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7-2372789   新闻邮箱:jndzwww@163.com   QQ:124771586

当前位置:首页 > 金乡新闻网 > 重磅专题

担当,把干部锻造成干事“金牌”——刮目看金乡系列报道之四

2016-07-07 15:18 作者: 来源:金乡政府网
  2013年11月,新疆英吉沙县县委书记高新春一行不远万里来金乡考察学习城市建设,金乡崭新的城市面貌、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让客人耳目一新。随后座谈会上,客人问及金乡城市建设从乱到治其中的秘诀是什么?金乡的主政者回答:金乡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功能形象和生态宜居指数得到全面提升,除了高标准、大手笔的城市规划,就是靠广大干部扎扎实实地干出来的。如果真要谈什么秘诀,那就是我们的干部有担当。
  透视金乡发展变化,不难发现,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的背后,是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工作线条,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几大班子齐抓共管、指挥部组织协调、部门单位各负其责、干部群众全员参与的大格局,挺起这种格局脊梁的就是金乡干部的担当。
  迁户帮着做拆迁工作
  奎星路是连接金乡南北大门的主干道,2009年之前,两侧店铺杂乱拥挤,路面坑坑洼洼,雨季泥泞难行,是金乡有名的南泥湾。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让金乡决定在奎星路打响旧城改造的第一枪。但难处也是前所未有,奎星路周边的北当村、南园村、殷庄村等城中村村民多在城中有经营,村民生活相对安逸,民风相对彪悍,何况是金乡历史上开天辟地第一回,搬迁改造更是难上加难。
  在搬迁项目实施中,北当村拆迁户李硕不仅第一个腾空了自家的房屋、签订了协议,还主动走东家跑西家,上门做通本村20多户群众的思想工作。而在此之前,当得知自己的房子即将被拆时,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住了几辈子的房子,为啥要让搬迁,拆了生意还怎么做?
  为解开众多像李硕这样有着浓厚故土情感的群众心结,金乡城市建设指挥部逐村召开群众代表、党员干部座谈会,调查了解民情,摸清底子,拉出单子。充分听取被拆迁户对拆迁安置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建议,合理制定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帮助被拆迁户解决实际困难。抽调精干的干部队伍,到一线调查摸底、一线宣讲政策、一线解决问题,印发《致广大被拆迁人的公开信》,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向拆迁群众讲清拆迁政策、补偿方案、安置方案,把知情权、参与权交给群众,这种阳光政策,解开了诸多拆迁群众的心结。片区仅用5天时间,4个村庄的1000余户居民就顺利完成了交房搬迁,创造了拆迁史上的金乡速度
  如今,奎星路路面宽阔平坦,路两侧商铺楼统一美观,翠湖龙庭、望湖绿苑等现代居民区分布周边。就地安置的3000多户群众,居住环境优雅,出行方便,重新修整的开放式公园成了大伙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干部的担当赢得了群众的支持。诚信广场片区1400名群众7天完成搬迁工作和腾空房屋拆除工作;化工园区的中心东西大道,从征地到开工建设只用了5天时间;全长7公里的滨河大道一期,3个月建成通车……近年来,金乡县共完成搬迁片区400多万平方米,均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理解和支持,平均每个片区搬迁时间不到20天,被称为片区搬迁金乡现象
  干部用肩膀扛起园区
  在济宁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姜开忠的办公室角落里,有一条很不起眼的马扎,他和这条马扎一起见证了化工园区从无到有的历程。在筹建之初,没有办公用房,园区一班人就在胡集镇公路站后院的一片空地上搭起了几间临时板房用来办公,同时给每个人配备一个马扎当做办公座椅。自此,一个马扎、一个提包、一份饭盒、一个方桌、一所临建板房……园区人就这样拉开了化工园区艰苦创业的序幕。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政令畅通、立说立行,不折不扣;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在园区简陋的会议室四周的墙壁上写着园区干部的四大精神格言。就是凭着这种担当精神,园区干部使园区从一片荒芜到起步区12平方公里实现了九通一平,具备了承接大型化工企业的能力。
  凯赛生物作为一家从事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国际化企业,企业的绿色尼龙项目是世界唯一采取生物法取代化学法生产尼龙的产业化项目,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特别在纺织、汽车、电子等多个工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
  为把项目拿到手,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建国半年时间去上海28次,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盯紧靠牢,坐多少车、磨多少嘴、吃多少苦、作多少难、落家人多少埋怨,他自己都数不清。全国好几家知名化工园区都在争这个项目,咱只有处处比他们快一拍,比他们多跑几趟,项目方才能多了解我们,对咱高看一眼。在李建国眼里,只要项目能落户金乡,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
  正是因为干部盯得紧、跑得勤、靠得牢,像绿色尼龙一样,50亿元的盈德气体,60亿元的煤制乙二醇,18亿元的黑猫炭黑,以及获诺贝尔奖的石墨烯等项目落户金乡都从不可能成为可能。目前济宁化工园区,已进驻32家高精尖化工企业,并连续三年跻身中国化工园区20强
  可以说,金乡的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由原来单一的县经济开发区逐步发展成县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食品园区三足鼎立,11个镇街产业园区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的新局面。都是广大干部用肩膀艰难地扛起来的。金乡县委书记刘章箭说。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
  作风漂浮,曾经是金乡一些干部长期养成的慢性病。不少干部不干事也不想干事,不愿下基层,不愿接触群众,遇事能推即推、能躲就躲。干群关系势同水火,干部怪群众,嫌群众觉悟低;群众怨干部,见干部就骂。
  农村低保曾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等现象和行为时有发生,致使一些真正的困难户无法足额领取到低保金,群众怨言颇多。
  作风不正,群众不拥护,什么事也做不成。金乡县委痛定思痛,干部作风,非抓不可!经过严厉查处,给予两个镇街黄牌警告,并在全县通报批评。同时,对监管不力的两个乡镇民政办主任给予党内严重警告、撤职、调离工作岗位的处理。这一抓,就抓出了改天换地。
  周生稳,地地道道的蒜乡人,在鱼山街道经营一个小型大蒜加工厂十几年,前几年对基层干部多有成见:干部对我们的发展不管不问,只要按时交上税就完事。
  随着棉花价格的持续下跌,金乡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周生稳看好辣椒的市场前景,想在辣椒产业上大干一把,可对行业的陌生让他犹豫不前。镇上干部了解到他的想法后,主动靠上出谋划策,到农业、商务等部门了解相关政策,实地赴贵州、四川辣椒企业学习考察,回来帮着跑手续,解难题,有什么事都帮着协调。在镇上干部的帮助下他的齐盛食品公司很快建成投产,短短3年,齐盛食品便迅速发展成全县规模最大的集收购、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辣椒企业,拥有职工200多人、资产1.2亿余元。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基层干部对百姓各种需求,要说得出理、想得出法、办得好事,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基层这根粗壮起来。在一线助企解困,主动上门排忧解难,能担当、会担当诠释了强烈的发展意识,金乡干部的作风在悄然转变,出现了五多五少的喜人景象:主动下村的多了,蹲机关的少了;进群众门的多了,进干部家的少了;给群众办实事的真把式多了,只说不做的假把式少了;坚守岗位做奉献的干部多了,混混型油子型的干部少了;群众夸的干部多了,群众骂的干部少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宋猛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