方就有林荫和绿地。绿色、宜居的环境不仅为城市增添了魅力,还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李敬峰说,随着生态规划逐渐由纸上走进现实,来企业洽谈商贸的国内外客户又多了起来,去年年底前,他们的黑蒜等产品一度处于断销状态。

环境保护还清旧账,不欠新账

济宁市环保局官方网站显示,今年以来,金乡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5个月稳居济宁市13县(市、区)榜首。

每一分环境质量改善的背后,都蕴藏着十分的汗水。近年来,金乡县通过治理大气污染,倒逼城乡一体生态提质发展。强化污染治理,推进总量减排,特别是借助大气污染治理这一行动,建立“横到边、纵到底、广覆盖”的目标责任体系,全力以赴抓污染治理。当地实行大气污染防治夜间巡查,强力实施扬尘、燃煤、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确保全县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坚持绿色发展,不仅要还清旧账,还要逐步增强生态环境承载力。目前,以争创“国家园林县城”、“山东省森林城市”为抓手,金乡城区、园区、镇区绿化提升工程加快实施,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34平方米

衡量环境改善成果的最终标准莫过于宜居。当地以争创“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为目标,精细化推进市政工程建设,人性化改造公共设施,封闭化整治基建工地等污染源,市场化扩大保洁范围,规矩化整治各项秩序,“九湖五河十八湾”综合治理“红利”逐渐显现。以“九湖五河十八湾”生态水系为依托,布局了一批沿河、临湖精品建筑和景观小品,建成启用黄金海岸、水云台商业街等一批城市组团、商贸综合体和滨水街区。

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户户通、街街亮、村村净、家家美、处处绿“五个全覆盖”加快实施,坑塘整治、片区创建、污水处理、集中供暖、广场拓展“五个新突破”也有了新进展,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36个,155个生态文明村正在推进,10处镇街社区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建成村级休闲文化广场470多个,构建起城乡15分钟生态文化服务圈。

“绿色”成为转调成果的重要标尺

水鸟低旋,鱼翔浅底。蒲草摇动,清香怡人。很难想象,环境如此优美的湖泊湿地,源头会是济宁化工园区内化工企业的“排污口”。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李玉伟介绍,济宁化工园区污水采用企业预处理、园区综合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人工湿地处理的三级处理模式,形成了完善的水污染治理链条。污水经过潜流湿地、生态稳定塘的强化处理,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后,55%进行中水回用,剩余部分排入河流。

生态有了“含绿量”,产业才会有“含金量”。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国内大块头的化工企业接踵而至,特别是入驻前的三级专家评审,让化工企业的淘汰率达到92%。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32家,总投资逾300亿元,其中世界500强1家,央企2家,上市公司7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国家863计划项目3家,拥有各项专利248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0%。

化工园区的做法是金乡县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缩影。

金乡工业基础过去非常薄弱,加快县域工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2009年以来,他们坚持逆向思维、高点定位,按照“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的思路,既重视经济发展、补短板,又注重生态环境、保绿色,让工业项目进园区,集聚集约、生态循环成为发展常态,以此优化工业布局、促进转型升级。

省级金乡经济开发区、市级济宁化工园区和济宁食品园区三大生态工业园区,引导县域工业加快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三个园区在项目入驻上严格落实三级专家评审、环境评估准入等制度,推行“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构建起绿色循环工业经济链条。

在金乡,绿色循环发展不仅是转调成果的重要标尺,还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目前,三个生态工业园区聚集了全县70%的工业企业,实现工业销售收入占到全县的90%以上,在生产、创新、环保等多个方面取得明显的规模效益。2015年,金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7.1亿元,是2011年的1.5倍。今年1—4月份,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81亿元,增长25.6%,增幅居全市第2位,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宋猛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